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奥氏体 定义:把在727°C以下尚未发生转变的不稳定奥氏体 称为过冷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转变是在临界点以下某个恒温下发生,就称为过冷奥 氏体的等温转变。 转变在连续冷却的过程中发生,称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共析钢) 1等温转变图的建立 试验测定
一 过冷奥氏体 定义:把在727 °C以下尚未发生转变的不稳定奥氏体 称为过冷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转变是在临界点以下某个恒温下发生,就称为过冷奥 氏体的等温转变。 转变在连续冷却的过程中发生,称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二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共析钢) 1 等温转变图的建立 试验测定
2等温转变图 800 奥氏体 700 又称TTT图或者C曲线 粗珠光体 600 细珠光体 500 转变开始线 上氏转变终止线 400 300 下贝氏体 200 马氏体+共析碳钢wc为o89 残余奥氏体十奥氏体化温度885℃ l00 奥氏体晶粒4~ 0110102103104105106 时间/s 图3-4共析钢的C曲线
2 等温转变图 又称TTT图或者C曲线 转变开始线 转变终止线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类型及其产物 珠光体转变(共析转变A 珠光体形成 发生温度:727%C—560 产物:珠光体 珠光体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片粗细与转变温度有关。温度 越低,珠光体的层片越细。 7270C--650C:珠光体片层较粗,P(珠光体) 650C-—600C:珠光体层片较细,S(索氏体) 600C-560C:珠光体层片极细,T(托氏体) 层片变细,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有所增加
三、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类型及其产物 1、珠光体转变(共析转变A → P ) 发生温度: 7270C---5600C 产物:珠光体 7270C---6500C:珠光体片层较粗,P(珠光体) 6500C---6000C:珠光体层片较细,S (索氏体) 6000C--5600C: 珠光体层片极细,T (托氏体) 层片变细,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有所增加。 珠光体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片粗细与转变温度有关。温度 越低,珠光体的层片越细。 珠光体形成
2、贝氏体转变 (1)转变温度:560Ms(230) (2)产物:贝氏体 (3)贝氏体:由过饱和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4)贝氏体的形状和性能:(与等温温度有关) 560-350C:贝氏体呈羽毛状,称为上贝氏体,记为B上 350-Ms(2300C):贝氏体呈针叶状,称之为下贝氏体,记为B下 上贝氏体形成过程与形貌 下贝氏体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
2、贝氏体转变 560--3500C: 贝氏体呈羽毛状,称为上贝氏体,记为B上 . 350-- Ms(2300C):贝氏体呈针叶状,称之为下贝氏体,记为B下。 (1)转变温度:560—Ms(2300C) (2)产物:贝氏体 (3)贝氏体:由过饱和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4)贝氏体的形状和性能:(与等温温度有关) 上贝氏体形成过程与形貌 下贝氏体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
(5)性能:上贝氏体的硬度高,塑性、韧性差,不用。 下贝氏体高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较好,。 工业中应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制造的零件中。 3马氏体转变 (1)转变温度:Ms(230°C)-Mf (2)产物:马氏体 (3)马氏体:碳在a-Fe中形成的过饱和铁素体,具有体心正 方结构。 马氏体形成示意图
(5) 性能:上贝氏体的硬度高,塑性、韧性差,不用。 下贝氏体高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较好,。 工业中应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制造的零件中。 3 马氏体转变 (1)转变温度:Ms(230°C)-Mf (2)产物:马氏体 (3)马氏体:碳在a--Fe中形成的过饱和铁素体,具有体心正 方结构。 马氏体形成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