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 我国古代创造了3种炼钢法 铸铁脱碳钢 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含碳3~4%的低硅铸铁,脱碳,避免形成石墨,韧性铸铁工艺 发展成铸铁脱碳成钢技术 两汉,铸铁脱碳钢制品材质大体相同,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应用较广泛 宋、元后,尚无铸铁脱碳钢制品出土 √炒钢 向熔化的生铁鼓风、搅拌,氧化其中的碳,制成熟铁;再经渗碳、锻打成钢 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已相当普及 炒钢的发明,是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比英国早1600多年 √灌钢 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早称“宿铁”,后世称灌钢或团钢 南北朝时,灌钢得以推广开来,用于农具制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我国古代创造了3种炼钢法 铸铁脱碳钢 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含碳3~4%的低硅铸铁,脱碳,避免形成石墨,韧性铸铁工艺 发展成铸铁脱碳成钢技术 两汉,铸铁脱碳钢制品材质大体相同,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应用较广泛 宋、元后,尚无铸铁脱碳钢制品出土 炒钢 向熔化的生铁鼓风、搅拌,氧化其中的碳,制成熟铁;再经渗碳、锻打成钢 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已相当普及 炒钢的发明,是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比英国早1600多年 灌钢 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早称“宿铁”,后世称灌钢或团钢 南北朝时,灌钢得以推广开来,用于农具制作 炼钢
中国古代钢铁 「山海经·五藏山经」:春秋战国时代,产铁之山37处 秦,产铁区设铁官 汉,武帝在49个产铁区设置铁官 √「新唐书·地理志」:唐产铁之山104处,元和初年(806~810)铁年收入200万丘 √宋,36个州有铁矿、铁场,年总收入550多万丘 √明,铁矿产地130处,明初官铁年收入1800余万斤 √「明史食货志」:“铁冶所,…凡十三所,岁输铁七百四土六万徐丘” √清代前期(1644~1840年),铁矿产地134处 前期,铁矿主要由民间经营。佛山、汉中有大型铁场。佛山冶铁业兴盛时工人达 3000 同治13年(1874),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 需,上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 1877,李鸿章命盛宣怀筹划探矿办厂,盛雇请英国地质专家勘探,重新发现明代被 废弃的大冶铁矿 光绪8年(1882),两江总督左宗棠言北洋筹办防务,制造船炮及机器轮船,请开办江 苏利国驿煤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山海经·五藏山经」:春秋战国时代,产铁之山37处 秦,产铁区设铁官 汉,武帝在49个产铁区设置铁官 「新唐书·地理志」:唐产铁之山104处,元和初年(806~810)铁年收入200万斤 宋,36个州有铁矿、铁场,年总收入550多万斤 明,铁矿产地130处,明初官铁年收入1800余万斤 「明史·食货志」 :“铁冶所,…凡十三所,岁输铁七百四十六万馀斤” 清代前期(1644~1840年),铁矿产地134处 前期,铁矿主要由民间经营。佛山、汉中有大型铁场。佛山冶铁业兴盛时工人达 3000 同治13年(1874),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 需,上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 1877,李鸿章命盛宣怀筹划探矿办厂,盛雇请英国地质专家勘探,重新发现明代被 废弃的大冶铁矿 光绪8年(1882),两江总督左宗棠言北洋筹办防务,制造船炮及机器轮船,请开办江 苏利国驿煤铁 中国古代钢铁
古代钢铁 BC8~7世纪,北非、欧洲相继进入铁器时代,冶炼海绵铁 中国古代钢铁的发展特点不同于他国 √世界上:长期采用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和固体渗碳钢 √中国:铸铁、生铁炼钢一直是主要方法 明代中叶以前,冶金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1415世纪,中国铁产量曾超过2000万斤,折合约1.2万吨 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约晚两个世纪,才达到这个水平 15世纪前,生铁没有在中国文明以外的地区大量使用 使用木风箱和焦炭炼铁、生铁炼钢等,标志着古代中国冶金技术的卓越水平 √17世纪初,欧州始用生铁炒炼熟铁 √18世纪中叶,英国利用水力鼓风对熔化的生铁脱碳,成为低碳熟铁 仍用海绵铁渗碳制钢 √19世纪中叶,英国有炒熟铁炉3400座,每炉产铁达到1.6吨 当时熟铁产量占中国以外世界熟铁产量的一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C 8~7世纪,北非、欧洲相继进入铁器时代,冶炼海绵铁 中国古代钢铁的发展特点不同于他国 世界上:长期采用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和固体渗碳钢 中 国:铸铁、生铁炼钢一直是主要方法 明代中叶以前,冶金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14~15世纪,中国铁产量曾超过2000万斤,折合约1.2万吨 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约晚两个世纪,才达到这个水平 15世纪前,生铁没有在中国文明以外的地区大量使用 古代钢铁 使用木风箱和焦炭炼铁、生铁炼钢等,标志着古代中国冶金技术的卓越水平 17世纪初,欧州始用生铁炒炼熟铁 18世纪中叶,英国利用水力鼓风对熔化的生铁脱碳,成为低碳熟铁 仍用海绵铁渗碳制钢 19世纪中叶,英国有炒熟铁炉3400座,每炉产铁达到1.6吨 当时熟铁产量占中国以外世界熟铁产量的一半
图 转炉炼钢法 最早的大规模炼钢方法,称为贝塞麦法(Bessemer),1856年获得专利 Car Park》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转炉炼钢法 20 最早的大规模炼钢方法,称为贝塞麦法(Bessemer), 1856年获得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