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仪测定:有时根据需要进行每木实测。 ⑤绘制树高曲线,求出平均直径后,再用树高曲线求平均高。然后,在标准 地外选伐平均木,该平均木高和平均高误差不大于5%,直径和平均直径相 差不过±0.5厘米。 ⑥绘制林木定位图及群落剖面(林相)图,按一定比例尺在方格纸上绘出每 株林木的水平位置,描出树冠投影,以反映森林的水平结构,同时绘出乔木 层、下木层、草木层的垂直剖面,以反映林相。 3.群落组成及结构调查 3.1样地数及样地最小面积的确定(种一面种曲线法): ①在踏察及路线调查基础上,根据优势种、群落生境、植物生长状况选 择典型的地段作为样地。 ②按下列图示方法,不断扩大样地面积。 第一次取样面积1×1m2(1) 第二次取样面积1×2m(2) 第三次取样面积2×2m(3) 第四次取样面积2×4m2(4) 第五次取样面积4×4m(5) 以此类推: 4
5 高仪测定;有时根据需要进行每木实测。 ⑤绘制树高曲线,求出平均直径后,再用树高曲线求平均高。然后,在标准 地外选伐平均木,该平均木高和平均高误差不大于 5%,直径和平均直径相 差不过±0.5 厘米。 ⑥绘制林木定位图及群落剖面(林相)图,按一定比例尺在方格纸上绘出每 株林木的水平位置,描出树冠投影,以反映森林的水平结构,同时绘出乔木 层、下木层、草木层的垂直剖面,以反映林相。 3. 群落组成及结构调查 3.1 样地数及样地最小面积的确定(种—面种曲线法): ①在踏察及路线调查基础上,根据优势种、群落生境、植物生长状况选 择典型的地段作为样地。 ②按下列图示方法,不断扩大样地面积。 第一次取样面积 1×1m 2(1) 第二次取样面积 1×2m 2(2) 第三次取样面积 2×2m 2(3) 第四次取样面积 2×4m 2(4) 第五次取样面积 4×4m 2(5) 以此类推: 1 2 4
每扩大一次,要登记新增加的植物种类。开始样地面积扩大,植物种类 的数目也随之迅速增加,之后,随面积扩大,植物种类增加数目逐渐减少 最后面积再扩大,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按照面积扩大和植物种类增加的累积 数二者间的关系,可绘出调查群落的种类一一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伸的一 点所对应的面积即为最小面积。 个 物 20 种 0 1 4 8 16 32→ 样地面积(m2) 群落种类一一面积曲线示意图 3.2密度:表示群落中林木或样方中各种植物的疏密状况,故用单位面 积上株数多少表示: 林木株裁 密度一标准地面积 某个种的个数 或 样方面积 6
6 1 2 4 8 16 32 3 5 每扩大一次,要登记新增加的植物种类。开始样地面积扩大,植物种类 的数目也随之迅速增加,之后,随面积扩大,植物种类增加数目逐渐减少, 最后面积再扩大,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按照面积扩大和植物种类增加的累积 数二者间的关系,可绘出调查群落的种类——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伸的一 点所对应的面积即为最小面积。 20 10 0 群落种类——面积曲线示意图 3.2 密度:表示群落中林木或样方中各种植物的疏密状况,故用单位面 积上株数多少表示: 标准地面积 林木株数 密度 = 或 样方面积 某个种的个数 植 物 种 数 样地面积(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