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外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 科。它研究的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历史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其特点是时兼古今,地兼东西。通过外国 教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外国有代表性的国家 的教育制度及变迁过程;各国在重要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各个重要的教育著作和不同的教育流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具有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互 理解、相互尊重的感情;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 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更有效地利用人类的教育遗产来发展他们 的专业才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继承、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作 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 (一)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 化的关系,要做到背靠传统、面向未来,克服教育史研究中简单化和 单纯政治化的倾向。 (二)必须从历史的原本出发,寻找时代和个人的教育特色,避 免一个模式和出现雷同现象,更要防止以今铸古、牵强附会。 (三)善于在学习教育史的过程中,从教育史本身挖掘、发明科 学的方法。 (四)要求学生把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与中国教育史的学习相结合, 且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等相邻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外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 科。它研究的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历史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其特点是时兼古今,地兼东西。通过外国 教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外国有代表性的国家 的教育制度及变迁过程;各国在重要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各个重要的教育著作和不同的教育流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具有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互 理解、相互尊重的感情;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 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更有效地利用人类的教育遗产来发展他们 的专业才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继承、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作 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 (一)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 化的关系,要做到背靠传统、面向未来,克服教育史研究中简单化和 单纯政治化的倾向。 (二)必须从历史的原本出发,寻找时代和个人的教育特色,避 免一个模式和出现雷同现象,更要防止以今铸古、牵强附会。 (三)善于在学习教育史的过程中,从教育史本身挖掘、发明科 学的方法。 (四)要求学生把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与中国教育史的学习相结合, 且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等相邻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三、先行课程 中国教育史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一)课程重点: 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学前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的相关内容的分 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 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 就、新动向。 (二)课程难点: 1.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 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 式 2.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 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 做作业,并指导学生读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做读书笔记并写出读后 感。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有: (2)巴比伦的教育:
三、先行课程 中国教育史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一)课程重点: 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学前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的相关内容的分 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 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 就、新动向。 (二)课程难点: 1.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 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 式; 2.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 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 做作业,并指导学生读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做读书笔记并写出读后 感。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2)巴比伦的教育;
(3)古代埃及的教育: (4)古代印度的教育: (5)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阐述教育的起源,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概况: (2)教学难点: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征,使学生了解教育的最初形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2学时) 1.教学内容 (1)荷马时代的教育: (2)古风时代的教育: (3)古典时代的教育: (4)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和思想,重点掌握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题 的能力。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2学时) 1.教学内容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 (2)教学难点:比较希腊三哲教育思想的异同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题 的能力。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2学时) 1.教学内容 (1)共和时期的教育: (2)帝国时期的教育: (3)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基督教会的教育活动: (4)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3)古代埃及的教育; (4)古代印度的教育; (5)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阐述教育的起源,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概况; (2)教学难点: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征,使学生了解教育的最初形态。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荷马时代的教育; (2)古风时代的教育; (3)古典时代的教育; (4)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和思想,重点掌握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题 的能力。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 (2)教学难点:比较希腊三哲教育思想的异同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题 的能力。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共和时期的教育; (2)帝国时期的教育; (3)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基督教会的教育活动; (4)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古罗马的教育制度和思想,重点掌握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和昆体良等 人的教育思想: (2)教学难点: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教育的异同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 题的能力。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2学时) 1.教学内容 (1)基督教教育: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基督教教育: (2)教学难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文主义教育: (2)新教教育: (3)天主教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阐述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的教育: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第七章英国近现代教育史(2学时) 1.教学内容 (1)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2)19世纪的英国教育: (3)20世纪前期的英国教育;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19世纪的英国教育 (2)教学难点:20世纪前期的英国教育。 第八章卢梭的教育思想(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古罗马的教育制度和思想,重点掌握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和昆体良等 人的教育思想; (2)教学难点: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教育的异同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 题的能力。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基督教教育;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基督教教育; (2)教学难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文主义教育; (2)新教教育; (3)天主教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阐述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的教育;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第七章 英国近现代教育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17-18 世纪的英国教育; (2)19 世纪的英国教育; (3)20 世纪前期的英国教育;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教育。 2. 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19 世纪的英国教育; (2)教学难点:20 世纪前期的英国教育。 第八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生平、活动、著作: (2)论人的天性: (3)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4)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5)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自然教育理论与儿童的年龄分期及其教育: (2)教学难点:论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卢梭的爱国主义教育观点。 第九章美国近现代教育史(2学时) 1.教学内容 (1)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 (2)19世纪的美国教育: (3)20世纪前期的美国教育: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19世纪的美国教育: (2)教学难点:20世纪前期的美国教育。 第十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 (3)课程理论: (4)教学理论: (5)教育思想的传播。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道德教育理论: (2)教学难点:教学理论。 第十一章德国近现代教育史(2学时) 1.教学内容 (1)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 (2)19世纪的德国教育: (3)20世纪前期的德国教育:
(1)生平、活动、著作; (2)论人的天性; (3)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4)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5)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自然教育理论与儿童的年龄分期及其教育; (2)教学难点:论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卢梭的爱国主义教育观点。 第九章 美国近现代教育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17-18 世纪的美国教育; (2)19 世纪的美国教育; (3)20 世纪前期的美国教育;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教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19 世纪的美国教育; (2)教学难点:20 世纪前期的美国教育。 第十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 (3)课程理论; (4)教学理论; (5)教育思想的传播。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道德教育理论; (2)教学难点:教学理论。 第十一章 德国近现代教育史(2 学时) 1.教学内容 (1)17-18 世纪的德国教育; (2)19 世纪的德国教育; (3)20 世纪前期的德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