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法、案例教学法、10化学动力学课程目标2/3混合式教学法56合计(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1.知道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2.知道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课程内容】1.物理化学及其研究内容2.物理化学的作用3.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4.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并能够表述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2.难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2.案例教学法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3.混合式教学法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习要求】1.课前通过观看慕课平台资源完成课程内容的预习,预习过程中,标记出不懂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讲。2.课堂上积极参与其中,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已的见解和疑问,对重难点知识做好笔记,理解透彻。3.课后及时补充课堂笔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做习题、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加深理解课上所学内容。3
3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 知道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2. 知道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 1. 物理化学及其研究内容 2. 物理化学的作用 3.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4. 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重点、难点】 1. 重点:知道并能够表述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 学动力学。 2. 难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3. 混合式教学法 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 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学习要求】 1. 课前通过观看慕课平台资源完成课程内容的预习,预习过程中,标记出 不懂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讲。 2. 课堂上积极参与其中,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 疑问,对重难点知识做好笔记,理解透彻。 3. 课后及时补充课堂笔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做习题、 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加深理解课上所学内容。 化学动力学 课程目标 2/3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法 10 合计 56
【复习与思考】1.物理化学的学习内容。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学习资源】1.黄永清,邵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刘俊吉,冯霞,朱荣娇等.物理化学.天津大学。中国大学MOOC第二章热力学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以及功和恰变的计算方法。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以及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3.会利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方程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4.能够描述热力学函数关系式。5.能够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课程内容】1.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体积功的计算,可逆过程4.饸和热容5.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单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化学反应的应用一一热化学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8.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9.熵函数10.变的计算11.过程方向的判据12.热力学函数关系式【重点、难点】1.重点:状态函数、体积功、可逆过程、饸、标准摩尔生成恰和标准摩尔燃烧烩的基本概念,熵函数、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及其判据。2.难点:对状态函数、恰和热力学可逆过程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不可逆相变过程的应用,对熵函数、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及其判据的理解。【教学方法】1.讲授法4
4 【复习与思考】 1. 物理化学的学习内容。 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资源】 1. 黄永清, 邵谦.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2. 刘俊吉, 冯霞, 朱荣娇等.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 MOOC. 第二章 热力学基本原理 【学习目标】 1. 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以及功和焓变的计算方法。 2. 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以及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 3. 会利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方程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 4. 能够描述热力学函数关系式。 5. 能够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课程内容】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体积功的计算,可逆过程 4. 焓和热容 5.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单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8.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9. 熵函数 10. 熵变的计算 11. 过程方向的判据 12. 热力学函数关系式 【重点、难点】 1. 重点:状态函数、体积功、可逆过程、焓、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 燃烧焓的基本概念,熵函数、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及其判据。 2. 难点:对状态函数、焓和热力学可逆过程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不 可逆相变过程的应用,对熵函数、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及其判据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2.案例教学法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3.混合式教学法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习要求】1.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热力学基础知识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耐心和恒心。热力学基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理解和掌握。学习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逐步掌握热力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基本概念和定义学习热力学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例如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状态方程等。这些概念和定义是热力学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前提。3.学习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这些定律是热力学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学习者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定律,掌握它们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方法。4.掌握热力学的状态方程热力学的状态方程是描述热力学系统状态的数学公式,包括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等。学习者需掌握这些状态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灵活运用。【复习与思考】1.根据热和功之间的转化关系,找出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法,为反应器、锅炉和化工生产设备的设计和能量衡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节能减排出谋划策。2.焦耳-汤姆逊效应提供了制冷技术的理论基础,为气体液化,空气中的氧、氮分离,冷冻技术和空调、冰箱的等的制备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学习资源】1.黄永清,邵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刘俊吉,冯霞,朱荣娇等,物理化学.天津大学.中国大学MOOC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5
5 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3. 混合式教学法 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 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学习要求】 1.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热力学基础知识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耐心和恒心。热力学基 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理解和掌握。学习者需要保 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逐步掌握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2. 掌握基本概念和定义 学习热力学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例如热力学系统、热 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状态方程等。这些概念和定义是热力学的基础, 是理解和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3. 学习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是热力学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学习者需要认 真学习和理解这些定律,掌握它们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方法。 4. 掌握热力学的状态方程 热力学的状态方程是描述热力学系统状态的数学公式,包括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等。学习者需掌握这些状态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方 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灵活运用。 【复习与思考】 1. 根据热和功之间的转化关系,找出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法,为反应器、 锅炉和化工生产设备的设计和能量衡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节能减排出谋划策。 2. 焦耳-汤姆逊效应提供了制冷技术的理论基础,为气体液化,空气中的氧、 氮分离,冷冻技术和空调、冰箱的等的制备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资源】 1. 黄永清, 邵谦.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2. 刘俊吉, 冯霞, 朱荣娇等.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 MOOC.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学习目标】1.知道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同点。2.能够描述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3.知道化学势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以及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4.能够计算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的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5.能够运用稀溶液依数性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课程内容】1.偏摩尔量2.化学势3.气体物质的化学势4.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5.稀溶液的依数性6.实际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重点、难点】1.重点: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相关计算,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和稀溶液的依数性。2.难点:对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理解,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应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2.案例教学法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3.混合式教学法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习要求】1.利用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进行有关计算。2.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的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计算。3.稀溶液依数性的有关计算。【复习与思考】1.什么是偏摩尔量?什么是化学势?二者有何不同?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应注意哪些方面。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表示式和适用条件是什么?6
6 【学习目标】 1. 知道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同点。 2. 能够描述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3. 知道化学势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以及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 4. 能够计算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的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 5. 能够运用稀溶液依数性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课程内容】 1. 偏摩尔量 2. 化学势 3. 气体物质的化学势 4. 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 5. 稀溶液的依数性 6. 实际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重点、难点】 1. 重点: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相关计算,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和稀 溶液的依数性。 2. 难点:对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理解,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3. 混合式教学法 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 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学习要求】 1. 利用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2. 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的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计算。 3. 稀溶液依数性的有关计算。 【复习与思考】 1. 什么是偏摩尔量?什么是化学势?二者有何不同?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 应注意哪些方面。 2.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表示式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3.稀溶液依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资源】1.黄永清,邵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刘俊吉,冯霞,朱荣娇等.物理化学.天津大学。中国大学MOOC第四章化学平衡【学习目标】1.能够阐述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意义,并进行反应方向的判断以及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2.能够分析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情性气体的关系。3.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平衡转化率、平衡组成、化合物的分解压力、分解温度等。4.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课程内容】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2.平衡常数3.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4.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5.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6.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重点、难点】1.重点:标准平衡常数和实验平衡常数的定义与区别,等温方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难点:标准平衡常数和实验平衡常数的关系,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2.案例教学法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3.混合式教学法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习要求】7
7 3. 稀溶液依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资源】 1. 黄永清, 邵谦.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2. 刘俊吉, 冯霞, 朱荣娇等.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 MOOC. 第四章 化学平衡 【学习目标】 1. 能够阐述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意义,并进行反应方向的判断以及标 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2. 能够分析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惰性气体的关系。 3. 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平衡转化率、平衡组成、化合物的分解压力、分 解温度等。 4.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课程内容】 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 平衡常数 3. 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4.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 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6. 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 【重点、难点】 1. 重点:标准平衡常数和实验平衡常数的定义与区别,等温方程、标准平 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难点:标准平衡常数和实验平衡常数的关系,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建立起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框架。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工业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3. 混合式教学法 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新形态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工 程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