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 和8半8器am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它是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 所确定的利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它是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 划分的.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它是按利率水平是否别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的。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 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别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 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4)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它是按金融机构对同类存贷款利率制定不同的标准 来划分的。后者的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前者,后者的存款利率往往高于前者。贷款 优惠利率的授予对橡大多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存款优惠利率大多用于争取目 标资金来源。 5)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它是按借贷期限长短来划分的,通常以1年为标准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率= 100% 借贷资金额 利息额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它是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 所确定的利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它是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 划分的。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它是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的。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 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 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4)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它是按金融机构对同类存贷款利率制定不同的标准 来划分的。后者的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前者,后者的存款利率往往高于前者。贷款 优惠利率的授予对象大多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存款优惠利率大多用于争取目 标资金来源。 5)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它是按借贷期限长短来划分的,通常以 1 年为标准
凡是借贷期限满1年的利率为长期利率,不满1年的则为短期利率 3.利率理论及其利率决定 1)古典的利率理论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 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与储蓄共同决定了利率水平。当储蓄大于投 资时,利率下降;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利率上升。 2)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数量决定的。利率决定于货币 的供求关系,是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 的均衡价格。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罗伯逊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决定供给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I),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H。这里影响市场 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储蓄(S),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4 M)为 4)I5-LM模型的利率决定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 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借贷期限长短、借贷风险大小、 国际利率水平高低等 4.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
凡是借贷期限满 1 年的利率为长期利率,不满 1 年的则为短期利率。 3.利率理论及其利率决定 1)古典的利率理论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 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与储蓄共同决定了利率水平。当储蓄大于投 资时,利率下降;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利率上升。 2)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数量决定的。利率决定于货币 的供求关系,是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 的均衡价格。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罗伯逊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决定供给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 I ),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H )。这里影响市场 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储蓄( S ),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M )。 4)IS-LM 模型的利率决定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 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借贷期限长短、借贷风险大小、 国际利率水平高低等。 4.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
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利息与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 首先,通过利率杠杆可以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利用利率杠杆,可以促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平衡: 再次,通过利率杠杆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 发展。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 从微观角度考察,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 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利率杠杆的微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 率,货币当局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 币政策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 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 提高竞争力
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利息与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 首先,通过利率杠杆可以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利用利率杠杆,可以促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平衡; 再次,通过利率杠杆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 发展。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 从微观角度考察,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 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利率杠杆的微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 率,货币当局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 币政策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 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 提高竞争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由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 面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2)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3)逐步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 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4)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 构存贷款利率。 第3章金融市场 一、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要素、分类及其功能,掌 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的形成、金融市场创新等问题。在此基础 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提出自己初步的认识和见解。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由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 面: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2)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3)逐步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 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4)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 构存贷款利率。 第 3 章 金融市场 一、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要素、分类及其功能,掌 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的形成、金融市场创新等问题。在此基础 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提出自己初步的认识和见解。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概念与分类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像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1根据融资期限分类,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1.2按融资方式分类,分为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 13按交易层次分类,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4根据交易对像分类,分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贷款市场、外汇黄金市 场。 1.5根据交易交割方式分类,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2.金融市场的功能 2.1资本积累功能 2.2资源配置功能; 2.3调节经济的功能; 2.4反映经济的功能。 3.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向 3.1金融资产证券化 3.2金融市场国际化 3.3金融活动自由化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概念与分类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1 根据融资期限分类,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1.2 按融资方式分类,分为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 1.3 按交易层次分类,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4 根据交易对象分类,分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贷款市场、外汇黄金市 场。 1.5 根据交易交割方式分类,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2.金融市场的功能 2.1 资本积累功能; 2.2 资源配置功能; 2.3 调节经济的功能; 2.4 反映经济的功能。 3.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向 3.1 金融资产证券化 3.2 金融市场国际化 3.3 金融活动自由化 第二节 货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