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rimar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编号:201203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学时:221K学分:14+1 适应对象: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先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o《建筑初步》(第二版),田学哲,建工出版社,1992.12 《建筑设计初步教程》,多媒体教材,自编教材,2003.6。 o《建筑形态设计基础》(第二版),同济大学,建工出版社,1991.11 o《工程字法》(第一版),刘绍怡编,1985.10 《建筑初步教学参与资料集》自编教材,2002.10 2、参考书目 《建筑画理论与技法》(第一版),侯继尧著,建工出版社,194.6。 o《建筑小品实录》(1)(2)(3)(第二版),刘管平编,建工出版社,1997.4 《外部空间设计》(第一版),芦原义信著,建工出版社,1985.10。 o《设计与视知觉》(第一版),顾大庆著,建工出版社,2002.1 o《形态构成解析》(第二版),田学哲著,建工出版社,2005.3。 o《建筑钢笔表现》(第二版),陈新生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0。 《建筑渲染》(第一版),童鹤龄著,建工出版社,198.2。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建筑设计初步课是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重要专业基础 任务: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建筑基本绘图练习、模型制作等训练,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徒手 图、建筑工程图与建筑方案表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启发和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构图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工具图基本练习: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工具图绘制的方法、步骤。 2、徒手图基本练习:掌握徒手草图绘制的基本要领。3、工程字法:掌握工程字书写 要领,进行课内外练习(课外练300字/周)。 4、单色渲染:初步掌握单色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步骤。 5、色轮:了解色彩学基本知识,完成色轮绘制。重点:建筑基本素养的培养。难点: 各种绘图基本功的掌握。 第三学期: 水彩渲染:初步掌握复色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步骤。 7、快速表现:了解建筑快速表现的种类、方法。 8、小建筑测绘制图:能运用投影概念,正确地表达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初步了解 与掌握《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9、坡地立方体:初步了解与掌握建筑与环境及建筑形体塑造的方法, 10、名建筑解析:运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解析与表达设计。 11、小建筑设计:初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综合运用已学的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表达设计 重点: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的了解与掌握。 难点:各种绘图基本功的掌握。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工具绘图的方法,掌握常用绘图工具使用的基本要领、步骤 2、初步掌握徒手草图的基本要领,了解建筑方案草图表现方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掌握工程字的基本要领及工程字的书写方法 4、初步掌握单色渲染、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及常见材料的表达,为后继各设计课的 表现技法学习奠定基础 以模型制作为手段,启发和培养空间创造思维的基本能力,为建筑设计创作奠定基
6、通过小建筑测绘掌握运用投影概念,正确地表达建筑的平、立、剖面图(方案设计深 度),初步了解与掌握《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7、通过小建筑空间设计,培养综合运用基本技能(模型、徒手图、工具图)、基本理论(正 投影原理、阴影透视求法、空间限定)表达小建筑空间有关的基本设计能力。 初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教学方式,以练习为主,讲课为辅,使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表达技能 考核方式,开展作业讲评,按作业成绩及作业难度指数综合评定成绩。 四、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设计初步课是一门理论讲述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在一系列的建筑基本 绘图练习、模型制作等训练中,着重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工程图与建筑方案表 现图的基本技能,同时掌握运用三维模型解析建筑、表达设计成果的能力 五、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合计 讲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讨论课其它 1、工具图甚本练习 12 19 31 2、徒手图基本练丁 8 10 3、工程宇法要领 7 4、单色渲染 5、色轮 8、水彩宣染 7、小建筑测绘 名建筑解析 13 8 9小建筑设计 10、设计及表达 K 合计 221+ 六、教学内容更新要求 建筑设计初步课在设计表达技能的训练中,包括基本绘图、色彩渲染、模型制作、徒手 图、工程字等,每个作业内容都应体现创造性训练因素。将原建筑初步课中的小建筑设计内 容改为建筑空间设计,强调空间形态的创造。建筑初步系列课程,在实施中相互交叉,循 序渐进。在教学中又与美术课教学密切配合,强化形象思维及动手能力的训练。采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使建筑初步系列课的教学生动而形象,信息量增大,学生印象深刻,特别在技 能的示范性教学环节中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设计基础( Visual art)”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Visual des i 课程编号:401204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学时:112 适用对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艺术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丛书》邬烈炎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8。 《创新思维训练》,梁良良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0。 《设计与视知觉》,顾大庆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10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视觉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课,也是新时期培 养创造性专业人才的新型实践课。 目的和任务: 本课通过一系列作业,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设计及动手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基本内容 通过对质疑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右脑思维、灵感思维、互动思维的开发与训练, 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 重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难点: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练习:各种思维方法的应用。 (二)课题 课题1:观察、发现、视觉——认识美 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来进行视觉经验的培养 培养学生通过视觉观察的“认知形象”到心理观察的“感受形象”,再到审美观察的 “创造形象”,将物与精神的设计基础联系起来,通过意识、思维活动来设想和计划出“新 物象”的轮廓。 重点:建立“美”的概念,形式美的具体体现 难点:情感表达的方法。 作业一:认识美 “美”是什么?用语言诠释“美” 找出一组你认为美的事物,并以美的方式表达出来 要求:图幅A2,表达方式不限。 课题2:关于形状与形态的探讨 基本内容 对“形态学”( Die morphologie)及人工形态的研究,解构形体,找出造型中构成整
体的最基本元素。 重点:建立“形状”与“形式”关系的概念 难点:联想思维的练习 作业2:“形态分析” 选择一组“形态”,通过其外形特征研究不同的功能及设计要素 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形态”分类(例如:材料、形状、功能、性质等),并找出同一类 中的不同点 要求:图幅A2,表达方法不限。 从“形态”出发进行联想练习 课题3:形式规则的探讨 基本内容 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对立体设 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体:平面儿何形体、几何曲面立体、自由曲面立体、自然形体 美的形式法则及美的表现形式 形象的重复、整体的韵律、对比与调和、构图的平衡、形象的特异 重点:立体构成、形式美的基本原 难点:综合运用立体构成方法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作业3:建筑形体分析 选择一组建筑,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立体构成手法。 要求:图幅A2,表达方法不限。 课题4:材料 基本内容 材料,材料的形状、形态与心理特征、表情效果,材料的光学性质 重点:材料的心理特征。 难点:材料的合理运用 作业4:立体构成 用综合材料制作立体构成作业 课题5:空间游戏 基本内容 空间构成与空间限定。 空间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引导学生认识建筑应寻求“适用空间”、“审美空间”、“结构空间”三者的吻合并 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重点:空间构成概念 难点:空间形态的实体限定 作业5:汽车展位 国际汽车展一展位设计 占地15米×15米,厂商及品牌自定。 要求:制作1:30的模型。 课题6:人体尺度与人体工学 基本内容 人体工程学,人体因素,人体工程学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