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视觉机能 1.视角与视力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 a =arct(d/2L) a一视角; D一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一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3.2.3 视觉机能 1.视角与视力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 α=2arctg(D/2L) α—视角;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2.视野与视距 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 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 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和垂直视野, 见3。 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几种 工作视距推荐值参阅表3-2 3.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 中央视觉一视维细胞(感色能力强、能清晰分辨 物体)。 周围视觉一视杆细胞(观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运动 的物体)
2. 视野与视距 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 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 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和垂直视野, 见图3-6。 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几种 工作视距推荐值参阅表3-2。 3. 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 中央视觉—视维细胞(感色能力强、能清晰分辨 物体)。 周围视觉—视杆细胞(观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运动 的物体)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具有分辨物 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力,形成立体视觉 5.色觉和色视野,见。 6.暗适应和明适应,见
4.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具有分辨物 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力,形成立体视觉。 5. 色觉和色视野,见图3-7。 6. 暗适应和明适应,见图3-8
视觉特征: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视线变化习惯:左一右,上一下,顺时针 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一右上一左下一右下。视区 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 白字、百底黑字。 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表3-2
视觉特征: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3. 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视区 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 .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 白字、白底黑字。 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表3-2
3.3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31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人的听感范围 20~20000HZ。 332听觉系统 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 起辅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见。 333听觉的物理特性 1频率响应(感受性) 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mn/fmax=1:1000 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见 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3.1 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人的听感范围: 20~20000HZ。 3.3.2 听觉系统 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 起辅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见图3-9。 3.3.3 听觉的物理特性 1 .频率响应(感受性) 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1000; 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见图3-10; 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