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色、血臭、血味 血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中, 血红蛋白氧结合量高,呈鲜红色;静脉血 中,血红蛋白氧结合量低,呈暗红色。血 液中由于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故带有特殊 的血臭,即血腥气。又由于血液中含有氯 化钠而稍带咸味
(一)血色、血臭、血味 血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中, 血红蛋白氧结合量高,呈鲜红色;静脉血 中,血红蛋白氧结合量低,呈暗红色。血 液中由于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故带有特殊 的血臭,即血腥气。又由于血液中含有氯 化钠而稍带咸味。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比重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1.比重动物全血的比重约在1050~1060之 间,其中红细胞比重最大,白细胞和血小板 次之,血浆的比重最小,约在1025~1.030。 2.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在循 环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 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 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 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
(二)比重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1.比重 动物全血的比重约在1.050~1.060之 间,其中红细胞比重最大,白细胞和血小板 次之,血浆的比重最小,约在1.025~1.030。 2.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在循 环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 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 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 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粘滞性 粘滞性( viscosity):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 间摩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 的特性,称为 四)渗透压与红细胞的脆性 1.血浆渗透压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 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称为 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2.脆性 溶血( hemolysis):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 入血浆中的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 红细胞脆性(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红 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力,称为 ●0
(三)粘滞性 粘滞性(viscosity):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 间摩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 的特性,称为… (四)渗透压与红细胞的脆性 1.血浆渗透压 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 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称为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2.脆性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 入血浆中的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 红细胞脆性(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红 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力,称为…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五)酸碱性 血液呈弱碱性,H值为735~7.45,平 均pH值种间略显差异。机体生命活动所 能耐受的pH值极限在7.00~7.80之间, 重的失衡会导致死亡。血液中缓冲物质在 保持pH值起作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 为 NaHco3/H2CO3° HL+NaHCO3NaLtH2CO3H2O+CO2N 把血浆中 NaHCO3的含量称为血液的碱储 ( alkali reserve)
(五)酸碱性 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平 均pH值种间略显差异。机体生命活动所 能耐受的pH值极限在7.00~7.80之间,严 重的失衡会导致死亡。血液中缓冲物质在 保持pH值起作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 为NaHCO3/H2CO3。 HL+NaHCO3NaL+H2CO3H2O+CO2 ↑ 把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称为血液的碱储 (alkali reserve)。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浆 二、血浆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血浆的成分很复杂,除含有水、血浆 蛋白质、脂类、葡萄糖及无机盐外,还含 有一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多 酸 酮体、尿素、尿酸、肌酸、肌酐 胆色素和氨,还含有O2、CO2和N2等气体 以及微量的维生素、激素和酶等。其 为非蛋白含氮物,其分子中的氮统称为非 蛋白氮(NPN ●二、血浆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 血浆的成分很复杂,除含有水、血浆 蛋白质、脂类、葡萄糖及无机盐外,还含 有一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多肽、乳酸、 酮体、尿素、尿酸、肌酸、肌酐、马尿酸、 胆色素和氨,还含有O2、CO2和N2等气体, 以及微量的维生素、激素和酶等。其中称 为非蛋白含氮物,其分子中的氮统称为非 蛋白氮(NPN)。 ⚫二、血浆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