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 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 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 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 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D.意识是否能反作用于物质 ·15A
• 15、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 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 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 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 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 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 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 D.意识是否能反作用于物质 • 15A
·16、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关系是 ·A.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造规律 ·C.发挥人的主观能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人无法把握规律 ·16C
• 16、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关系是 • A.可以创造规律 • B.人可以改造规律 • C.发挥人的主观能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人无法把握规律 • 16C
·17、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B.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 的总和 ·17A
• 17、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 B.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 的总和 • 17A
·18、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 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 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18C
• 18、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 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 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C.人的实践活动 •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 18C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 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 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 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19B
•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 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 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 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 •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 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