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留园 一、概况 留园位于苏州闾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 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 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 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实景图(图源:网络) 二、建园历史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 园林,时人称东园。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 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咸丰十年(1860),苏州闾门外均遭兵燹,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 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 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 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 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留园,一代 名园重现光彩。 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留园与拙 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4月留园荣膺国家 “5A”等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园林布局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 种不同景色。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
私家园林--留园 一、概况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 338 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 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 23300 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 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 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实景图(图源:网络) 二、建园历史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93 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 园林,时人称东园。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园为吴县 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 元 1873 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 1876 年)完工, 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 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 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 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 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留园,一代 名园重现光彩。 1961 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 年 12 月,留园与拙 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 年 4 月留园荣膺国家 “5A”等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园林布局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 种不同景色。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
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 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 古拙。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 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 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 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西 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 图多-107留国早面图(暴日 《苏州古吴国林》 大!2方木交树4明芝格 可李运果0透有得凭处非 请风德游2酒楼日溪峰1:来 皇1业” 留园平面布局图(图源:网络) 四、著名景点介绍 1、留园入口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 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采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入口空间由窄而宽、由暗至明的空间变化,利用狭 长幽闭的空间,与园内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转角处的园林小景,使狭窄高 耸的过道空间变得丰富有趣。入口空间序列的顶端为单面廊“古木交柯”,面阔 三间,北面为墙体,用以对北侧核心园景进行遮蔽,以达到藏景的目的。入园门 后,窄暗的巷道,幽闭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乏味、沉闷之感,但面阔三 间、横向展开的墙壁上巧妙地一字排开了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得山水园景半遮半 掩,隐约可见花园水池,随着欣赏的角度变化,步伐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 一窗一图景,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迫不及待 地想要进入园中,一览山水美景
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 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 古拙。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 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 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 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 500 余盆。西 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 留园平面布局图(图源:网络) 四、著名景点介绍 1、留园入口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 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采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入口空间由窄而宽、由暗至明的空间变化,利用狭 长幽闭的空间,与园内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转角处的园林小景,使狭窄高 耸的过道空间变得丰富有趣。入口空间序列的顶端为单面廊“古木交柯”,面阔 三间,北面为墙体,用以对北侧核心园景进行遮蔽,以达到藏景的目的。入园门 后,窄暗的巷道,幽闭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乏味、沉闷之感,但面阔三 间、横向展开的墙壁上巧妙地一字排开了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得山水园景半遮半 掩,隐约可见花园水池,随着欣赏的角度变化,步伐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 一窗一图景,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迫不及待 地想要进入园中,一览山水美景
有情师的自 留园入口平面图 留园入口(图源:网络) 2、中部 1)闻木樨香轩 位于水池西部副山山巅,为全园最高点,是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轩为方形, 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为平顶建筑,因山势陡峭,则以平顶建筑压之,消尖峭 之感。轩周围桂木成林,峰石林立,因植物造景生动地命名为“闻木樨香轩”,木 樨即岩桂。 闻木樨香轩(图源:网络) 2)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 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可亭位于水池北部主山之中部偏 右处,山势过平,则以尖顶小亭挑之,消平庸之感
留园入口平面图 留园入口(图源:网络) 2、中部 1)闻木樨香轩 位于水池西部副山山巅,为全园最高点,是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轩为方形, 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为平顶建筑,因山势陡峭,则以平顶建筑压之,消尖峭 之感。轩周围桂木成林,峰石林立,因植物造景生动地命名为“闻木樨香轩”,木 樨即岩桂。 闻木樨香轩(图源:网络) 2)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 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可亭位于水池北部主山之中部偏 右处,山势过平,则以尖顶小亭挑之,消平庸之感
可亭(图源:网络) 3)小蓬莱 小岛位于水池东北部,取名自《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 瀛洲,仙人居之。”以曲桥通岸,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沿桥置石,逶迤直至 水池东南角。如此,小蓬莱似主山之余脉,延至水中,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小蓬莱(图源:网络) 4)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 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轻盈灵动,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 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其西为涵碧山房,则为卷棚硬山顶,方正硬 朗。两座建筑紧紧贴合在一起,组成一座船厅,泊于水边。 明瑟楼下悬“恰航”两字匾额,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坐憩其中, 恍如舟楫,游玩于山水之间
可亭(图源:网络) 3)小蓬莱 小岛位于水池东北部,取名自《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 瀛洲,仙人居之。”以曲桥通岸,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沿桥置石,逶迤直至 水池东南角。如此,小蓬莱似主山之余脉,延至水中,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小蓬莱(图源:网络) 4)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 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轻盈灵动,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 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其西为涵碧山房,则为卷棚硬山顶,方正硬 朗。两座建筑紧紧贴合在一起,组成一座船厅,泊于水边。 明瑟楼下悬“恰航”两字匾额,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坐憩其中, 恍如舟楫,游玩于山水之间
明瑟楼(图源:网络) 3、东部 1)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 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 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五司 缕 五峰仙馆(图源:网络) 2)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 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 实质只有一间半
明瑟楼(图源:网络) 3、东部 1)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 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 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图源:网络) 2)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 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 实质只有一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