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场所:电路实验室实验报告要求:简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画出实验电路图,记录实验数据,写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并计算,与理论计算数据相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写出实验结果。实验2.叠加原理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实验原理:欧姆定律;KCL、KVL。实验仪器:数字万用表UT52;直流数字毫安表28210;YBDG01电工原理实验台。实验安排:教师介绍YBDG01电工原理实验台及数字万用表UT52、数字电流表28210的使用,进行电流、电压测量的操作演示;学生以2人一组,进行电源调节和数据测量分析。实验场所:电路实验室实验报告要求:简述电流、电压测量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以表格列出;写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的体会与疑问。实验3.比例运算电路实验目的:了解运算放大器芯片的使用,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基本比列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掌握集成比例运算调试和实验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实验原理:引入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的输人输出电压成线性关系实验仪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直流信号源,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LM324芯片。实验安排:教师讲解闭环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的实验电路的接线方法和注意事项,演示测量数据的方法;学生以2人一组,对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场所:模电实验室实验报告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简述实验原理,记录每一电路的实验数据并计算,与理论计算数据相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写出实验结果。实验4.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目的:熟悉逻辑门电路芯片管脚识别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实验原理: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实验仪器: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基本门电路芯片。实验安排:教师讲解芯片的管脚识别与使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学23
23 实验场所:电路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简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画出实验电路图,记 录实验数据,写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并计算,与理论计算数据相比较,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写出实验结果。 实验 2. 叠加原理 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KCL、KVL。 实验仪器:数字万用表 UT52;直流数字毫安表 28210;YBDG01 电工原理 实验台。 实验安排:教师介绍 YBDG01 电工原理实验台及数字万用表 UT52、数字电 流表 28210 的使用,进行电流、电压测量的操作演示;学生以 2 人一组,进行电 源调节和数据测量分析。 实验场所:电路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简述电流、电压测量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以表格列出; 写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的体会与疑问。 实验 3. 比例运算电路 实验目的:了解运算放大器芯片的使用,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基本比 例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掌握集成比例运算调试和实验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实验原理:引入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压成线性关系。 实验仪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直流信号源,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LM324 芯片。 实验安排:教师讲解闭环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的实验电路的接线方法和注意 事项,演示测量数据的方法;学生以 2 人一组,对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记 录实验数据。 实验场所:模电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简述实验原理,记录每一电路的实验数据 并计算,与理论计算数据相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写出实验 结果。 实验 4.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目的:熟悉逻辑门电路芯片管脚识别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门电路逻辑 功能的测试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实验原理: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实验仪器: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基本门电路芯片。 实验安排:教师讲解芯片的管脚识别与使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学
生完成设计原理图并用两种芯片74LS00和7LS10实现理论设计,最后通过演示说明理论设计与所连电路的正确性。实验场所:数电实验室实验报告要求:测试芯片功能,记录测试结果;设计三人表决电路图,并演示所完成的三人表决器电路,写出实验结果分析。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4次平时作业和4次实验成绩。期末考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课程目标1法:20%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20%第三章常用半导体器件与放大电路:20%课程目标2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20%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第七章逻辑代数与组合逻辑电路:20%实验课程目标3实验成绩七、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30%)和实验报告(40%)构成。(1)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3)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及操作的规范、实验结24
24 生完成设计原理图并用两种芯片 74LS00 和 7LS10 实现理论设计,最后通过演示 说明理论设计与所连电路的正确性。 实验场所:数电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测试芯片功能,记录测试结果;设计三人表决电路图,并演 示所完成的三人表决器电路,写出实验结果分析。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 4 次平时作业和 4 次实验成绩。 期末考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 法:20%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20%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 第三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与放大电 路:20%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20% 第七章 逻辑代数与组合逻辑电 路:20%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 实验 实验成绩 七、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1. 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2. 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30%)和实验报告(40%) 构成。 (1)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3)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及操作的规范、实验结
论、相关实验的思考题和实验感想。3.期末成绩评定《电工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序课程评价90-10080-8970-7960-690-59号目标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认真听上课能作上课较认课,积极点笔上课不太真,互动听课很不认课堂认真,有互课程目标互动,主记,互动1较积极,真,不互动有一定自动但不多,动讨论,1/2/3表现发言次数也不发言。发言积主性,能很少发言。较多。极。够发言。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完整,独作业内容完整,独完整,独立或合作完整,独立立或合作立或全部完成全部或合作完作业内容不作业完成作业完成作业课程目标完整,没有作业要成作业要2完成要求,书要求。书求。书写求。书写较达到作业要1/2写端正,写端正,情况端正,对凌乱,没有求。但对问题没有对问问题有详对问题进分析较全题进行分细透彻的行分析。析。面。分析。按时提交按时提交按时提交按时提交实验报实验报实验报实验报告,未按时提交告,实验告,实验告,实验实验数据实验报告:数据完数据完数据基本基本完整,实验数据缺完整、正数据有少失或者完全整、正确,整、正确,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确,实验量错误,实错误,实验课程目标实验分析详分析基本结果分析验结果分数据与分析33成绩实:图表正确:图一般:图析一般;图不正确,图清晰,语表清楚,表较清表不太完表缺失;或楚,语言言规范,语言规整,语言较者实验报告符合实验范,符合规范,符规范,基本不符合要报告要实验报告合实验报符合实验求。求。要求。告要求。报告要求。八选用教材教材名称编者备注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马工程教材电工学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8否(第八版)九、主要参考书目25
25 论、相关实验的思考题和实验感想。 3. 期末成绩评定 《电工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 (二)评分标准 序 号 课程 目标 评价 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程目标 1/2/3 课堂 表现 认 真 听 课,积极 互动,主 动讨论, 发 言 积 极。 上课较认 真,互动 较积极, 发言次数 较多。 上课能作 一 点 笔 记,互动 有一定自 主性,能 够发言。 上 课 不 太 认真,有互 动但不多, 很少发言。 听课很不认 真,不互动 也不发言。 2 课程目标 1/2 作业 完成 情况 作业内容 完整,独 立或合作 完成全部 作 业 要 求。书写 端正,对 问题有详 细透彻的 分析。 作业内容 完整,独 立或合作 完成作业 要求。书 写端正, 但对问题 分析较全 面。 作业内容 完整,独 立或全部 完成作业 要求,书 写端正, 没有对问 题进行分 析。 作 业 内 容 完整,独立 或 合 作 完 成 作 业 要 求。书写较 凌乱,没有 对 问 题 进 行分析。 作业内容不 完整,没有 达到作业要 求。 3 课程目标 3 实验 成绩 按时提交 实 验 报 告,实验 数 据 完 整、正确, 实验结果 分 析 详 实;图表 清晰,语 言规范, 符合实验 报 告 要 求。 按时提交 实 验 报 告,实验 数 据 完 整、正确, 实验结果 分析基本 正确;图 表清楚, 语 言 规 范,符合 实验报告 要求。 按时提交 实 验 报 告,实验 数据基本 完整、正 确,实验 结果分析 一般;图 表 较 清 楚,语言 规范,符 合实验报 告要求。 按 时 提 交 实验报告, 实 验 数 据 基本完整, 数 据 有 少 量错误,实 验 结 果 分 析一般;图 表 不 太 完 整,语言较 规范,基本 符 合 实 验 报告要求。 未按时提交 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缺 失或者完全 错误,实验 数据与分析 不正确,图 表缺失;或 者实验报告 不 符 合 要 求。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教材 备注 电工学 (第八版)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8 否 九、主要参考书目
1.张永平,程荣龙,周华茂,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2.赵京,贾昊,吕根来,电工电子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83.田慕琴,陈惠英.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4.穆丽娟,任晓霞,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5.杨杨,张永平,李俊瑞.电工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76.徐佳,贾昊,电子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7十、课程学习建议《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作为一门科技发展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愈发明显。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电工技术着重于工业生产中能量的传输与转换,涉及到我国的能源发展尤其是新能源发展,电工技术作为介绍该行业最为基础性知识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子技术着重于电子行业中信号的传递与处理,其中有涉及控制芯片制造和使用的最为基础性内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是该行业发展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给出以下学习建议:1: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做好预习,带看问题进入课堂,保证课堂效果。2.具体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深刻把握对“电路”分析研究以基本的定律、定理及其推导的一般分析方法为工具,掌握电路研究的“钥匙”,更易于问题的“开锁"解决。对于构成电路的功能元件分析,充分把握该元件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等指标,获取该元件在电路中的功能,从而找到若干元件组成的电路实现的功能3.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帮助资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案或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等方式解决问题。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日常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电”,注意观察研究常用的电工电子产品,与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从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和电子基本技能训练课的实践中,增加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通过“学"做"结合,探索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26
26 1. 张永平, 程荣龙, 周华茂.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 2021. 2. 赵京, 贾昊, 吕根来. 电工电子技术[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8. 3. 田慕琴, 陈惠英. 电工电子技术(第 2 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4. 穆丽娟, 任晓霞. 电工电子技术[M].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8. 5. 杨杨, 张永平, 李俊瑞. 电工技术[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7. 6. 徐佳, 贾昊. 电子技术[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7. 十、课程学习建议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目前人工智 能技术、AI 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作为一门科技发展的基础性课程,其重 要性愈发明显。该门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方面的内容,其中 电工技术着重于工业生产中能量的传输与转换,涉及到我国的能源发展尤其是新 能源发展,电工技术作为介绍该行业最为基础性知识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子技术着重于电子行业中信号的传递与处理,其中有涉及控制芯片制造和使用 的最为基础性内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是该行业发展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结合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给出以下学习建议: 1. 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做好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保证课堂效果。 2. 具体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深刻把握对“电路”分析研究以基本的定律、 定理及其推导的一般分析方法为工具,掌握电路研究的“钥匙”,更易于问题的“开 锁”解决。对于构成电路的功能元件分析,充分把握该元件的结构、特性、工作 原理、性能参数等指标,获取该元件在电路中的功能,从而找到若干元件组成的 电路实现的功能。 3. 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帮助资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网上 搜索解决方案或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等方式解决问题。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日常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电”,注意观察研究常 用的电工电子产品,与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从电 工基本技能训练和电子基本技能训练课的实践中,增加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通 过“学”“做”结合,探索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名称FundamentalsofMaterials Science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232310003B修读学期第四学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化学课程类别团必修口选修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4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囚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8)执笔人审核人刘艳云程鹏、卫晓琴二、课程简介《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讲授、讨论和课外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全面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着眼于材料科学的基本及共性问题,注重于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并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着重掌握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加工过程与性能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材料中原子的结合方式、晶体学基础、材料的晶体结构、相结构。掌握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的有关概念、规律、实际应用等基本理论:掌握纯金属的结晶条件、形核规律、长大过程,了解结晶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相图的基本知识、基本类型、分析与使用方法,熟练记忆和应用Fe-Fe3C相图;掌握单晶体、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规律,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熟悉金属及合金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了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及金属的热变形的规律。27
27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课程编码 232310003B 适用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物理化学 修读学期 第四学期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4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64 学时(理论学时 56,实践学时 8) 执笔人 程鹏、卫晓琴 审核人 刘艳云 二、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讲授、讨论和课外实 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全面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着眼于材料科学的基本及共 性问题,注重于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 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并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着重掌握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 加工过程与性能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 材料中原子的结合方式、晶体学基础、材料的晶体结构、相结构。掌握点缺陷、 线缺陷、面缺陷的有关概念、规律、实际应用等基本理论;掌握纯金属的结晶条 件、形核规律、长大过程,了解结晶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相图的基本知识、基 本类型、分析与使用方法,熟练记忆和应用Fe-Fe3C相图;掌握单晶体、多晶体 的塑性变形规律,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熟悉金属及合金在加 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了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及金属的热变形的规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