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 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写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 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整体分析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 沉鄰、顿挫
整体分析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 沉郁、顿挫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 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 特点? 今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 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 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 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 特点 ?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 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 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