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抽查语文试题 (全卷共6页,24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国恒亡。(《<孟子>二章》) (4)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6)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7)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反映写景视角转换,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9)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悠然忘我的 诗句是: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塞(sai)遏(e)制 遒(qi)劲 深恶(e)痛疾 B.侏儒(ru)盎(ang)然不辍(zhui)殚(dan)精竭虑 C.狼藉(j)炽(chi)热绯(fei)红 摩肩接踵( zhong) D.滞(zhi)留踌躇(chu)翘(qido)首坦荡如砥(d1)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防卸喝彩连绵不断巧妙绝伦 B.鲜腴躁热眼花缭乱诚惶诚恐 C.禁锢蔓延正襟危坐摧枯拉朽 D.俯瞰消逝油光可签锐不可当 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分)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和比喻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鹏”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1 龙岩市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抽查语文试题 (全卷共 6 页,24 小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古诗文默写(12 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3) , ,国恒亡。(《<孟子>二章》) (4)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6)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7)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反映写景视角转换,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 。 (9)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悠然忘我的 诗句是: ,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要塞.(sài) 遏.(è)制 遒.(qiú)劲 深恶.(è)痛疾 B.侏儒.(rú) 盎.(àng)然 不辍.(zhuì) 殚.(dān)精竭虑 C.狼藉.(jí) 炽.(chì)热 绯.(fěi)红 摩肩接踵.(zhǒng) D.滞.(zhì)留 踌躇.(chú) 翘.(qiáo)首 坦荡如砥.( dǐ)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防卸 喝彩 连绵不断 巧妙绝伦 B.鲜腴 躁热 眼花缭乱 诚惶诚恐 C.禁锢 蔓延 正襟危坐 摧枯拉朽 D.俯瞰 消逝 油光可签 锐不可当 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分)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 。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和比喻。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5-6 题。(5 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鹏”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C.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D.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6.“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 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仪子:即公孙仪。②夫子:对男子的尊称。③下人之色:迁就他人。④即:假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安居而天下熄 (2)与民由之 由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相: (4)虽嗜鱼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答 10.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分) 答: 读下文,完成11-14题。(20分) “痴”情的父亲 张晓帆 ①2018年11月6日,父亲张胜友与病魔抗争了三年多后,终究走了,离开了他痴迷的 文学事业。往事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②1948年,父亲出生在永定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他就喜好读书,但苦于没钱买 书。天赐良机,同生产队有一位回乡劳动改造的“右派”的家里有很多藏书,父亲就常常到
2 C.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D.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6.“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7-10 题。(15 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②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③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④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 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仪子:即公孙仪。②夫子:对男子的尊称。③下人之色:迁就他人。④即:假 如。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 (2)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相:__________ ( 4) 虽.嗜鱼 虽.: __________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 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 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答: 10.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 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20 分) “痴”情的父亲 张晓帆 ①2018 年 11 月 6 日,父亲张胜友与病魔抗争了三年多后,终究走了,离开了他痴迷的 文学事业。往事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②1948 年,父亲出生在永定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他就喜好读书,但苦于没钱买 书。天赐良机,同生产队有一位回乡劳动改造的“右派”的家里有很多藏书,父亲就常常到
那位朋友家中看书,一呆就是一天,有幸看了《红与黑》《牛虻》等文学名著。他还把书借 回家里,总是书不离手,甚至上茅厕也要带着书 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正在福建省永定一中读高中的父亲回到了永定县高 陂公社,成了一个回乡知青。白天,他参加生产队劳动赚工分:晚上,点起煤油灯看书、写 文章。奶奶常常埋怨他每个月多消耗了一两斤煤油。1972年,父亲的处女作小说《禾花》 在县《工农兵文艺》上发表,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1977年,还在高陂公社北山大队务农的 父亲参加了高考。考后第10天,他的散文《闽西石榴红》在《人民日报》发表,《登云骧阁》 也同日在《福建日报》发表,这为他后来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增加了印象分。考上复旦大学 中文系以后,父亲更是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四年看了大量的书,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即便父亲有了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他还认为写文章有时感到“词穷”,后悔年轻时 没有读更多的书 ④父亲最爱书房。十几平方米空间,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排书柜,柜里存列着他自 己的作品和喜欢读的书籍。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还呆在书房里上网,浏 览新闻,写文章,边看边思考问题。累了,他泡上一杯加糖的咖啡,点上一支香烟。更累了 便倒头呼呼大睡。去年,被送进北京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当天上午,父亲还在探讨电视剧 本创作。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父亲在病床上完成了他的最后一篇作品一—《大海的召唤》 ⑤对于创作,父亲始终充满激情。2010年,福州市委邀请他写一篇反映福州文化的文 章《闽江·映象》。一到福州,父亲便翻阅材料,忙碌起来。中秋节那天下午,初稿已写完, 父亲提议当晚召集有关领导和人员讨论稿件。别人提醒他那天是中秋节,还是让大家团聚团 聚吧。原来,父亲已全然忘记中秋节了!对于文字,父亲喜欢字斟句酌,常常稍稍浏览文章 就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完善。这是他在《光明日报》从事夜班校对工作练就的本事。一次,父 亲在飞机上突发灵感创作了《土楼谣》,“漫漫黄尘兮山高路长,诉说着一曲千年惆怅;依 依土楼兮圆圆方方,珍藏起多少客家梦想…土楼啊土楼,一首童谣兮万千情绪,吾为之踏 歌兮为之欢狂!”考虑到家乡土楼独树一帜,后将“万千情绪”改为“万千乡愁”。在创作 《永定一中百年赋》时,写道“子弟向学,涉猎八荒,如琢如磨,做人为上。”考虑到学校 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后将“做人为上”改为“育人为上”。每每一篇新作完成,他都像捡 了宝贝似的兴奋不已,马上又开始构思下一个题材。这印证了作家丁晓平认为他是“一朵爬 山的云”的精准评 ⑥几十年来,他潜心创作,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可谓硕果累累。写出了《百年潮·中国 梦》等电视政论片,《让汶川告诉世界》等报告文学,《父亲》《记忆》《价值连城》等散 文,《石壁记》《土楼宣言》《永定一中百年赋》之客家三赋,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 教材。父亲的字里行间常常体现了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⑦父亲朋友众多,喜欢与文友交流写作体会。返回家乡龙岩时,住地常常走了一拨人又 来了一拨。对找上门的人,即使是素未谋面、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后辈,他都一一热情接待, 尽量给予创作上的指点,给予信心和鼓励。从文学青年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文学写 作起步时的影子。父亲主张自立自强,以文章安身立命。他曾说“这些年,我总是玩命地干, 把自己干成业务骨干!” ⑧亲爱的父亲,“痴”于文和重于情,这是您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也是您给我留下的 宝贵精神财富 (有删 改)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中“奶奶常常埋怨他每个月多消耗了一两斤煤油”是采用侧面描写来表现父 亲 B.“父亲”在创作方面的硕果累累与他一向主张“自立自强、以文章安身立命”有关 C.全文对“父亲”的一生如数家珍、饱含深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运用生动绚丽的语言来叙述,适当穿插了议论和抒情 12.阅读第⑤段的画线句子,说说“父亲”的修改好在哪里?(6分) (1)考虑到家乡土楼独树一帜,后将“万千情绪”改为“万千乡愁 (2)考虑到学校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后将“做人为上”改为“育人为上
3 那位朋友家中看书,一呆就是一天,有幸看了《红与黑》《牛虻》等文学名著。他还把书借 回家里,总是书不离手,甚至上茅厕也要带着书。 ③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正在福建省永定一中读高中的父亲回到了永定县高 陂公社,成了一个回乡知青。白天,他参加生产队劳动赚工分;晚上,点起煤油灯看书、写 文章。奶奶常常埋怨他每个月多消耗了一两斤煤油。1972 年,父亲的处女作小说《禾花》 在县《工农兵文艺》上发表,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1977 年,还在高陂公社北山大队务农的 父亲参加了高考。考后第 10 天,他的散文《闽西石榴红》在《人民日报》发表,《登云骧阁》 也同日在《福建日报》发表,这为他后来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增加了印象分。考上复旦大学 中文系以后,父亲更是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四年看了大量的书,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即便父亲有了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他还认为写文章有时感到“词穷”,后悔年轻时 没有读更多的书。 ④父亲最爱书房。十几平方米空间,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排书柜,柜里存列着他自 己的作品和喜欢读的书籍。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还呆在书房里上网,浏 览新闻,写文章,边看边思考问题。累了,他泡上一杯加糖的咖啡,点上一支香烟。更累了, 便倒头呼呼大睡。去年,被送进北京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当天上午,父亲还在探讨电视剧 本创作。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父亲在病床上完成了他的最后一篇作品——《大海的召唤》。 ⑤对于创作,父亲始终充满激情。2010 年,福州市委邀请他写一篇反映福州文化的文 章《闽江•映象》。一到福州,父亲便翻阅材料,忙碌起来。中秋节那天下午,初稿已写完, 父亲提议当晚召集有关领导和人员讨论稿件。别人提醒他那天是中秋节,还是让大家团聚团 聚吧。原来,父亲已全然..忘记中秋节了!对于文字,父亲喜欢字斟句酌,常常稍稍浏览文章 就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完善。这是他在《光明日报》从事夜班校对工作练就的本事。一次,父 亲在飞机上突发灵感创作了《土楼谣》,“漫漫黄尘兮山高路长,诉说着一曲千年惆怅;依 依土楼兮圆圆方方,珍藏起多少客家梦想……土楼啊土楼,一首童谣兮万千情绪,吾为之踏 歌兮为之欢狂!”考虑到家乡土楼独树一帜,后将“万千情绪”改为“万千乡愁”。在创作 《永定一中百年赋》时,写道“子弟向学,涉猎八荒,如琢如磨,做人为上。”考虑到学校 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后将“做人为上”改为“育人为上”。每每一篇新作完成,他都像捡 了宝贝似的兴奋不已,马上又开始构思下一个题材。这印证了作家丁晓平认为他是“一朵爬 山的云”的精准评价。 ⑥几十年来,他潜心创作,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可谓硕果累累。写出了《百年潮•中国 梦》等电视政论片,《让汶川告诉世界》等报告文学,《父亲》《记忆》《价值连城》等散 文,《石壁记》《土楼宣言》《永定一中百年赋》之客家三赋,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 教材。父亲的字里行间常常体现了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⑦父亲朋友众多,喜欢与文友交流写作体会。返回家乡龙岩时,住地常常走了一拨人又 来了一拨。对找上门的人,即使是素未谋面、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后辈,他都一一热情接待, 尽量给予创作上的指点,给予信心和鼓励。从文学青年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文学写 作起步时的影子。父亲主张自立自强,以文章安身立命。他曾说“这些年,我总是玩命地干, 把自己干成业务骨干!” ⑧亲爱的父亲,“痴”于文和重于情,这是您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也是您给我留下的 宝贵精神财富。 (有删 改)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③段中“奶奶常常埋怨他每个月多消耗了一两斤煤油”是采用侧面描写来表现父 亲。 B.“父亲”在创作方面的硕果累累与他一向主张“自立自强、以文章安身立命”有关。 C.全文对“父亲”的一生如数家珍、饱含深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运用生动绚丽的语言来叙述,适当穿插了议论和抒情。 12.阅读第⑤段的画线句子,说说“父亲”的修改好在哪里?(6 分) (1)考虑到家乡土楼独树一帜,后将“万千情绪”改为“万千乡愁”。 (2)考虑到学校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后将“做人为上”改为“育人为上
答 13.结合语境,品析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以后,父亲更是常常泡在图书馆里…… 2)原来父亲已全然忘记中秋节了! 答 1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7分) 父亲的“痴”情 具体表现 于(1) 充满热爱之情|父亲自小(2) 长大后最爱书房 (3) (5) 生关心家乡,(6) 师友之情 乐于和文友交流,(7)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防辐射眼镜难防辐射 ①近日,笔者走访了多家眼镜店,发现它们都在销售各类“高科技防辐射眼镜”。花费 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买的眼镜,真能隔离电磁辐射,为自己的眼睛“上保险”么? ②从科学上看,仅以一片镜片来防御电磁辐射是不现实的。太阳眼镜具备的防紫外线功 能受到普遍认可,许多人以为,防电磁辐射的镜片在技术路径上也与之类似。但实际上,电 脑屏幕等设备发出的电磁波波长要远大于紫外线波长,阻断其传播的防护措施也大不相同 通常条件下,紫外线是直线传播,而电磁波辐射在传播方式上更像九曲十八弯的河流。电磁 波遇到镜片时会形成衍射,绕过镜片继续传播。 ③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阻止电磁辐射呢?密闭性和导电性是防护电磁辐射的两个缺一不 可条件。如果将贴有金属膜或含金属物质的镜片做成一个密封的整体,至少可以阻挡50%以 上的电磁波辐射。导电材料只有做成密闭容器,才能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有效的屏蔽。时下流 行的防辐射眼镜其实是把材料的电磁屏蔽能力偷换为产品的电磁屏蔽能力,误导了消费者。 ④有关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电脑电视的液晶屏幕发出的电磁辐射不会对眼睛构成伤 害。可以说,眼睛疲劳其实和电磁辐射关系不大。《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明确规定,公共辐 射防护标准为12伏/米。现在大多数电视电脑采用液晶屏幕,一般情况下,液晶电视和电脑 屏幕正常工作时,在距屏幕30厘米处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不大于1伏/米。也就是说,液晶 屏幕近距离的电磁辐射值仅为国家防护标准的十二分之 ⑤那么,看电视、用电脑时间久了眼睛疲劳的原因到底何在?其实眼睛疲劳的主要原因 是长时间过度专注用眼,并非电脑辐射所致。即使我们长时间看书,也会出现眼睛不适。正 常情况下,人每一分钟要眨眼10至20次,每次眨眼促使泪腺分泌泪液滋润角膜。如果长期 盯着电脑,眨眼频率会由于专注度过高而骤降,干燥的环境会使眼角膜上皮受损,引起干涩、 发酸、胀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感觉到的眼睛疲劳的原因。使用电脑时不要离屏幕太近, 眼睛与屏幕间保持在30厘米以上,持续使用电脑不要超过1个小时,一般就不会对眼睛造 成伤害。 ⑥对于不时引发公众担忧的电磁辐射问题,有专家认为:“包括电脑、手机等在内的电 器产品,国家都设有严格的电磁辐射标准,在市场上销售的合格产品所产生的辐射,都在辐 射防护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日常生活中,像微波炉这样的 产品只要是合格的,其辐射量也在标准范围内,而且这些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随距离的增加 衰减很快,距离1米以上就可确保安全。”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防电磁辐射眼镜的镜片在技术路径上与太阳镜相似,防护措施也相似。 B.将贴有金属膜的镜片做成密封的整体,可以挡住绝大多数的电磁波辐射 C.使用电脑时因为眨眼的频率快速下降,导致眼角膜干燥,引起眼睛疲劳。 D.辐射量在标准以内的产品,不会对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可以随意靠近 16.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5分)
4 答: 13.结合语境,品析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以后,父亲更是常常泡.在图书馆里…… (2)原来父亲已全然..忘记中秋节了! 答: 1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7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5 分) 防辐射眼镜难防辐射 ①近日,笔者走访了多家眼镜店,发现它们都在销售各类“高科技防辐射眼镜”。花费 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买的眼镜,真能隔离电磁辐射,为自己的眼睛“上保险”么? ②从科学上看,仅以一片镜片来防御电磁辐射是不现实的。太阳眼镜具备的防紫外线功 能受到普遍认可,许多人以为,防电磁辐射的镜片在技术路径上也与之类似。但实际上,电 脑屏幕等设备发出的电磁波波长要远大于紫外线波长,阻断其传播的防护措施也大不相同。 通常条件下,紫外线是直线传播,而电磁波辐射在传播方式上更像九曲十八弯的河流。电磁 波遇到镜片时会形成衍射,绕过镜片继续传播。 ③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阻止电磁辐射呢?密闭性和导电性是防护电磁辐射的两个缺一不 可条件。如果将贴有金属膜或含金属物质的镜片做成一个密封的整体,至少可以阻挡 50%以 上的电磁波辐射。导电材料只有做成密闭容器,才能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有效的屏蔽。时下流 行的防辐射眼镜其实是把材料的电磁屏蔽能力偷换为产品的电磁屏蔽能力,误导了消费者。 ④有关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电脑电视的液晶屏幕发出的电磁辐射不会对眼睛构成伤 害。可以说,眼睛疲劳其实和电磁辐射关系不大。《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明确规定,公共辐 射防护标准为 12 伏/米。现在大多数电视电脑采用液晶屏幕,一般情况下,液晶电视和电脑 屏幕正常工作时,在距屏幕 30 厘米处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不大于 1 伏/米。也就是说,液晶 屏幕近距离的电磁辐射值仅为国家防护标准的十二分之一。 ⑤那么,看电视、用电脑时间久了眼睛疲劳的原因到底何在?其实眼睛疲劳的主要原因 是长时间过度专注用眼,并非电脑辐射所致。即使我们长时间看书,也会出现眼睛不适。正 常情况下,人每一分钟要眨眼 10 至 20 次,每次眨眼促使泪腺分泌泪液滋润角膜。如果长期 盯着电脑,眨眼频率会由于专注度过高而骤降,干燥的环境会使眼角膜上皮受损,引起干涩、 发酸、胀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感觉到的眼睛疲劳的原因。使用电脑时不要离屏幕太近, 眼睛与屏幕间保持在 30 厘米以上,持续使用电脑不要超过 1 个小时,一般..就不会对眼睛造 成伤害。 ⑥对于不时引发公众担忧的电磁辐射问题,有专家认为:“包括电脑、手机等在内的电 器产品,国家都设有严格的电磁辐射标准,在市场上销售的合格产品所产生的辐射,都在辐 射防护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日常生活中,像微波炉这样的 产品只要是合格的,其辐射量也在标准范围内,而且这些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随距离的增加 衰减很快,距离 1 米以上就可确保安全。”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防电磁辐射眼镜的镜片在技术路径上与太阳镜相似,防护措施也相似。 B.将贴有金属膜的镜片做成密封的整体,可以挡住绝大多数的电磁波辐射。 C.使用电脑时因为眨眼的频率快速下降,导致眼角膜干燥,引起眼睛疲劳。 D.辐射量在标准以内的产品,不会对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可以随意靠近。 16. 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5 分) 答: 父亲的“痴”情 具体表现 对(1) 充满热爱之情 父亲自小(2) ,长大后最爱书房 (3) (4) (5) 一生关心家乡,(6) 。 师友之情 乐于和文友交流,(7)
17.第⑤段的加点词“一般”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8.某眼镜品牌宣称其防辐射眼镜可以完全阻止有害电磁波,连续10小时看电脑不累,价 格只要1888元。邻居李阿姨很想买该品牌眼镜,请你用本文学到的知识劝阻她,注意 语言要得体。(4分) 答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材料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 他根据实验的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 散文 无意义的音节 【材料二】 下面是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 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24小时以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 习金字塔 学习内容24小时保存率 被动 学习 看视频 看演示 主 小组讨论 实践练习 习 给他人讲解 19.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得的知识1天内如不复习,只剩下最初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减 慢 B.记忆诗歌散文等有意义的材料比记忆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遗忘的速度也比较快 C.喜欢实践练习,与别人探讨问题,并且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人,记忆留存最多。 D.老师说,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最差的,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会更多 20.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三个因素决定了记忆保存的量?(3分) 答 21.小华一直为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而苦恼,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小华提出至少4条建议?(4 分) 答 (六)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5分) 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5 17. 第⑤段的加点词“一般”可否删去?为什么?(3 分) 答: 18.某眼镜品牌宣称其防辐射眼镜可以完全阻止有害电磁波,连续 10 小时看电脑不累,价 格只要 1888 元。邻居李阿姨很想买该品牌眼镜,请你用本文学到的知识劝阻她,注意 语言要得体。(4 分) 答: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材料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 他根据实验的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材料二】 下面是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 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 24 小时以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 19.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学得的知识 1 天内如不复习,只剩下最初的 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减 慢。 B.记忆诗歌散文等有意义的材料比记忆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遗忘的速度也比较快。 C.喜欢实践练习,与别人探讨问题,并且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人,记忆留存最多。 D.老师说,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最差的,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会更多。 20.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三个因素决定了记忆保存的量?(3 分) 答: 21.小华一直为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而苦恼,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小华提出至少 4条建议?(4 分) 答: (六)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5 分) 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