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 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 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 点的主要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 洋画的不同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图画知识的文章。篇幅不长,且条厘清 晰、文字精练。在本文教学中,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2.本课建议安排一课时,在对文本研读的时,可利用多媒体展 示一些中西名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迴异。并可适当 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走进多彩的绘画艺术世界
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 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 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 点的主要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 洋画的不同。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图画知识的文章。篇幅不长,且条厘清 晰、文字精练。在本文教学中,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2. 本课建议安排一课时,在对文本研读的时,可利用多媒体展 示一些中西名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迥异。并可适当 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走进多彩的绘画艺术世界
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感知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绘画鉴赏 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 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 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作者介绍 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 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 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 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 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 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 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 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
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感知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绘画鉴赏 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 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 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二、作者介绍 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 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 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 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 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 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 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 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
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 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为《缘缘堂随笔》 三、快速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条理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由东西洋文化不同谈起,概括介绍“在 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部分(第②一⑥自然段),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五个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 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明确:本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因为本文题目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主要内容是介绍二者的不 同,所以用的最多的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采用提问的形式复习什么是比较和比较有哪些形式——比较是 将两个或多个事物作对照,也可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对比,突出 事物的特征。比较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在文中的第二部分,作者从线条、透视法、解剖学、背景、题材 五个角度,将中国画与西洋画作了比较,介绍分析了中国画与西洋画 的五个异点,由此得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的结论。 此外,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中国画与西 洋画的异点,把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这个抽象、复杂的事理说得 具体而明晰、透彻,使文章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五、完成表格,欣赏画作
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 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为《缘缘堂随笔》。 三、快速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条理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由东西洋文化不同谈起,概括介绍“在 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部分(第②-⑥自然段),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五个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 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明确:本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因为本文题目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主要内容是介绍二者的不 同,所以用的最多的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采用提问的形式复习什么是比较和比较有哪些形式──比较是 将两个或多个事物作对照,也可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对比,突出 事物的特征。比较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在文中的第二部分,作者从线条、透视法、解剖学、背景、题材 五个角度,将中国画与西洋画作了比较,介绍分析了中国画与西洋画 的五个异点,由此得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的结论。 此外,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中国画与西 洋画的异点,把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这个抽象、复杂的事理说得 具体而明晰、透彻,使文章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五、完成表格,欣赏画作
(一)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不同点 中国画 西洋画 线条 透视法 解剖学 背景 题材 (二)展示一组画作,学生交流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1.吴道子(唐朝)的《送子天王图》 2.拉斐尔(意大利)的《圣母子》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明确: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画中的人物都是由线 条勾勒出的。这些衣褶给人一种衣带飘飘、盈盈若舞的感觉。倘若把 这些线条全部去掉的话,那么画面将是一片空白。可见中国画盛用线 条,而线条(相对于西方画家着重于“面”)的表现力较为抽象,所 以中国画是写意的 西洋画是不注重线条的。西洋画的线条只有轮廓线的作用,没 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这幅拉斐尔的《圣母子》,可以看到即使把 画中的线条去掉,母亲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她还是那么甜蜜温柔, 让人联想到的只能是圣母。由此可见,西洋画十分注重色彩等,在色 彩中隐藏了线条,人物因此显得更加逼真写实。” 明确: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不显著 分别展示其他四组画作,从“透视法”、“解剖学”、“背景” “题材”做比较
(一)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不同点 中国画 西洋画 线条 透视法 解剖学 背景 题材 (二)展示一组画作,学生交流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1.吴道子(唐朝)的《送子天王图》 2.拉斐尔(意大利)的《圣母子》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明确: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画中的人物都是由线 条勾勒出的。这些衣褶给人一种衣带飘飘、盈盈若舞的感觉。倘若把 这些线条全部去掉的话,那么画面将是一片空白。可见中国画盛用线 条,而线条(相对于西方画家着重于“面”)的表现力较为抽象,所 以中国画是写意的。 “西洋画是不注重线条的。西洋画的线条只有轮廓线的作用,没 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这幅拉斐尔的《圣母子》,可以看到即使把 画中的线条去掉,母亲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她还是那么甜蜜温柔, 让人联想到的只能是圣母。由此可见,西洋画十分注重色彩等,在色 彩中隐藏了线条,人物因此显得更加逼真写实。” 明确: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不显著 分别展示其他四组画作,从“透视法”、“解剖学”、“背景”、 “题材”做比较
教师分步骤打出以下内容: 不同点 中国画 西洋画 线条 盛用 不显著 透视法 注重 极注重 解剖学 不讲究 很注重 背景 不重 很重 题材 以自然为主 以人物为主 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六、拓展延伸 丰子恺在文章开头讲“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 异”。其实除绘画、音乐、文学之外,饮食、礼仪等日常生活中的很 多方面也反映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举例说明你所认识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自由发言 七、作业 完成课后三、四题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1914年入杭 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 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 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 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 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文 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 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
教师分步骤打出以下内容: 不同点 中国画 西洋画 线条 盛用 不显著 透视法 注重 极注重 解剖学 不讲究 很注重 背景 不重 很重 题材 以自然为主 以人物为主 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六、拓展延伸 丰子恺在文章开头讲“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 异”。其实除绘画、音乐、文学之外,饮食、礼仪等日常生活中的很 多方面也反映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举例说明你所认识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自由发言。 七、作业 完成课后三、四题。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1914 年入杭 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 年秋,李 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 年师范学校毕 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 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 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 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 年,文 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 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 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