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计算 件菜凤利学与拉未学腐 计算可以和广阔的专业领域结合,通过学科交叉与 融合,迸发出前景广阔的研究空间。 计算机在“Any time、Any where、Any thing、 Anybody、Any device”为人们所利用. 特征:情境感知、隐身型的计算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手机的“情景智能”、可穿带设备、网络智能家电等
无处不在的计算 计算可以和广阔的专业领域结合,通过学科交叉与 融合,迸发出前景广阔的研究空间。 计算机在“ Any time 、Any where 、Any thing、 Anybody、Any device”为人们所利用。 特征:情境感知、隐身型的计算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手机的“情景智能”、可穿带设备、网络智能家电等。 6
科技防疫超硬核 0 计草机利学与校未学网 ■抗疫路上的高科技 口无人机喊话:高速路口和主干道路上,无人机喊话进行交通疏导和大 范围排查,配合地面指挥人员高效完成工作 口AI测温系统:高铁站等交通枢纽,使用AI测温系统,保证在人流密集 通过时,筛查出体温异常人员,大大减轻手工测温的劳动强度 口机器人服务:在隔离区,无人配送机器人承担起物资、食物的运送工 作。在医院智能机器人实现无人导诊、引领病人和初步诊疗。还可以 实现递送化验单和药物的工作。阿里巴巴达摩院1月28号推出一款“智 能疫情机器人”,用于智能问诊服务。淄博也有无人车,配送蔬菜,实 现自动避障和路径规划
科技防疫超硬核 ◼ 抗疫路上的高科技 ❑ 无人机喊话:高速路口和主干道路上,无人机喊话进行交通疏导和大 范围排查,配合地面指挥人员高效完成工作 ❑ AI测温系统:高铁站等交通枢纽,使用AI测温系统,保证在人流密集 通过时,筛查出体温异常人员,大大减轻手工测温的劳动强度 ❑ 机器人服务:在隔离区,无人配送机器人承担起物资、食物的运送工 作。在医院智能机器人实现无人导诊、引领病人和初步诊疗。还可以 实现递送化验单和药物的工作。阿里巴巴达摩院1月28号推出一款“智 能疫情机器人”,用于智能问诊服务。淄博也有无人车,配送蔬菜,实 现自动避障和路径规划。 7
1.2计算机起源及其发展 什辣凤利学与技未学脑 ■算盘中国唐代第一种手动式计数器 ■计算尺1622年,英国William Oughtred(奥特瑞德) 手动式、减、乘、除、指数和三角函数运算 ■加法器 1942年,法国Blaise Pascal(帕斯卡) 机械式,只能做加法 ■计算器 1673年,德国Gottfried Leibniz(莱布尼茨) 机械式,加、减、乘、除和开方 ■ 差分机1822年,英国Charles Babbage(巴贝奇) ■分析机1834年,英国Charles Babbage ■计算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
8 1.2 计算机起源及其发展 ◼ 算 盘 中国唐代 第一种手动式计数器 ◼ 计算尺 1622年,英国William Oughtred(奥特瑞德) 手动式、减、乘、除、指数和三角函数运算 ◼ 加法器 1942年,法国Blaise Pascal(帕斯卡) 机械式,只能做加法 ◼ 计算器 1673年,德国Gottfried Leibniz(莱布尼茨) 机械式,加、减、乘、除和开方 ◼ 差分机 1822年,英国Charles Babbage(巴贝奇) ◼ 分析机 1834年,英国Charles Babbage ◼ 计算机 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
差分机和分析机(计算机的直系祖先 计草机利学与校术学网 查尔斯巴贝奇 1812年差分机 第一台“会制表的机 器”。它有3个寄存器, 每个寄存器有6个部分, 每个部分有一个字轮。 它可以编制平方表和 些其他的表格,还能计 算多项式的加法,运算 的精确度达6位小数。 1819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设计“差分机” 1822年制造出可动模型 1991年,为纪念巴贝奇诞辰200周年,伦敦科学博物馆制作了完整差 分机,它包含4000多个零件,重2.5吨
9 查尔斯.巴贝奇 1812年差分机 差分机和分析机(计算机的直系祖先) 1819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设计“差分机” 1822年制造出可动模型 1991年,为纪念巴贝奇诞辰200周年,伦敦科学博物馆制作了完整差 分机,它包含4000多个零件,重2.5吨。 第一台“会制表的机 器”。它有3个寄存器, 每个寄存器有6个部分, 每个部分有一个字轮。 它可以编制平方表和一 些其他的表格,还能计 算多项式的加法,运算 的精确度达6位小数
差分机 什草凤利学与拉未学脑 差分机的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巴贝奇。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 主席的信中,提出准备造一台比这台差分机大得多的差分机,它应当 可以处理20位数,有7个20位的寄存器,并且还附设了印刷装置,可 以直接将结果制成表格。这台新的差分机可用于编制天文和航海表。 英国政府认为巴贝奇的“新机器”颇有意义,给予1.7万英镑的研 制资金。1823年,巴贝奇开始研制“新机器”。计划原定两至三年 完成。估计制成的机器重约两吨。可是,限于当时的机械制作工艺水 平,所研制的部件精度不够;再加上在研制过程中,巴贝奇不断地修 改设计方案,引起工程人员的不满,以致纷纷离开研制小组,因此, 工作进展缓慢。 10年过去了,巴贝奇只完成“新机器”的一部分,可政府资助的 经费早已用完,巴贝奇自己还花费了1.3万英镑。巴贝奇还指望政府 予以进一步的资助,可政府认为这是在造一部“吃英镑”的机器,因 此不予资助。巴贝奇毫无办法,只好中断研制工作。半成品的差分机 连同它的全部图纸,被送至伦敦的皇家学院博物馆保存。 10
10 差分机 差分机的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巴贝奇。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 主席的信中,提出准备造一台比这台差分机大得多的差分机,它应当 可以处理20位数,有7个20位的寄存器,并且还附设了印刷装置,可 以直接将结果制成表格。这台新的差分机可用于编制天文和航海表。 英国政府认为巴贝奇的“新机器”颇有意义,给予1.7万英镑的研 制资金。1823年,巴贝奇开始研制“新机器”。计划原定两至三年 完成。估计制成的机器重约两吨。可是,限于当时的机械制作工艺水 平,所研制的部件精度不够;再加上在研制过程中,巴贝奇不断地修 改设计方案,引起工程人员的不满,以致纷纷离开研制小组,因此, 工作进展缓慢。 10年过去了,巴贝奇只完成“新机器”的一部分,可政府资助的 经费早已用完,巴贝奇自己还花费了1.3万英镑。巴贝奇还指望政府 予以进一步的资助,可政府认为这是在造一部“吃英镑”的机器,因 此不予资助。巴贝奇毫无办法,只好中断研制工作。半成品的差分机 连同它的全部图纸,被送至伦敦的皇家学院博物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