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学分课时:2学分,54课时,周3学时,共18周:实际讲课17周,总复习1 周。 先修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带“*”号部分为选择讲授内容 第一章引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整个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引论,学生通过 学习应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发展概况、试图解决的问题,和如 何对待西方经济学,以及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和重要性。 要求学生明确了解本课程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内容归属。 【学习重点】无 【学习难点】无 【教学总时数】1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四个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 (2)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重大修改和补充 (3)二次大战以后的发展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 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2)在上层建筑上,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 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4对待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1)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学分课时:2 学分,54 课时,周 3 学时,共 18 周;实际讲课 17 周,总复习 1 周。 先修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带“*”号部分为选择讲授内容 第一章 引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整个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引论,学生通过 学习应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发展概况、试图解决的问题,和如 何对待西方经济学,以及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和重要性。 要求学生明确了解本课程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内容归属。 【学习重点】无 【学习难点】无 【教学总时数】1 【主要内容】 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四个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 (2)20 世纪 30 年代的三次重大修改和补充 (3)二次大战以后的发展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 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2)在上层建筑上,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 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4.对待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1)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 1
(2)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 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应加以吸收和借鉴。 5.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为了辨明是非,区别西方经济学的有利和 有害之处,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2)对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内容,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 适用的程度与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3)西方论述经济情况的著作、新闻传媒等都含有大量西方经济学的术语 和理论,为了更好地与西方交往和了解西方国情,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4)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为其他学科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 系的框架,理解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价格制度运行的核心是市场 机制,掌握需求与供给这一对基本概念和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及其弹性度量,熟 练运用供求曲线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并从中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基 本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基本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 释,简单了解蛛网模型。 【学习重点】 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 2.需求(供给)量变动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4.弹性的概念 5.供求基本原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 1.弹性的计算与分类 2.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3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4.蛛网模型的数学推导和几何作图 【教学总时数】8 【主要内容】
(2)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 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应加以吸收和借鉴。 5.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为了辨明是非,区别西方经济学的有利和 有害之处,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2)对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内容,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 适用的程度与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3)西方论述经济情况的著作、新闻传媒等都含有大量西方经济学的术语 和理论,为了更好地与西方交往和了解西方国情,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4)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为其他学科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 系的框架,理解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价格制度运行的核心是市场 机制,掌握需求与供给这一对基本概念和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及其弹性度量,熟 练运用供求曲线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并从中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基 本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基本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 释,简单了解蛛网模型。 【学习重点】 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 2.需求(供给)量变动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4.弹性的概念 5.供求基本原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 1.弹性的计算与分类 2.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3.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4.蛛网模型的数学推导和几何作图 【教学总时数】8 【主要内容】 2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3.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5.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3)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4)需求得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企业的销售收入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7)弹性概念的扩大 供给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3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3. 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5.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3)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4)需求得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企业的销售收入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7)弹性概念的扩大 ——供给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3
—其他弹性 7.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1)易腐商品的售卖 (2)价格放开 (3)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 (4)谷贱伤农 8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三章 效用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推导出需求曲线。为此, 学生必须掌握效用的概念,理解消费者的追求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能够比较分析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依据两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均 衡的条件,进而推导出需求曲线。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有关问题,简单了解不确定 性和风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学习重点】 1.效用的概念 2边际效用的概念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成因 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5.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6.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8.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和两种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9.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学习难点】 1.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 2.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共同本质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 5.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
——其他弹性 7.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1)易腐商品的售卖 (2)价格放开 (3)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 (4)谷贱伤农 8.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三章 效用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推导出需求曲线。为此, 学生必须掌握效用的概念,理解消费者的追求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能够比较分析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依据两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均 衡的条件,进而推导出需求曲线。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有关问题,简单了解不确定 性和风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学习重点】 1.效用的概念 2.边际效用的概念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成因 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5.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6.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8.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和两种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9.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学习难点】 1.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 2.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共同本质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 5.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 4
【教学总时数】6.5 【主要内容】 1.效用论概述 (1)效用的概念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2.无差异曲线 (1)关于偏好的假定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3.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2)预算线的变动 4.消费者均衡 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收入变化:收入一消费曲线 (4)恩格尔曲线 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4)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教学总时数】6.5 【主要内容】 1.效用论概述 (1)效用的概念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2.无差异曲线 (1)关于偏好的假定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3.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2)预算线的变动 4.消费者均衡 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4)恩格尔曲线 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4)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