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统一协调 11 在进行山水盆景创作时,首先要观察找出石葱葱的青苔,就会形成一派山青水秀的南国风 料长处所在,因材施制。如果是刚劲有力的条状光:但是,如果你用小块芦管石,制作表现崇山 斧劈石,可利用其纹理通直瘦长的长处,制作成竣岭高远型的山景,那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 表现崇山峻岭、石林风光的盆景:如果是一堆不好:如果石料是白色海浮石,则可利用其色白、 太大的松质石块,因其质软,吸水性好,易于加质软和易于加工的特点,制成表现北国冰天雪地 可制成平远式山水盆景,待其峰峦长出郁郁风光的《瑞雪兆丰年》的盆景 第三节统一协调 件盆景佳作,各部分必须统一协调,浑然定比例。如次峰的高度和主峰相差不多,就显得 一体,否则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树木盆景的主 要观赏部位虽然不同,有观叶、观花、观果、观 根等区别,但作为一棵树木来讲,根、干、枝、 叶、花、果各部分必须协调,否则它就会失去美 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是分不开的。如树干 细长欲作悬崖式盆景,主根应留长些,因为悬崖 式树木盆景多用签筒盆,其枝叶大部分伸出盆 外,如果根短就难以承受这样大的坠力。如欲作 显示开阔旷野的丛林式盆景,主根则要留得短 些,并应多留侧根和须根,因为丛林式树木盆景 多用浅盆,主根硬而长就难以种植于浅盆之中。 树木盆景的枝干长短粗细必须协调,要有适 当的比例,方显统一协调、自然而美观。如果枝 条粗似主干,枝片下部小而上部大,这样的桩景 会因枝干不协调而失去美感。一般情况下,在制 作盆景时,不宜将几个不同品种的树木栽种于同 图24树木和盆大小协调才美 个盆钵中,因为树木形态、叶片大小等各不相(1)盆大树小不美(2)树盆大小协调才美 同,难以协调统一。但是,也有按照这样的做法很不协调。山水盆景中作为主峰、次峰、配峰石 获得成功的例子。如湖北一位教授,曾把榆、朴、料的纹理要一致,如在一件作品中,山石的纹理, 牡荆、水腊、三角枫几种树木栽于同一个椭圆形既有披麻皱,又有卷云皱,既有竖向纹理,又有 盆中,用风吹式把它们统一起来,成为一件佳作。横向纹理,就会使人感到这件作品是东拼西凑而 这件被命名为《秋思》的盆景作品获第二届中国成的,没有统一协调、浑然一体之感,这样的作 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见彩色图片) 品,当然就没有欣赏价值了。 在树木盆景中,除根、干、枝、叶应相互协盆景作品中景物的搭配也应该协调。如在表 调外,树木和盆钵的大小、样式、深浅、色泽也现北方山水的盆景中点缀竹排,这是配件和景物 要相互协调。无论盆大树小或树大盆小,都会显不协调,因为竹排绝大多数用于南方河流,北方 得不协调,使本来造型优美的树木韵味大减。极少。又如在表现雪景的山水盆景中种植六月 山水盆景主峰、次峰、配峰的高度,要有一雪、虎刺等小树木,也是不协调的。雪景中的树
在 进 行 山 水 盆 景 创 作 时 , 首 先 要 观 察 找 出 石 料 长 处 所 在 , 因 材 施 制 。 如 果 是 刚 劲 有 力 的 条 状 斧 劈 石 , 可 利 用 其 纹 理 通 直 瘦 长 的 长 处 , 制 作 成 表 现 崇 山 峻 岭 、 石 林 风 光 的 盆 景 ; 如 果 是 一 堆 不 太 大 的 松 质 石 块 , 因 其 质 软 , 吸 水 性 好 , 易 于 加 工 , 可 制 成 平 远 式 山 水 盆 景 , 待 其 峰 峦 长 出 郁 郁 葱 葱 的 青 苔 , 就 会 形 成 一 派 山 青 水 秀 的 南 国 风 光 ; 但 是 , 如 果 你 用 小 块 芦 管 石 , 制 作 表 现 崇 山 竣 岭 高 远 型 的 山 景 , 那 就 会 事 倍 功 半 , 费 力 不 讨 好 ; 如 果 石 料 是 白 色 海 浮 石 , 则 可 利 用 其 色 白 、 质 软 和 易 于 加 工 的 特 点 , 制 成 表 现 北 国 冰 天 雪 地 风 光 的 《 瑞 雪 兆 丰 年 》 的 盆 景 。 第 三 节 统 一 协 调 一 件 盆 景 佳 作 , 各 部 分 必 须 统 一 协 调 , 浑 然 一 体 , 否 则 就 不 是 一 件 好 的 作 品 。 树 木 盆 景 的 主 要 观 赏 部 位 虽 然 不 同 , 有 观 叶 、 观 花 、 观 果 、 观 根 等 区 别 , 但 作 为 一 棵 树 木 来 讲 , 根 、 干 、 枝 、 叶 、 花 、 果 各 部 分 必 须 协 调 , 否 则 它 就 会 失 去 美 感 。 树 根 的 长 短 同 树 木 造 型 是 分 不 开 的 。 如 树 干 细 长 欲 作 悬 崖 式 盆 景 , 主 根 应 留 长 些 , 因 为 悬 崖 式 树 木 盆 景 多 用 签 筒 盆 , 其 枝 叶 大 部 分 伸 出 盆 外 , 如 果 根 短 就 难 以 承 受 这 样 大 的 坠 力 。 如 欲 作 显 示 开 阔 旷 野 的 丛 林 式 盆 景 , 主 根 则 要 留 得 短 些 , 并 应 多 留 侧 根 和 须 根 , 因 为 丛 林 式 树 木 盆 景 多 用 浅 盆 , 主 根 硬 而 长 就 难 以 种 植 于 浅 盆 之 中 。 树 木 盆 景 的 枝 干 长 短 粗 细 必 须 协 调 , 要 有 适 当 的 比 例 , 方 显 统 一 协 调 、 自 然 而 美 观 。 如 果 枝 条 粗 似 主 干 , 枝 片 下 部 小 而 上 部 大 , 这 样 的 桩 景 会 因 枝 干 不 协 调 而 失 去 美 感 。 一 般 情 况 下 , 在 制 作 盆 景 时 , 不 宜 将 几 个 不 同 品 种 的 树 木 栽 种 于 同 一 个 盆 钵 中 , 因 为 树 木 形 态 、 叶 片 大 小 等 各 不 相 同 , 难 以 协 调 统 一 。 但 是 , 也 有 按 照 这 样 的 做 法 获 得 成 功 的 例 子 。 如 湖 北 一 位 教 授 , 曾 把 榆 、 朴 、 牡 荆 、 水 腊 、 三 角 枫 几 种 树 木 栽 于 同 一 个 椭 圆 形 盆 中 , 用 风 吹 式 把 它 们 统 一 起 来 , 成 为 一 件 佳 作 。 这 件 被 命 名 为 《 秋 思 》 的 盆 景 作 品 获 第 二 届 中 国 盆 景 评 比 展 览 一 等 奖 。 ( 见 彩 色 图 片 ) 在 树 木 盆 景 中 , 除 根 、 干 、 枝 、 叶 应 相 互 协 调 外 , 树 木 和 盆 钵 的 大 小 、 样 式 、 深 浅 、 色 泽 也 要 相 互 协 调 。 无 论 盆 大 树 小 或 树 大 盆 小 , 都 会 显 得 不 协 调 , 使 本 来 造 型 优 美 的 树 木 韵 味 大 减 。 山 水 盆 景 主 峰 、 次 峰 、 配 峰 的 高 度 , 要 有 一 定 比 例 。 如 次 峰 的 高 度 和 主 峰 相 差 不 多 , 就 显 得 图 2 - 4 树 木 和 盆 大 小 协 调 才 美 ( 1 ) 盆 大 树 小 不 美 ( 2 ) 树 盆 大 小 协 调 才 美 很 不 协 调 。 山 水 盆 景 中 作 为 主 峰 、 次 峰 、 配 峰 石 料 的 纹 理 要 一 致 , 如 在 一 件 作 品 中 , 山 石 的 纹 理 , 既 有 披 麻 皱 , 又 有 卷 云 皱 , 既 有 竖 向 纹 理 , 又 有 横 向 纹 理 , 就 会 使 人 感 到 这 件 作 品 是 东 拼 西 凑 而 成 的 , 没 有 统 一 协 调 、 浑 然 一 体 之 感 , 这 样 的 作 品 , 当 然 就 没 有 欣 赏 价 值 了 。 盆 景 作 品 中 景 物 的 搭 配 也 应 该 协 调 。 如 在 表 现 北 方 山 水 的 盆 景 中 点 缀 竹 排 , 这 是 配 件 和 景 物 不 协 调 , 因 为 竹 排 绝 大 多 数 用 于 南 方 河 流 , 北 方 极 少 。 又 如 在 表 现 雪 景 的 山 水 盆 景 中 种 植 六 月 雪 、 虎 刺 等 小 树 木 , 也 是 不 协 调 的 。 雪 景 中 的 树 第 三 节 统 一 协 调 · 1 1 ·
·12· 第二章盆景造型的基本原则 木可以用枯树枝制作,也可用褐色铁丝经艺术加工而成。 第四节繁中求简 清代画家蒋和在其所著的《学画杂论》中写山。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说:“做画妙在似与不 道:“布置落笔,必须有剪裁,得远近回环映带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讲的就是 之致。看画亦须得剪裁法,平画求长是也。”这个道理。 这位画家提出了取景和剪裁关系的问题,指 出要得到好的画幅,必须善于剪裁。近年来,在 摄影艺术中,也十分强调剪裁技艺的运用,其要 点有二:一是取景时对景物的取舍,为了突出主 题,要挑选景物中最能够表现主题的角度,这是 选景的问题;二是构图的剪裁,这是全面的剪裁, 从取势、布置、景物的形象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剪 裁。比如一幅山水照片,初看可能很平淡,但如 果改变布局的形式,如把横幅裁剪成立幅,或者 选取其中的局部景物,就可能会出现令人满意的 效果,这就是剪裁的重要性 (1) 山水盆景是祖国锦绣山河的艺术再现,而不 是像摄影那样,把整个景物按比例地缩小。我国 风景秀丽,名胜古迹美不胜收,这些都是盆景创 作的素材。但是,盆景创作不需要也不可能将所 有的景物都表现出来。作者曾在桂林工作多年, 常游览“甲天下”的旖旎山水风光。桂林山青水 秀确实很美,但并不是每座山、每条河都是那么 美。要制作一件表现桂林风光的山水盆景,偌大 的桂林,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水,不可能在小 小的盆钵中把它们都表现出来,因此,必须选取 其中最典型的景物作为表现对象,抓住特点,着 力刻画,使观赏者从盆景中,看到江水潆回、山 峰峻峭、峰峦拔地而起的奇特秀丽的桂林山水 这就是繁中求简 再如耸立于漓江之滨的象鼻山,是桂林著名 的风景区。你看它身在江滨,长长的鼻子已伸入 漓江之中饮水,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不少人以 此为素材创作山水盆景,其中不乏成功之作。他 们把象鼻山的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提炼成 (3 艺术美的象山,似象非象,源于自然,又高于自 图2-5繁中求简 然,凡游览过象鼻山的人,一看便知这是桂林象(1)树木素材(2)修剪蟠扎上盆(3)蟠扎后基本
木 可 以 用 枯 树 枝 制 作 , 也 可 用 褐 色 铁 丝 经 艺 术 加 工 而 成 。 第 四 节 繁 中 求 简 清 代 画 家 蒋 和 在 其 所 著 的 《 学 画 杂 论 》 中 写 道 : “ 布 置 落 笔 , 必 须 有 剪 裁 , 得 远 近 回 环 映 带 之 致 。 看 画 亦 须 得 剪 裁 法 , 平 画 求 长 是 也 。 ” 这 位 画 家 提 出 了 取 景 和 剪 裁 关 系 的 问 题 , 指 出 要 得 到 好 的 画 幅 , 必 须 善 于 剪 裁 。 近 年 来 , 在 摄 影 艺 术 中 , 也 十 分 强 调 剪 裁 技 艺 的 运 用 , 其 要 点 有 二 : 一 是 取 景 时 对 景 物 的 取 舍 , 为 了 突 出 主 题 , 要 挑 选 景 物 中 最 能 够 表 现 主 题 的 角 度 , 这 是 选 景 的 问 题 ; 二 是 构 图 的 剪 裁 , 这 是 全 面 的 剪 裁 , 从 取 势 、 布 置 、 景 物 的 形 象 三 个 方 面 结 合 起 来 剪 裁 。 比 如 一 幅 山 水 照 片 , 初 看 可 能 很 平 淡 , 但 如 果 改 变 布 局 的 形 式 , 如 把 横 幅 裁 剪 成 立 幅 , 或 者 选 取 其 中 的 局 部 景 物 , 就 可 能 会 出 现 令 人 满 意 的 效 果 , 这 就 是 剪 裁 的 重 要 性 。 山 水 盆 景 是 祖 国 锦 绣 山 河 的 艺 术 再 现 , 而 不 是 像 摄 影 那 样 , 把 整 个 景 物 按 比 例 地 缩 小 。 我 国 风 景 秀 丽 , 名 胜 古 迹 美 不 胜 收 , 这 些 都 是 盆 景 创 作 的 素 材 。 但 是 , 盆 景 创 作 不 需 要 也 不 可 能 将 所 有 的 景 物 都 表 现 出 来 。 作 者 曾 在 桂 林 工 作 多 年 , 常 游 览 “ 甲 天 下 ” 的 旖 旎 山 水 风 光 。 桂 林 山 青 水 秀 确 实 很 美 , 但 并 不 是 每 座 山 、 每 条 河 都 是 那 么 美 。 要 制 作 一 件 表 现 桂 林 风 光 的 山 水 盆 景 , 偌 大 的 桂 林 , 那 么 多 的 山 , 那 么 多 的 水 , 不 可 能 在 小 小 的 盆 钵 中 把 它 们 都 表 现 出 来 , 因 此 , 必 须 选 取 其 中 最 典 型 的 景 物 作 为 表 现 对 象 , 抓 住 特 点 , 着 力 刻 画 , 使 观 赏 者 从 盆 景 中 , 看 到 江 水 潆 回 、 山 峰 峻 峭 、 峰 峦 拔 地 而 起 的 奇 特 秀 丽 的 桂 林 山 水 。 这 就 是 繁 中 求 简 。 再 如 耸 立 于 漓 江 之 滨 的 象 鼻 山 , 是 桂 林 著 名 的 风 景 区 。 你 看 它 身 在 江 滨 , 长 长 的 鼻 子 已 伸 入 漓 江 之 中 饮 水 , 多 么 美 妙 的 一 幅 图 画 ! 不 少 人 以 此 为 素 材 创 作 山 水 盆 景 , 其 中 不 乏 成 功 之 作 。 他 们 把 象 鼻 山 的 自 然 美 和 人 工 美 结 合 起 来 , 提 炼 成 艺 术 美 的 象 山 , 似 象 非 象 , 源 于 自 然 , 又 高 于 自 然 , 凡 游 览 过 象 鼻 山 的 人 , 一 看 便 知 这 是 桂 林 象 山 。 著 名 画 家 齐 白 石 先 生 说 : “ 做 画 妙 在 似 与 不 似 之 间 , 太 似 为 媚 俗 , 不 似 为 欺 世 ” , 讲 的 就 是 这 个 道 理 。 图 2 - 5 繁 中 求 简 ( 1 ) 树 木 素 材 ( 2 ) 修 剪 蟠 扎 上 盆 ( 3 ) 蟠 扎 后 基 本 · 1 2 · 第 二 章 盆 景 造 型 的 基 本 原 则
第五节以小见大 成形 繁中求简所说的简,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树木盆景定型修剪时,有的把枝干的大部这不是简单化,也不是越简越好,而是以少胜多、 分都剪除,仅留较短的一段主干和3~5根枝条,以简胜繁。如山水盆景中配峰适当的简,反而能 这就是“繁中求简”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突出主峰。在制作盆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 用 掌握,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第五节以小见大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远在宋代,画家饶自然就曾经在其所著的绘宗十 相互联系的。大与小只有将两者相对比较,其大二忌》中论述过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大小、远近。他说:近 小才得以显现,即没有大就显不出小,没有小也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字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 就显不出大。以小见大,小是手段,不是目的:字人物称之。极远不可作人物。墨则远淡近浓,愈远愈 小是形式,大是内容,通过小的客体来表现主体淡,在盆景创有差别,而且气质、造型等也变化多样,其 目的是“以仆衬主”。客体是陪衬,为了突出主体,要注 的高大。不仅盆景如此,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意使“客不欺主”,要“客随主行” 术,也都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古 人云,“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说的就是以 小的画面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在艺术创作上 以“咫尺”来达到“千里”的效果。在树木盆景 中,经常可以看到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直 斜的造型。一般来说,是以高、大、直的树木为 主体,短、小、斜的树木为客体,两者不但在体 态上盆景艺术中的小,也不是真正的小,而是 “以小见大”;所谓大,也不是简单的大,而是寓 大于小。几株小树木,高低错落有序地栽于长方 形盆钵中,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森林呈现在眼前。 这就是盆景艺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图2-7在山水盆景中,山峰要近大远小,越远越小 (1)平远式(2)偏重式 作中,亦是近大远小,以小衬大,近处纹理 清晰,远处纹理模糊。盆景配件的点缀,也要辶 个探 用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处配件适当大些,远 处配件适当小些,这样方显自然。若在一盆山水 盆景中,远近配件一样大,就会给人以不真实的 感觉,从而失去其艺术魅力 在盆景造型时,在垂直高度和水平面上也应 适当安排层次,使之形成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 图26以小见大 景象,以扩大其意境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对不 在丛林式盆景中,客体组适当的小,才能同层次峰峦作相应的处理,以低矮的山石表现远 衬托出主体组的大 山,以挺拔险峻的山石作为主峰,近处又配以较
成 形 在 树 木 盆 景 定 型 修 剪 时 , 有 的 把 枝 干 的 大 部 分 都 剪 除 , 仅 留 较 短 的 一 段 主 干 和 3 ~ 5 根 枝 条 , 这 就 是 “ 繁 中 求 简 ” 在 树 木 盆 景 造 型 中 的 具 体 运 用 。 繁 中 求 简 所 说 的 简 , 并 不 是 目 的 , 而 是 手 段 。 这 不 是 简 单 化 , 也 不 是 越 简 越 好 , 而 是 以 少 胜 多 、 以 简 胜 繁 。 如 山 水 盆 景 中 配 峰 适 当 的 简 , 反 而 能 突 出 主 峰 。 在 制 作 盆 景 时 , 应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灵 活 掌 握 , 当 简 则 简 , 当 繁 则 繁 。 第 五 节 以 小 见 大 宇 宙 间 的 任 何 事 物 都 不 是 孤 立 存 在 的 , 而 是 相 互 联 系 的 。 大 与 小 只 有 将 两 者 相 对 比 较 , 其 大 小 才 得 以 显 现 , 即 没 有 大 就 显 不 出 小 , 没 有 小 也 就 显 不 出 大 。 以 小 见 大 , 小 是 手 段 , 不 是 目 的 ; 小 是 形 式 , 大 是 内 容 , 通 过 小 的 客 体 来 表 现 主 体 的 高 大 。 不 仅 盆 景 如 此 , 绘 画 、 摄 影 、 雕 塑 等 艺 术 , 也 都 采 用 以 小 见 大 的 艺 术 手 法 进 行 创 作 。 古 人 云 , “ 以 咫 尺 之 图 , 写 千 里 之 景 ” , 说 的 就 是 以 小 的 画 面 表 现 大 自 然 的 雄 伟 壮 丽 , 在 艺 术 创 作 上 以 “ 咫 尺 ” 来 达 到 “ 千 里 ” 的 效 果 。 在 树 木 盆 景 中 , 经 常 可 以 看 到 一 高 一 矮 、 一 大 一 小 、 一 直 一 斜 的 造 型 。 一 般 来 说 , 是 以 高 、 大 、 直 的 树 木 为 主 体 , 短 、 小 、 斜 的 树 木 为 客 体 , 两 者 不 但 在 体 态 上 盆 景 艺 术 中 的 小 , 也 不 是 真 正 的 小 , 而 是 “ 以 小 见 大 ” ; 所 谓 大 , 也 不 是 简 单 的 大 , 而 是 寓 大 于 小 。 几 株 小 树 木 , 高 低 错 落 有 序 地 栽 于 长 方 形 盆 钵 中 , 远 远 望 去 , 好 似 一 片 森 林 呈 现 在 眼 前 。 这 就 是 盆 景 艺 术 “ 以 小 见 大 ” 的 魅 力 所 在 。 图 2 - 6 以 小 见 大 在 丛 林 式 盆 景 中 , 客 体 组 适 当 的 小 , 才 能 衬 托 出 主 体 组 的 大 远 在 宋 代 , 画 家 饶 自 然 就 曾 经 在 其 所 著 的 《 绘 宗 十 二 忌 》 中 论 述 过 如 何 在 绘 画 中 表 现 大 小 、 远 近 。 他 说 : 近 则 坡 石 树 木 当 大 , 屋 宇 人 物 称 之 。 远 则 峰 峦 树 木 当 小 , 屋 宇 人 物 称 之 。 极 远 不 可 作 人 物 。 墨 则 远 淡 近 浓 , 愈 远 愈 淡 。 在 盆 景 创 有 差 别 , 而 且 气 质 、 造 型 等 也 变 化 多 样 , 其 目 的 是 “ 以 仆 衬 主 ” 。 客 体 是 陪 衬 , 为 了 突 出 主 体 , 要 注 意 使 “ 客 不 欺 主 ” , 要 “ 客 随 主 行 ” 。 图 2 - 7 在 山 水 盆 景 中 , 山 峰 要 近 大 远 小 , 越 远 越 小 ( 1 ) 平 远 式 ( 2 ) 偏 重 式 作 中 , 亦 是 近 大 远 小 , 以 小 衬 大 , 近 处 纹 理 清 晰 , 远 处 纹 理 模 糊 。 盆 景 配 件 的 点 缀 , 也 要 运 用 透 视 原 理 , 近 大 远 小 , 近 处 配 件 适 当 大 些 , 远 处 配 件 适 当 小 些 , 这 样 方 显 自 然 。 若 在 一 盆 山 水 盆 景 中 , 远 近 配 件 一 样 大 , 就 会 给 人 以 不 真 实 的 感 觉 , 从 而 失 去 其 艺 术 魅 力 。 在 盆 景 造 型 时 , 在 垂 直 高 度 和 水 平 面 上 也 应 适 当 安 排 层 次 , 使 之 形 成 高 低 错 落 、 参 差 不 齐 的 景 象 , 以 扩 大 其 意 境 的 艺 术 效 果 。 这 就 要 求 对 不 同 层 次 峰 峦 作 相 应 的 处 理 , 以 低 矮 的 山 石 表 现 远 山 , 以 挺 拔 险 峻 的 山 石 作 为 主 峰 , 近 处 又 配 以 较 第 五 节 以 小 见 大 · 1 3 ·
·14· 第二章盆景造型的基本原则 小的山石。这样就形成远、近、小的山石,从不美。 同角度去衬托主景,使它更真实、更自然、更优 第六节主次分明 古人李成在《山水诀》一书中写道:“凡画山水 在双干式树木盆景造型时,常用较小的一棵 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来衬托主景的高大。在丛林式或一本多干式盆景 摆布高低”。这里讲的虽然是山水画创作过程的的造型中,也是用较小的一棵(或一枝干)来衬 先后顺序,同时它也是制作山水盆景时要遵循的托较大一棵的高大雄伟。这些就是主次分明的构 原则。一件山水盆景中有数峰,必有一峰居主要图原则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 地位,以其体态、大小占绝对优势。在盆景布局 造型时,首先要确定主峰的位置。要突出主峰, 就要宾主分明,然后再考虑客山(即起陪衬作用 的峰峦),客山高度要低于主峰,气势比较平趋。 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画学秘诀》中说,“主 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远山须要低排”,就 是讲主峰的气势要高耸:旁边的山头要低一些, 并要画成向主峰奔趋的形状,好似向主人(即主 (1) 峰)行礼:远山要低一些,才能显得距离较远。 主峰是山水盆景的主体,是重心所在,主峰 造型的优劣,是盆景成败的关键。但配峰也是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配置适宜,俗话说“好花还 要绿叶扶”。但配峰不可突出,不能喧宾夺主,要 做到客随主行,不论其形态、大小、色泽都要和 主峰相协调。在盆景艺术中,主体靠客体来衬托, 客体靠主体提携,二者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图2-8主次分明 在中、小型山水盆景中,要避免出现等高的峰峦,(1)双干式树桩盆景中的两株树木要一大一小,主次分 应高低参差不齐,错落有序,突出主峰,主次分明(2)在山水盆景中,峰峦很多,但要有一高大山峰 明,才能起到众星捧月的作用。 为主峰,使主次分明 第七节疏密得当 山水盆景造型,峰峦之间应有疏有密,疏密盆景,由数块山石组成。山石的多少,要根据立 得当。过密而不疏,把盆景塞得满满的,臃肿庞意的需要来决定,但应注意不要过于零碎。通常 杂,使人有窒息感。画论中有“画留三分空,生的做法是:主体宜整,客体宜零;高处宜整,低 气随之发”的论述;但过疏而不密,则又显得松处宜零:密处宜整,疏处宜零。要做到整而不臃, 弛无力,盆中景物之间失去联系。一般一盆山水零而不乱
小 的 山 石 。 这 样 就 形 成 远 、 近 、 小 的 山 石 , 从 不 同 角 度 去 衬 托 主 景 , 使 它 更 真 实 、 更 自 然 、 更 优 美 。 第 六 节 主 次 分 明 古 人 李 成 在 《 山 水 诀 》 一 书 中 写 道 : “ 凡 画 山 水 , 先 立 宾 主 之 位 , 决 定 远 近 之 形 。 然 后 穿 凿 景 物 , 摆 布 高 低 ” 。 这 里 讲 的 虽 然 是 山 水 画 创 作 过 程 的 先 后 顺 序 , 同 时 它 也 是 制 作 山 水 盆 景 时 要 遵 循 的 原 则 。 一 件 山 水 盆 景 中 有 数 峰 , 必 有 一 峰 居 主 要 地 位 , 以 其 体 态 、 大 小 占 绝 对 优 势 。 在 盆 景 布 局 造 型 时 , 首 先 要 确 定 主 峰 的 位 置 。 要 突 出 主 峰 , 就 要 宾 主 分 明 , 然 后 再 考 虑 客 山 ( 即 起 陪 衬 作 用 的 峰 峦 ) , 客 山 高 度 要 低 于 主 峰 , 气 势 比 较 平 趋 。 唐 代 诗 人 兼 画 家 王 维 在 《 画 学 秘 诀 》 中 说 , “ 主 峰 最 宜 高 耸 , 客 山 须 是 奔 趋 , 远 山 须 要 低 排 ” , 就 是 讲 主 峰 的 气 势 要 高 耸 ; 旁 边 的 山 头 要 低 一 些 , 并 要 画 成 向 主 峰 奔 趋 的 形 状 , 好 似 向 主 人 ( 即 主 峰 ) 行 礼 ; 远 山 要 低 一 些 , 才 能 显 得 距 离 较 远 。 主 峰 是 山 水 盆 景 的 主 体 , 是 重 心 所 在 , 主 峰 造 型 的 优 劣 , 是 盆 景 成 败 的 关 键 。 但 配 峰 也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部 分 , 要 配 置 适 宜 , 俗 话 说 “ 好 花 还 要 绿 叶 扶 ” 。 但 配 峰 不 可 突 出 , 不 能 喧 宾 夺 主 , 要 做 到 客 随 主 行 , 不 论 其 形 态 、 大 小 、 色 泽 都 要 和 主 峰 相 协 调 。 在 盆 景 艺 术 中 , 主 体 靠 客 体 来 衬 托 , 客 体 靠 主 体 提 携 , 二 者 是 矛 盾 的 , 又 是 统 一 的 。 在 中 、 小 型 山 水 盆 景 中 , 要 避 免 出 现 等 高 的 峰 峦 , 应 高 低 参 差 不 齐 , 错 落 有 序 , 突 出 主 峰 , 主 次 分 明 , 才 能 起 到 众 星 捧 月 的 作 用 。 在 双 干 式 树 木 盆 景 造 型 时 , 常 用 较 小 的 一 棵 来 衬 托 主 景 的 高 大 。 在 丛 林 式 或 一 本 多 干 式 盆 景 的 造 型 中 , 也 是 用 较 小 的 一 棵 ( 或 一 枝 干 ) 来 衬 托 较 大 一 棵 的 高 大 雄 伟 。 这 些 就 是 主 次 分 明 的 构 图 原 则 在 树 木 盆 景 造 型 中 的 具 体 运 用 。 图 2 - 8 主 次 分 明 ( 1 ) 双 干 式 树 桩 盆 景 中 的 两 株 树 木 要 一 大 一 小 , 主 次 分 明 ( 2 ) 在 山 水 盆 景 中 , 峰 峦 很 多 , 但 要 有 一 高 大 山 峰 为 主 峰 , 使 主 次 分 明 第 七 节 疏 密 得 当 山 水 盆 景 造 型 , 峰 峦 之 间 应 有 疏 有 密 , 疏 密 得 当 。 过 密 而 不 疏 , 把 盆 景 塞 得 满 满 的 , 臃 肿 庞 杂 , 使 人 有 窒 息 感 。 画 论 中 有 “ 画 留 三 分 空 , 生 气 随 之 发 ” 的 论 述 ; 但 过 疏 而 不 密 , 则 又 显 得 松 弛 无 力 , 盆 中 景 物 之 间 失 去 联 系 。 一 般 一 盆 山 水 盆 景 , 由 数 块 山 石 组 成 。 山 石 的 多 少 , 要 根 据 立 意 的 需 要 来 决 定 , 但 应 注 意 不 要 过 于 零 碎 。 通 常 的 做 法 是 : 主 体 宜 整 , 客 体 宜 零 ; 高 处 宜 整 , 低 处 宜 零 ; 密 处 宜 整 , 疏 处 宜 零 。 要 做 到 整 而 不 臃 , 零 而 不 乱 。 · 1 4 · 第 二 章 盆 景 造 型 的 基 本 原 则
第八节虚实相宜 15· 在树木盆景造型时,枝干的去留,枝片之间分枝叶伸向左侧,这样主景组密,客景组疏,这 的距离,也应有疏有密,不能等距离布局,否则件盆景就美观多了 会显得呆板。在多株(7株以上)丛林式盆景造 型布局时,几棵树木之间的距离应有疏有密。主 景组第一高度的树木周围,要适当地密一些,客 景组树木要适当疏一些 我国篆刻艺术著作中有关印章文字的布局 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之说。一处密,必有 处疏,疏和密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没有 密,就显不出疏:没有疏,密就无从说起。密有 (1) 赖于疏的烘托:疏有赖于密的陪衬。从盆景总体 布局来讲,应“有疏有密,疏密得当”;而从局 部来讲,又应“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在盆景 布局造型时,处理好景物的疏密关系,使峰峦高 氐错落,江水潆洄环绕,意境自然深远,方能耐 人寻味。 图29疏密得当 不论是植物盆景还是山水盆景,主体处都应 该密,客体处应该疏。请看下图,这盆连根式树 木盆景,为主的树只有一株,客体反而有两株 (3} 这就违背了造型疏密布局的原则,所以也缺在水 旱盆景中,主景组树木不但要高,而且应该密,图2-10(1)疏密不当(2)竹叶密集看不到 客景组树木不但要小,而且应该疏。乏美感。如 主干不美(3)疏密得当 果让第三株小树生长在主树左侧不远处,使大部 第八节虚实相宜 一件好的盆景作品,应虚实相宜,疏密有致。过密必实,过疏必虚。虚实、疏密的关系,具体 虚实和疏密两者是密切相连的,不能截然分开,表现在景和空白的处理上。过实会产生压抑感
在 树 木 盆 景 造 型 时 , 枝 干 的 去 留 , 枝 片 之 间 的 距 离 , 也 应 有 疏 有 密 , 不 能 等 距 离 布 局 , 否 则 会 显 得 呆 板 。 在 多 株 ( 7 株 以 上 ) 丛 林 式 盆 景 造 型 布 局 时 , 几 棵 树 木 之 间 的 距 离 应 有 疏 有 密 。 主 景 组 第 一 高 度 的 树 木 周 围 , 要 适 当 地 密 一 些 , 客 景 组 树 木 要 适 当 疏 一 些 。 我 国 篆 刻 艺 术 著 作 中 有 关 印 章 文 字 的 布 局 有 “ 疏 可 走 马 , 密 不 容 针 ” 之 说 。 一 处 密 , 必 有 一 处 疏 , 疏 和 密 是 矛 盾 的 , 但 又 是 统 一 的 。 没 有 密 , 就 显 不 出 疏 ; 没 有 疏 , 密 就 无 从 说 起 。 密 有 赖 于 疏 的 烘 托 ; 疏 有 赖 于 密 的 陪 衬 。 从 盆 景 总 体 布 局 来 讲 , 应 “ 有 疏 有 密 , 疏 密 得 当 ” ; 而 从 局 部 来 讲 , 又 应 “ 密 中 有 疏 , 疏 中 有 密 ” 。 在 盆 景 布 局 造 型 时 , 处 理 好 景 物 的 疏 密 关 系 , 使 峰 峦 高 低 错 落 , 江 水 潆 洄 环 绕 , 意 境 自 然 深 远 , 方 能 耐 人 寻 味 。 图 2 - 9 疏 密 得 当 不 论 是 植 物 盆 景 还 是 山 水 盆 景 , 主 体 处 都 应 该 密 , 客 体 处 应 该 疏 。 请 看 下 图 , 这 盆 连 根 式 树 木 盆 景 , 为 主 的 树 只 有 一 株 , 客 体 反 而 有 两 株 , 这 就 违 背 了 造 型 疏 密 布 局 的 原 则 , 所 以 也 缺 在 水 旱 盆 景 中 , 主 景 组 树 木 不 但 要 高 , 而 且 应 该 密 , 客 景 组 树 木 不 但 要 小 , 而 且 应 该 疏 。 乏 美 感 。 如 果 让 第 三 株 小 树 生 长 在 主 树 左 侧 不 远 处 , 使 大 部 分 枝 叶 伸 向 左 侧 , 这 样 主 景 组 密 , 客 景 组 疏 , 这 件 盆 景 就 美 观 多 了 。 图 2 - 1 0 ( 1 ) 疏 密 不 当 ( 2 ) 竹 叶 密 集 看 不 到 主 干 不 美 ( 3 ) 疏 密 得 当 第 八 节 虚 实 相 宜 一 件 好 的 盆 景 作 品 , 应 虚 实 相 宜 , 疏 密 有 致 。 虚 实 和 疏 密 两 者 是 密 切 相 连 的 , 不 能 截 然 分 开 , 过 密 必 实 , 过 疏 必 虚 。 虚 实 、 疏 密 的 关 系 , 具 体 表 现 在 景 和 空 白 的 处 理 上 。 过 实 会 产 生 压 抑 感 , 第 八 节 虚 实 相 宜 ·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