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 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不应小于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普通钢筋 钢筋品种 HRB335、HRBF335、HRB400 预应力筋 HPB300 RRB400 HRBF400、HRB500、HRBF500 10.0 7.5 5.0 3具体修定情况简介—4材料
➢8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 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3 具体修定情况简介——4材料
9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42.7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 根;直接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 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技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并筋可视为计算截面积相等的单根等效钢 筋,等直径二并筋公称直径为1.41d;三 并筋为1.73d。等效钢筋公称直径的概念 可用于新规范中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 裂缝宽度验算、钢筋锚固长度、搭接接头 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的计算中 3具体修定情况简介—4材料
➢9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3 具体修定情况简介——4材料 并筋可视为计算截面积相等的单根等效钢 筋,等直径二并筋公称直径为1.41d ;三 并筋为1.73d 。等效钢筋公称直径的概念 可用于新规范中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 裂缝宽度验算、钢筋锚固长度、搭接接头 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的计算中
10丰富了结构分析内容,增加了间接作用分析。 5.7间接作用分析 5.7.1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 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宣进行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 5.7.2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分析,可采用本规范第5.5节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考虑 裂缝和徐变对构件刚度的影响,按弹性分析方法近似计算。 3具体修定情况简介—5结构分析
3 具体修定情况简介——5结构分析 ➢10 丰富了结构分析内容,增加了间接作用分析
>11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 数的简化方法。 5.34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二阶效应的不利 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的简化方 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的影响。 附录B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 3具体修定情况简介—5结构分析
➢11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 数的简化方法。 3 具体修定情况简介——5结构分析
12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 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541混凝土连续粱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粱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 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庋调,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542按考虑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选用符合本规范第42.4 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釆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境情说下 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54.3钢筋混凝土粱支座或节点边缘载面的负弯矩调幅度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 粱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庋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唱 度不宜大于20% 3具体修定情况简介—5结枸分析
3 具体修定情况简介——5结构分析 ➢12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 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