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IEEE802标准 1.物理层 局域网的物理层是和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功能相当的, 主要涉及局域网物理链路上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定义局域 网物理层的机械、电气、规程和功能特性。如信号的传输 与接收、同步序列的产生和删除等,物理连接的建立、维 护、撤销等。 物理层还规定了局域网所使用的信号、编码、传输介质 拓扑结构和传输速率。例如,信号编码可以采用曼彻斯特 编码,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甚至是无 线传输介质。拓扑结构则支持总线形、星形、环形和混合 形等,可提供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率。物理层由以下4个 部分组成。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司p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5.2 IEEE 802标准 1.物理层 局域网的物理层是和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功能相当的, 主要涉及局域网物理链路上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定义局域 网物理层的机械、电气、规程和功能特性。如信号的传输 与接收、同步序列的产生和删除等,物理连接的建立、维 护、撤销等。 物理层还规定了局域网所使用的信号、编码、传输介质、 拓扑结构和传输速率。例如,信号编码可以采用曼彻斯特 编码,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甚至是无 线传输介质。拓扑结构则支持总线形、星形、环形和混合 形等,可提供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率。物理层由以下4个 部分组成
5.2IEEE802标准 ①物理介质(PMD):提供与线缆的物理连接。 ②物理介质连接设备(PMA):生成发送到线路上的 信号,并接收线路上的信号。 ③连接单元接口(AUI) ④物理信号(PS) 2.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和介质访问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两个功能子层。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司p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5.2 IEEE 802标准 ① 物理介质(PMD):提供与线缆的物理连接。 ② 物理介质连接设备(PMA):生成发送到线路上的 信号,并接收线路上的信号。 ③ 连接单元接口(AUI)。 ④ 物理信号(PS)。 2.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和介质访问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两个功能子层
5.2IEEE802标准 其中,MAC子层负责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即处 理局域网中各站点对共享通信介质的争用问题,不同类型 的局域网通常使用不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另外MAc子 层还涉及局域网中的物理寻址;而LLc子层负责屏蔽掉 MAc子层的不同实现,将其变成统一的LLC界面,从而向 网络层提供一致的服务,LLc子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通 过与网络层之间的逻辑接口实现,这些逻辑接口又被称为 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这样 的局域网体系结构不仅使得IEEE802标准更具有可扩充 性,有利于其将来接纳新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新的局域 网技术,同时也不会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或变革影响到网 络层。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司p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5.2 IEEE 802标准 其中,MAC子层负责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即处 理局域网中各站点对共享通信介质的争用问题,不同类型 的局域网通常使用不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另外MAC子 层还涉及局域网中的物理寻址;而LLC子层负责屏蔽掉 MAC子层的不同实现,将其变成统一的LLC界面,从而向 网络层提供一致的服务,LLC子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通 过与网络层之间的逻辑接口实现,这些逻辑接口又被称为 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这样 的局域网体系结构不仅使得IEEE 802标准更具有可扩充 性,有利于其将来接纳新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新的局域 网技术,同时也不会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或变革影响到网 络层
5.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3.1信道分配问题 通常,可将信道分配方法划分为两类:静态分配方法和 动态分配方法。 1.静态分配方法 所谓静态分配方法,也是传统的分配方法,它采用频分 多路复用或时分多路复用的办法将单个信道划分后静态地 分配给多个用户 当用户站数较多或使用信道的站数在不断变化或者通信 量的变化具有突发性时,静态频分多路复用方法的性能较 差,因此,传统的静态分配方法,不完全适合计算机网络。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司p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5.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3.1 信道分配问题 通常,可将信道分配方法划分为两类:静态分配方法和 动态分配方法。 1.静态分配方法 所谓静态分配方法,也是传统的分配方法,它采用频分 多路复用或时分多路复用的办法将单个信道划分后静态地 分配给多个用户。 当用户站数较多或使用信道的站数在不断变化或者通信 量的变化具有突发性时,静态频分多路复用方法的性能较 差,因此,传统的静态分配方法,不完全适合计算机网络
5.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动态分配方法 所谓动态分配方法就是动态地为每个用户站点分配信道使用 权 ①轮转:使每个用户站点轮流获得发送的机会,这种技术称 为轮转。它适合于交互式终端对主机的通信。 ②预约:预约是指将传输介质上的时间分隔成时间片,网上 用户站点若要发送,必须事先预约能占用的时间片。这种技术 适用于数据流的通信 ③争用:若所有用户站点都能争用介质,这种技术称为争用 它实现起来简单,对轻负载或中等负载的系统比较有效,适合 于突发式通信。 争用方法属于随机访问技术,而轮转和预约的方法则属于控 制访问技术。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司p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11时42分58 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5.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动态分配方法 所谓动态分配方法就是动态地为每个用户站点分配信道使用 权。 ① 轮转:使每个用户站点轮流获得发送的机会,这种技术称 为轮转。它适合于交互式终端对主机的通信。 ② 预约:预约是指将传输介质上的时间分隔成时间片,网上 用户站点若要发送,必须事先预约能占用的时间片。这种技术 适用于数据流的通信。 ③ 争用:若所有用户站点都能争用介质,这种技术称为争用。 它实现起来简单,对轻负载或中等负载的系统比较有效,适合 于突发式通信。 争用方法属于随机访问技术,而轮转和预约的方法则属于控 制访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