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 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 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 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 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 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⑨四季的洋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 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 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 老树。 ⑩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 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 默契。 14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洋槐春夏秋冬的特点,请依据文意将体现洋槐特点的词语补 填到横线上。(2分) 春天 馥郁 冬天:挺拔、 15.第⑥段中说:“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结合文章,说说“我”感 动的原因。(2分) 答 1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的“它是一棵新的老树”的含义。(3分) 答 17.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例作简要评析。(3分 答 18.结合全文思考:六年来,在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中,“我”获得了哪些人生启迪? (4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6 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 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 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 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 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 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⑨四季的洋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 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 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 老树。 ⑩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 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 默契。 14.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洋槐春夏秋冬的特点,请依据文意将体现洋槐特点的词语补 填到横线上。(2 分) 春天: 、馥郁 冬天:挺拔、 15.第⑥段中说:“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结合文章,说说“我”感 动的原因。(2 分) 答: 1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的“它是一棵新的老树”的含义。(3 分) 答: 17.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例作简要评析。(3 分) 答: 18. 结合全文思考:六年来,在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中,“我”获得了哪些人生启迪? (4 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小惠未徧( (2)小大之狱( 填空。(2分) 曹刿认可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他 思想;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填原句)。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二)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 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日:“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 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 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 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 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尝行乞于吴() (2)诘其故
7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1)小惠未徧.( ) (2)小大之狱.( ) 20.填空。(2 分) 曹刿认可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他 思想;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填原句)。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2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二)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 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 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 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 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 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尝.行乞于吴( ) (2)诘.其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