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第五节海相 海相的划分 滨海 海水波基面以上歪最高涨潮线之间的海咩环境 浅海 波基面至200米水深地帶(大致相当于大陆架) 半深海: 水深200米至2000米(大致相当于火陆坡) 深海 水深火于2000米
第五节 海相 一、海相的划分 滨海: 海水波基面以上至最高涨潮线之间的海洋环境 浅海: 波基面至200米水深地带(大致相当于大陆架) 半深海: 水深200米至2000米(大致相当于大陆坡) 深海: 水深大于2000米
二、嫔海相(无障壁海岸) 典型的无障壁海岸相分为: 海岸沙丘、后滨、前嫔、近滨。 环境特征: 位于波基面以上,水动力强,阳光、氧气充足。 1、海岸沙丘正相 海岸沙丘为滨岸砂经风的作用而改造形成的,沙 丘带宽度达教公里。 粒度一般为细砂、中砂; 分选和磨圆好; 主要为平行层狸和大型交错层理,可见风成波痕
二、滨海相(无障壁海岸) 典型的无障壁海岸相分为: 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 环境特征: 位于波基面以上,水动力强,阳光、氧气充足。 1、海岸沙丘亚相 海岸沙丘为滨岸砂经风的作用而改造形成的,沙 丘带宽度达数公里。 粒度一般为细砂、中砂; 分选和磨圆好; 主要为平行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可见风成波痕
滨海相(元障壁海岸) 2、后滨亚相(潮上带): 平灼高潮线和海岸沙丘线之间。平时暴露地 表,只有在特大涨潮或风暴肘才被海水淹没。 沉积物一般为中砂、细砂,具水平层理和小 型交错层理,分选一般。 3、前嫔亚相(岫间帶) 平灼高潮线和平灼低潮线之间,是海滩的主 要部分。 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和磨圆好,粒度变 化由陆向海由粗变细; 发育低角度相交的交错层理,波痕常见,既 有流水波痕也有浪成波痕 合有大量的生物碎片
二、滨海相(无障壁海岸) 2、后滨亚相(潮上带): 平均高潮线和海岸沙丘线之间。平时暴露地 表,只有在特大涨潮或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 沉积物一般为中砂、细砂,具水平层理和小 型交错层理,分选一般。 3、前滨亚相(潮间带): 平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是海滩的主 要部分。 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和磨圆好,粒度变 化由陆向海由粗变细; 发育低角度相交的交错层理,波痕常见,既 有流水波痕也有浪成波痕; 含有大量的生物碎片
二、嫔海相(无障壁海岸) 4、近滨亚相: 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波基面之间。 常见沿岸沙坝;沉积物以细砂至中砂为主;含少 量介壳层; 可见楔状较差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 近嫔下部交错层狸渐少,水平层理增多,沉积物粒 度变细,再向下则属于浅海沉积。 恿体上,澳海沉积以砂岩为主,少量砾岩; 砂岩分选磨圆性好 成分较单纯,多为石英砂岩类; 以斜层理为主,常见波痕及生物活动痕迹葶
二、滨海相(无障壁海岸) 4、近滨亚相: 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波基面之间。 常见沿岸沙坝;沉积物以细砂至中砂为主;含少 量介壳层; 可见楔状较差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 近滨下部交错层理渐少,水平层理增多,沉积物粒 度变细,再向下则属于浅海沉积。 总体上,滨海沉积以砂岩为主,少量砾岩; 砂岩分选磨圆性好; 成分较单纯,多为石英砂岩类; 以斜层理为主,常见波痕及生物活动痕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