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1)质量比铸件好(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性能好);a.细化晶粒;b.消除微观缺陷 (2)不产生切削,金属利用率高; (3)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大批量生产; (4)设备较庞大,相对铸造能耗较高
4. 特点 (1)质量比铸件好(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性 能好);a. 细化晶粒;b.消除微观缺陷。 (2)不产生切削,金属利用率高; (3)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大批量生产; (4)设备较庞大,相对铸造能耗较高
§0.4塑性加工理论的发展概况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晶体力学 CMTP (Continuum Mechanics of Textured Polycrystals 塑性变形材料学:1)塑性变形组织控制 2)织构控制 塑性加工摩擦学:千摩擦、湿摩擦、边界摩擦、 混合摩擦+润滑剂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晶体力学 CMTP (Continuum Mechanics of Textured Polycrystals) 塑性变形材料学 : 1)塑性变形组织控制 2)织构控制 塑性加工摩擦学 : 干摩擦、湿摩擦、边界摩擦、 混合摩擦+润滑剂 §0.4 塑性加工理论的发展概况
1.金属塑性加工力学(力学冶金) 是随塑性力学(塑性理论)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而 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1864年 Tresca首次提出最大剪切屈服准则; >1925年 Karman将塑性力学应用于塑性加工; Sachs和 Siebel提出工程法(主应力法 >20世纪中期建立滑移线法研究平面变形; >20世纪50年代发展变形功平衡法; >现代,塑性有限元法
是随塑性力学(塑性理论)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而 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1.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力学冶金) ➢ 1864年Tresca首次提出最大剪切屈服准则; ➢ 1925年Karman将塑性力学应用于塑性加工; ➢ Sachs和Siebel提出工程法(主应力法); ➢ 20世纪中期建立滑移线法研究平面变形; ➢ 20世纪50年代发展变形功平衡法; ➢ 现代,塑性有限元法
2.金属塑性加工材料学 >运用物理冶金原理研究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 组织演变及性能变化的规律。 运用位错理论解释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如滑移、 机械孪生、加工硬化、裂纹形成、扩展和断裂。 胞状结构、剪切带、过渡带、形变带以及晶粒 取向演变与分布。 ND/001」 分 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获得的微取向分布上图
2. 金属塑性加工材料学 ➢ 运用物理冶金原理研究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 组织演变及性能变化的规律。 ➢ 运用位错理论解释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如滑移、 机械孪生、加工硬化、裂纹形成、扩展和断裂。 ➢ 胞状结构、剪切带、过渡带、形变带以及晶粒 取向演变与分布。 25 m (c ) ND//[001] 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获得的微取向分布上图
3.塑性加工摩擦学 塑性加工过程中接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引起摩 擦,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力学变化,对金属塑性 变形应力应变分布和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机械摩擦理论:阿芒顿一库仑定律; >粘着摩擦理论: 1、F.P.鲍一D.泰伯焊合摩擦理论 √2、.B克拉盖尔斯基理论 磨损 润滑
3. 塑性加工摩擦学 ➢ 机械摩擦理论: 阿芒顿-库仑定律; ➢ 粘着摩擦理论: ✓ 1、F.P.鲍-D.泰伯焊合摩擦理论 ✓ 2、И.B克拉盖尔斯基理论 ➢ 磨损 ➢ 润滑 塑性加工过程中接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引 起摩 擦,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力学变化,对金属塑性 变形应力应变分布和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