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速度概念的引入 必须指出,引入平均速度也是对介质 结构的一种简化。例如,根据V1,h1,V2 h2,计算出R2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Vav,2, 就可以把R2界面以上的介质看成速度为 Vaⅴ,2的均匀介质。再根据V,h1,V2,h2, V3,h3计算出R3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Vav,3, 就把R3界面以上的介质看成速度为Vav,3的 均匀介质,…等等
必须指出,引入平均速度也是对介质 结构的一种简化。例如,根据V1,h1,V2, h2,计算出R2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Vav,2, 就可以把R2界面以上的介质看成速度为 Vav,2的均匀介质。再根据V1,h1,V2,h2, V3,h3计算出R3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Vav,3, 就把R3界面以上的介质看成速度为Vav,3的 均匀介质, …等等。 三、平均速度概念的引入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的距团线比较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曲线比较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团线比较 根据上面对偎想均匀介质的波速(平均速度)的 定义,可以得出两条时距曲线的t0是相等的,即它 们在(x=0,t=1t0)点重合。 那么在其它部分又如何呢? 下面看一个例子。假设介质参数是hl=500m h2=700m,Vl=1000m/s,V2=1500m/s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曲线比较 根据上面对假想均匀介质的波速(平均速度)的 定义,可以得出两条时距曲线的t0是相等的,即它 们在(x=0,t=t0)点重合。 那么在其它部分又如何呢? 下面看一个例子。假设介质参数是h1=500m, h2=700m,V1=1000m/s,V2=1500m/s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线比较 介质参数:hl=500m,h2=700m,V1=1000m/sV2=1500m/s。 给出一系列值,按(1-4-2)、(1-4-3)式计算出相 应的t和x值列于表(1-4-1),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三 层介质共炮点反射波距曲线见图1-4-7。 sin a- sin B= p (1-4-1) x=2(h,tga+ h,tgB) (1-4 OA AB COS B·V2 4-3)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曲线比较 介质参数: h1=500m,h2=700m,V1=1000m/s,V2=1500m/s。 给出一系列值,按(1-4-2)、(1-4-3)式计算出相 应的t和x值列于表(1-4-1),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三 层介质共炮点反射波距曲线见图l-4-7。 (1 - 4 - 3) cos cos 2 2 2( ) (1 - 4 - 2) (1 4 1) sin sin 2 2 1 1 1 2 1 2 1 2 V h V h V AB V OA t x h tg h tg P V V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线比较 给出一系列值,按(1-4-2)、(1-4-3)式计算出相应 的t和x值列于表(1-4-1) 表1-4-1三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数据 45 度) 5 r(米) 108.3162.6 217.5 272.3 327.3 383.1 439.4 (秒)1.9331.9341.9351.9381.9411.9451.9491.9561.964 a(度) 9 10 11 14 15 16 x(米)496.6552.8612.6672.6732.6794.8857.892.3989.0 (秒)1.9731.9281.9922.0052.0182.0322.0462.0642.084 a(度) x(米)1062.91127.81200.71276.41355.0 r(秒) 2.1062.1282.151 2.176 2.206
四、多层和均匀速度假设层时距曲线比较 给出一系列值,按(1-4-2)、(1-4-3)式计算出相应 的t和x值列于表(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