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问卷 (本卷满分120分) (30分) 1.下列句子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heng)的,又是理想的,它 对群众的民意渲泄总是会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它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 在镁光灯下,成功和顺遂伴随着他,他成绩斐(fi)然,声名显赫,但他从没把自 己当成苦情励志的偶像,认为自己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C.沉香、檀香等高品质的香品用于熏焚是香道的首选,其产生出来的气味清纯而又沁(qin) 人心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能给人凭添许多生活的情趣。 D.在众人感叹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或被权欲遮避时,能以真实的笔触为困顿和迷惘的人群 提供心灵抚慰或灵魂庇(pi)护的作品,便是最好的创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挖沙行为改变了湖底的回声性质,破坏了江豚寻找食物的环境,损害了江豚种 群的基因交流 B.一个人如果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左右逢 源、得心应手。 C.执行法官在直面情绪激动甚至恶语相向的被执行人时,既要坚持法律立场,又要苦心 孤诣,尽量和气解决。 D.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这也表明 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崇尚个性、自由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俨然引领着一种时尚、自信的创新文化,正在将 非主流”“叛逆”这一类标签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B.在“最美大学生”何俊斌的初中母校,校长决定把之前师生的捐款设立“俊斌扶贫基 金”,专门帮助贫困好学的学生 C.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国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一一地中海一喜 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D.罗伯斯60米栏最好成绩达到7秒33,是仅次于英国选手杰克逊所保持的7秒30的世 界纪录之外,该项目历史第二佳绩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既要充分展示客观事实,又要力求提供一种 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 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1页,共6页) ①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问卷 (本卷满分 120 分) 一(30 分) 1.下列句子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héng)的,又是理想的,它 对群众的民意渲泄总是会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它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 B.在镁光灯下,成功和顺遂伴随着他,他成绩斐.(fě i)然,声名显赫,但他从没把自 己当成苦情励志的偶像,认为自己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C.沉香、檀香等高品质的香品用于熏焚是香道的首选,其产生出来的气味清纯而又沁.(qìn) 人心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能给人凭添许多生活的情趣。 D.在众人感叹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或被权欲遮避时,能以真实的笔触为困顿和迷惘的人群 提供心灵抚慰或灵魂庇.(pì)护的作品,便是最好的创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的挖沙行为改变了湖底的回声性质,破坏了江豚寻找食物的环境,损害..了江豚种 群的基因交流。 B.一个人如果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左右逢 源、得心应手。 C.执行法官在直面情绪激动甚至恶语相向的被执行人时,既要坚持法律立场,又要苦心.. 孤诣..,尽量和气解决。 D.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这也表明 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崇尚个性、自由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俨然引领着一种时尚、自信的创新文化,正在将 “非主流”“叛逆”这一类标签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B.在“最美大学生”何俊斌的初中母校,校长决定把之前师生的捐款设立“俊斌扶贫基 金”,专门帮助贫困好学的学生。 C.尼泊尔发生 8.1 级强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国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 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D.罗伯斯 60 米栏最好成绩达到 7 秒 33,是仅次于英国选手杰克逊所保持的 7 秒 30 的世 界纪录之外,该项目历史第二佳绩。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们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既要充分展示客观事实,又要力求提供一种 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 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 1 页,共 6 页) ①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②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③介绍中国文化,肯定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 ④例如,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到中国人高雅的生活品位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名著阅读题。(3分) 水浒》中,有一位英雄,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请写出这位英雄的姓名,这个故事 的起因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这位英雄的性格。 6.名篇名句默写。(5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④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阐述“舍生取义”道理的句子是 ⑤郦道元《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一致的句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当你放眼世界时,蛮多色彩就会跳进眼帘:红艳艳的花朵,绿油油的叶子,青青的小 草,蓝蓝的天空等等……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千万种色彩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具有 调色盘”功能。早在1800年,英国科学家扬格就认为:世界上那繁多复杂的颜色,是 由红、绿、蓝三色变化而来的,而人类的眼睛能根据这三种颜色调配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 景象的绚丽多姿。正是由于这些“调色盘”,我们才能看到自然界中的“庐山真面目”。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标点使用、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用平直的语言改写文中画线句子。(2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2015年1月11日上午,在上海某中学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出现了一个令人惊 讶的场面:八百多名学生集中在大厅里,站成四排,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 景音乐中,向端坐在面前的父母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 跪拜之前,学生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2)学生行跪拜礼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争议,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 恰当,语言简洁。(3分)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2页,共6页) (一)家微
②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③介绍中国文化,肯定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 ④例如,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到中国人高雅的生活品位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④③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名著阅读题。(3 分) 《水浒》中,有一位英雄,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请写出这位英雄的姓名,这个故事 的起因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这位英雄的性格。 6.名篇名句默写。(5 分) ①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④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阐述“舍生取义”道理的句子是 。 ⑤ 郦道元《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一致的句子 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 分) 当你放眼世界时,蛮多色彩就会跳进眼帘:红艳艳的花朵,绿油油的叶子,青青的小 草,蓝蓝的天空等等……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千万种色彩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具有 “调色盘”功能。早在 1800 年,英国科学家扬格就认为:世界上那繁多复杂的颜色,是 由红、绿、蓝三色变化而来的,而人类的眼睛能根据这三种颜色调配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 景象的绚丽多姿。正是由于这些“调色盘”,我们才能看到自然界中的“庐山真面目”。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标点使用、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 分) (2)请用平直的语言改写文中画线句子。(2 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 分) 2015 年 1 月 11 日上午,在上海某中学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出现了一个令人惊 讶的场面:八百多名学生集中在大厅里,站成四排,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 景音乐中,向端坐在面前的父母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 跪拜之前,学生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2)学生行跪拜礼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争议,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 恰当,语言简洁。(3 分) 二(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6 题。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 2 页,共 6 页) (一)家 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 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 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 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 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 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 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 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 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 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 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 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 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 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 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 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 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 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 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 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3页,共6页)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4分)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 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 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 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 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 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 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 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 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 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 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 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 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 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 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 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 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 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 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 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 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 “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 3 页,共 6 页) 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4 分)
10.赏析下列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的。(4分) (1)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2)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11.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4分) 12.“家徽”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意蕴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二)谈大气污染 堂吉伟德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17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 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其实并非新鲜话题。因为基于常识性判断以及现实的诸多案例 都足可证明。比如,国外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提高一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3% 同时,作为空气的处理器官,呼吸道和肺部必然首当其冲。每当一些地方空气质量下降,患 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就会增加,高污染地方的肺癌发生率也会比低污染地方高。 然而,这些都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认定,并作出科学的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及下属国际 癌症研究机构是联合国负责卫生的专门机构,其权威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自不用说,其发布 的相关医学研究结论,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尽管大家都对空气污染的后果有所畏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使诉求很难引起 正视,监督的正当性难以获得保障。时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快,空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权威的科学依据,从官方至民间对其危害性还未能形成统 的意见,自然在行动上也就摇摆不定。同样,无论是公共政策的出台,还是个体的行为表达 都缺乏自觉遵守的动力和互相监督的依据 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意味着任何一种污染行为都可能“殃及池鱼”。事实上,相比 于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空气污染更具公平性。正如有论者所言,你可以不吃受污染的食物 不喝受污染的水,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除非你生活在空气被净化的环境中。很显然 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随着京津冀的空气污染加剧,雾霾状况 日益严重,治理手段也日益严厉。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 还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大气污染“致癌”当聚凝成防治共识,其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无论公共治理还是个人 行为,都将更加注重对空气的保护,并强化彼此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精神。一方面,由于没有 了“挡箭牌”,公共权力将无法回避自己的保护和治理责任。若其不再履行责任,必然会招致 公众的强烈抗议,并面临极大的民意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空气质量关系 到自己和家人的切身利益,其在保护大气环境的行为上将会更加自觉和主动。更重要的是 由于每个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没有了认识上的分歧作为障碍,监督和被监督,促进与被促 进也就会成为常态。 (本文有删改)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4页,共6页)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10.赏析下列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的。(4 分) (1)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2)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11.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4 分) 12.“家徽”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意蕴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 (二)谈大气污染 堂吉伟德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10 月 17 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 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其实并非新鲜话题。因为基于常识性判断以及现实的诸多案例 都足可证明。比如,国外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提高一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3%。 同时,作为空气的处理器官,呼吸道和肺部必然首当其冲。每当一些地方空气质量下降,患 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就会增加,高污染地方的肺癌发生率也会比低污染地方高。 然而,这些都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认定,并作出科学的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及下属国际 癌症研究机构是联合国负责卫生的专门机构,其权威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自不用说,其发布 的相关医学研究结论,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尽管大家都对空气污染的后果有所畏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使诉求很难引起 正视,监督的正当性难以获得保障。时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快,空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权威的科学依据,从官方至民间对其危害性还未能形成统一 的意见,自然在行动上也就摇摆不定。同样,无论是公共政策的出台,还是个体的行为表达, 都缺乏自觉遵守的动力和互相监督的依据。 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意味着任何一种污染行为都可能“殃及池鱼 ....”。事实上,相比 于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空气污染更具公平性。正如有论者所言,你可以不吃受污染的食物, 不喝受污染的水,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除非你生活在空气被净化的环境中。很显然, 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随着京津冀的空气污染加剧,雾霾状况 日益严重,治理手段也日益严厉。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 还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大气污染“致癌”当聚凝成防治共识,其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无论公共治理还是个人 行为,都将更加注重对空气的保护,并强化彼此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精神。一方面,由于没有 了“挡箭牌 ...”,公共权力将无法回避自己的保护和治理责任。若其不再履行责任,必然会招致 公众的强烈抗议,并面临极大的民意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空气质量关系 到自己和家人的切身利益,其在保护大气环境的行为上将会更加自觉和主动。更重要的是, 由于每个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没有了认识上的分歧作为障碍,监督和被监督,促进与被促 进也就会成为常态。 (本文有删改)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 4 页,共 6 页)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 分)
(1)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意味着任何一种污染行为都可能“殃及池鱼”。 2)一方面,由于没有了“挡箭牌”,公共权力将无法回避自己的保护和治理责任。 14.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其指导意义有哪些?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5.分析第二段中写“国外有研究显示”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16.作者在文中得出的关于“治理大气污染”的结论有哪些?请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加以概 括。(3分)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余文坼(che),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 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 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 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調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 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 “《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 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 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水。②調諶(xixi):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uy):小声读书的样子。 ④腹笥(fusi):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常云于湖州置贷(办货) B.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供养) C.就乡人席坦受书(到) D.带经而农(农活) 18.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B.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D.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5页,共6页)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意味着任何一种污染行为都可能“殃及池鱼 ....”。 (2)一方面,由于没有了“挡箭牌 ...”,公共权力将无法回避自己的保护和治理责任。 14.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其指导意义有哪些?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 分) 1 5.分析第二段中写“国外有研究显示”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 分) 16.作者在文中得出的关于“治理大气污染”的结论有哪些?请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加以概 括。(3 分)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 题。 (一)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 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 村落困巨浸①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 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②恐不能遍览。喁喁③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 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④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 “《孝经》云:‘三牲⑤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⑥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 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 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水。②諰諰(xǐ xǐ ):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ú yú):小声读书的样子。 ④腹笥(fùsì):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常云于湖州置贷.( 办货) B.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供养) C.就.乡人席坦受书(到) D.带经而农.(农活) 18.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B.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D.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九年级语文问卷(第 5 页,共 6 页)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