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的通过单位半透膜的力量 ★决定因素: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1)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mo1/L或770KPa)小(1.3mmo1/L或3.3KPa)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概念: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的通过单位半透膜的力量 ★决定因素: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三)血浆渗透压
强调的是稳定的内环境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 能的基本条件 高渗溶液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2014-6-9 12 强调的是稳定的内环境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 能的基本条件。 等渗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四)血浆PH值 1.正常值:p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C3/H2C0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四)血浆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四、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一)固有免疫 是指生物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货过程中逐渐建 立的一种防御功能。 (二)获得性免疫 是指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或接受免疫效 应因子后获得的可专一性地与某种抗原物质起反应的 种防御功能
四、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一)固有免疫 是指生物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货过程中逐渐建 立的一种防御功能。 (二)获得性免疫 是指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或接受免疫效 应因子后获得的可专一性地与某种抗原物质起反应的 一种防御功能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一)骨髓是成人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造血中心在发育过种中不断迁移: 胚胎早期在卵黄→肝、脾聊始胖、牌↓ 骨髓 婴儿 骨髓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一)骨髓是成人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造血中心在发育过种中不断迁移: 胚胎早期在卵黄 骨髓 肝、脾 第二月始 第四月始 肝、脾 骨髓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