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概述 312PLc的产生与发展 ■就全世界自动化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而言 ,PLC仍然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在最近出现在美国、欧洲 和国内有关探讨PLC发展的论文中,这个结论是众口一词 的,尽管对PLC的未来发展有着许多不同的意见。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PLC的市场销售仍然坚挺;PC 控制有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毕竞只能对高端的PLC产品 形成竞争;小型、超小型PLC的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 PLC和PC控制在今后可能相互融合 PCc应用技术 lix@fjut.edu.cn
lijx@fjut.edu.cn 3.1 概述 3.1.2 PLC的产生与发展 ◼ 就全世界自动化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而言 ,PLC仍然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在最近出现在美国、欧洲 和国内有关探讨PLC发展的论文中,这个结论是众口一词 的,尽管对PLC的未来发展有着许多不同的意见。 ◼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PLC的市场销售仍然坚挺;PC 控制有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毕竟只能对高端的PLC产品 形成竞争;小型、超小型PLC的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 PLC和PC控制在今后可能相互融合
31概述 312PLc的产生与发展 ■PLc三大流派 自从第一台門LC出现以后,日本、德国、法国等也相继开始研制 PLC,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PLC都有自己的特色。 ●欧洲:西门子( Siemens);法国的TE( Telemecanique) ●美国:AB( Allen-Bradly)、GE( General electric ●日本:三菱电机( Mitsubishi electric)、欧姆龙( OMRON) FUJ(日本主要发展中小型門LC,其小型机性能先进,结构紧凑 ,价格便宜) 目前国内市场还有韩国、台湾等PLC产品 PCc应用技术 lix@fjut.edu.cn
lijx@fjut.edu.cn 3.1 概述 3.1.2 PLC的产生与发展 ◼ PLC三大流派 自从第一台PLC出现以后,日本、德国、法国等也相继开始研制 PLC,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PLC都有自己的特色。 ●欧洲:西门子(Siemens); 法国的TE(Telemecanique) ●美国:A-B(Allen-Bradly)、GE(General Electric) ●日本: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欧姆龙(OMRON)、 FUJI (日本主要发展中小型PLC,其小型机性能先进,结构紧凑 ,价格便宜) 目前国内市场还有韩国、台湾等PLC产品
31概述 312PLc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PLc发展情况 ■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随国外成套设备、专用设备 引进了不少国外的PLC。 ■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工厂在研制和生产PLC,如辽宁无线 电二厂、无锡华光电子公司、上海香岛电机制造公司、厦 门A-B公司等。 ■在传统设备改造和新设备设计中,PLC的应用逐年增多, 取得良好效果。PLC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lix@fjut.edu.cn FJUT- LJX
lijx@fjut.edu.cn 3.1 概述 3.1.2 PLC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PLC发展情况 ◼ 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随国外成套设备、专用设备 引进了不少国外的PLC。 ◼ 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工厂在研制和生产PLC,如辽宁无线 电二厂、无锡华光电子公司、上海香岛电机制造公司、厦 门A-B公司等。 ◼ 在传统设备改造和新设备设计中,PLC的应用逐年增多, 取得良好效果。PLC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1概述 312PLc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PLc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PLC生产厂家有30余家,并有迹象显示,更多的来自 于原PLC应用的技术人员准备加入到小型PLC开发的行列。但在目前 上市的众多PLC产品中,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名牌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看,国内外的小型PLC差距正在缩小。如无锡信捷 、兰州全志等公司生产的微型PLC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国产PLC(如 和利时、科迪纳)已经拥有符合IEC标准的编程软件、支持了现场总 线技术等。 面对国际厂商数十年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管理经验,国内厂商 更多地只停留在小批量生产和维系生存的起步阶段,离真正批量生 产、市场化经营乃至创建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国产 PLC的低价优势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PCc应用技术 lix@fjut.edu.cn
lijx@fjut.edu.cn 3.1 概述 3.1.2 PLC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PLC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PLC生产厂家有30余家,并有迹象显示,更多的来自 于原PLC应用的技术人员准备加入到小型PLC开发的行列。但在目前 上市的众多PLC产品中,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名牌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看,国内外的小型PLC差距正在缩小。如无锡信捷 、兰州全志等公司生产的微型PLC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国产PLC(如 和利时、科迪纳)已经拥有符合IEC标准的编程软件、支持了现场总 线技术等。 面对国际厂商数十年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管理经验,国内厂商 更多地只停留在小批量生产和维系生存的起步阶段,离真正批量生 产、市场化经营乃至创建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国产 PLC的低价优势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31概述 312PLc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PLC市场(2004年度) 正在使用的PLC品牌 70 ww.gongkong.com Mtsub ishi AB Schn eider Fuji y Hitachi PCc应用技术 lix@fjut.edu.cn
lijx@fjut.edu.cn 3.1 概述 3.1.2 PLC的产生与发展 ◼ 中国PLC市场( 2004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