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考试题 语文试题 (满分120,试题部分117分,书写3分) 亲爱的同学们: 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 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题号1-23-45-910-1415-2122书写总分核分人 得分 积累与运用。(11分) 卷人1、古诗文默写。(6分,每题1分)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离他的死更近的时候,他又重复着说:“我不是一个圣者,我从来不自命为这样的人物。 我是一个完全怯弱的人,具有恶习,愿侍奉真理之神,但永远在颠蹶,如果人们把我当作一 个不会有何错误的人,那么,我的每项错误皆将显得是谎言或虚伪。但若人们视我为一个弱 者,那么,我的本来面目可以完全显露,这是一个可怜的生物,但是真诚的,他一直要而且 诚心诚意地愿成为一个好人、上帝的一个忠仆。” 在他与世长辞的那所屋子周围,拥满了警察、间谍、新闻记者与电影摄影师…….在他弥 留的床上,他哭泣着,他在嚎啕的哭声中说:“大地上干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都在 这里只照顾一个微不足道的我? ①该文段摘自著名作家 的名作 》。(2分) ②文段主要记叙了 临终前的言语。读了这些话,你看到了一个什么 样的伟人形象?(3分)
得 分 评卷人 八年级期末考试题 语 文 试 题 (满分 120,试题部分 117 分,书写 3 分) 亲爱的同学们: 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 ...... 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 .............,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题号 1--2 3--4 5--9 10--14 15--21 22 书写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1 分) 1、古诗文默写。(6 分,每题 1 分)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离他的死更近的时候,他又重复着说:“我不是一个圣者,我从来不自命为这样的人物。 我是一个完全怯弱的人,具有恶习,愿侍奉真理之神,但永远在颠蹶,如果人们把我当作一 个不会有何错误的人,那么,我的每项错误皆将显得是谎言或虚伪。但若人们视我为一个弱 者,那么,我的本来面目可以完全显露,这是一个可怜的生物,但是真诚的,他一直要而且 诚心诚意地愿成为一个好人、上帝的一个忠仆。” 在他与世长辞的那所屋子周围,拥满了警察、间谍、新闻记者与电影摄影师……在他弥 留的床上,他哭泣着,他在嚎啕的哭声中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都在 这里只照顾一个微不足道的我?” ①该文段摘自著名作家 的名作《 》。(2 分) ②文段主要记叙了 临终前的言语。读了这些话,你看到了一个什么 样的伟人形象?(3 分)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舂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是分评卷人 3、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二字用的颇妙,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 它妙在何处。(3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得 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 分)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二字用的颇妙,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 它妙在何处。(3 分) (二)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 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 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日:“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日:“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 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3分) ①宴酣之乐 ②树林阴翳 ③为亭于堂之北 7、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为亭于堂之北 B.杂然而前陈者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 五日不雨则无麦 D.以为休息之所 民以为未足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9、《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乙】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 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 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 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2 分) 既 而 弥 月 不 雨, 民 方 以 为 忧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3 分) ①宴酣.之乐 ②树林阴翳.. ③为.亭于堂之北 7、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为亭于堂之.北 B.杂然而.前陈者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 五日不雨则.无麦 D.以为..休息之所 民以为..未足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9、《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有何异同?(3 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用玄武岩“囚禁”二氧化碳(17分) ①随着全球变暖,空气中含量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研究 表明,全球能源需求将在本世纪中期翻一番。随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人类将面临更棘手的问 题如何才能使电厂在满足不断升高的能原需求的同时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控制在较低水平? ②让人惊喜的是,受到大自然的启发,科学家们已初步找到全球变暖问题的缓解之道 大约在600万至1700万年前,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熔岩覆盖了美国南爱达荷州、俄勒冈州 东北部和华盛顿州东南部地区。厚达几干英尺的熔岩冷却后,表面形成了坚硬的岩石表层, 而疏松多孔、透气性良好的玄武岩则裏带着大量水分凝固在其下。这些曾经带来巨大灾难的 熔岩,如今已成为人类抵御全球变暖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科学家们打算把大量的二氧化碳 储藏在这些玄武岩中 ③当第一次听到把二氧化碳储藏在地下的想法时,彼得·麦克格雷尔感到非常疑惑。“这 个想法太疯狂了『他说。但如今,他已经成为美国能源部位于华盛顿州的国家实验室的杰 出科学家,正和他的同事就此进行一项试点项目,他还希望将自己的余生全都用来研究如何 将二氧化碳储存于地下。他认为,这是目前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地球可 以成为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储存容器。据估计,美国西北部的玄武岩层能储存50-100亿吨 的二氧化碳,足够吸收美国火力发电厂未来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④由于二氧化碳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任何处理这种温室气体的方法,关键都在于切 断它重新回到地表的路径。计算机模拟显示,液化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后将停留在巨大的玄武 岩层中不会逃逸,而且即使把它们注入断裂的玄武岩层,二氧化碳在17年里向上迁移的距 离也不超过半个足球场的长度 ⑤麦克格雷尔说,二氧化碳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还会带来额外的收获,它们会逐渐矿 化成石灰岩。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将该地区的玄武岩样品放置在二氧化碳饱和溶液中,发 现4-6周后就有碳酸钙矿物形成,这是人们能得到的最稳定最保险的产物 ⑥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的整个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碳的捕捉 及传输却会耗资巨大,仅二氧化碳传输管道的建设成本就在每萸里100万美元以上。但麦 克格雷尔认为,将二氧化碳储存在玄武岩中仍然是目前经济压力最小的办法,尤其对中国和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很有意义。而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也对这个试点项目表现出特别 的兴趣。据估计,印度今后几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迅速飙升,印度科学家已经开始在其境 内巨大的德干岩群中探索类似的解决途径。 ⑦虽然科学家都在为如何消除二氧化碳而竭尽努力,但这并不是放松环保要求的理由。 麦克格雷尔说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关键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使用资源的方式,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到消减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的方法并不是排放更多温室气体的借 (作者:徐玢有删改) 10、科学家们初步找到的缓解全球变暖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分) 1、分析文章第①段结尾处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得 分 评卷人 ·· 三、现代文阅读。(37 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用玄武岩“囚禁”二氧化碳 (17 分) ①随着全球变暖,空气中含量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研究 表明,全球能源需求将在本世纪中期翻一番。随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人类将面临更棘手的问 题:如何才能使电厂在满足不断升高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控制在较低水平? ②让人惊喜的是,受到大自然的启发,科学家们已初步找到全球变暖问题的缓解之道。 大约在 600 万至 1700 万年前,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熔岩覆盖了美国南爱达荷州、俄勒冈州 东北部和华盛顿州东南部地区。厚达几千英尺的熔岩冷却后,表面形成了坚硬的岩石表层, 而疏松多孔、透气性良好的玄武岩则裹带着大量水分凝固在其下。这些曾经带来巨大灾难的 熔岩,如今已成为人类抵御全球变暖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科学家们打算把大量的二氧化碳 储藏在这些玄武岩中。 ③当第一次听到把二氧化碳储藏在地下的想法时,彼得•麦克格雷尔感到非常疑惑。“这 个想法太疯狂了!”他说。但如今,他已经成为美国能源部位于华盛顿州的国家实验室的杰 出科学家,正和他的同事就此进行一项试点项目,他还希望将自己的余生全都用来研究如何 将二氧化碳储存于地下。他认为,这是目前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地球可 以成为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储存容器。据估计,美国西北部的玄武岩层能储存 50-100 亿吨 的二氧化碳,足够吸收美国火力发电厂未来 20-50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④由于二氧化碳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任何处理这种温室气体的方法,关键都在于切 断它重新回到地表的路径。计算机模拟显示,液化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后将停留在巨大的玄武 岩层中不会逃逸,而且即使把它们注入断裂的玄武岩层,二氧化碳在 17 年里向上迁移的距 离也不超过半个足球场的长度。 ⑤麦克格雷尔说,二氧化碳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还会带来额外的收获,它们会逐渐矿 化成石灰岩。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将该地区的玄武岩样品放置在二氧化碳饱和溶液中,发 现 4—6 周后就有碳酸钙矿物形成,这是人们能得到的最稳定最保险的产物。 ⑥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的整个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碳的捕捉 及传输却会耗资巨大,仅二氧化碳传输管道的建设成本就在每英里 100 万美元以上。但麦 克格雷尔认为,将二氧化碳储存在玄武岩中仍然是目前经济压力最小的办法,尤其对中国和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很有意义。而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也对这个试点项目表现出特别 的兴趣。据估计,印度今后几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迅速飙升,印度科学家已经开始在其境 内巨大的德干岩群中探索类似的解决途径。 ⑦虽然科学家都在为如何消除二氧化碳而竭尽努力,但这并不是放松环保要求的理由。 麦克格雷尔说,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关键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使用资源的方式,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到消减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的方法并不是排放更多温室气体的借 口。 (作者:徐玢 有删改) 10、科学家们初步找到的缓解全球变暖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 分) 11、分析文章第①段结尾处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2、文章第②段写道:“科学家们已初步找到全球变暖问题的缓解之道”,作者为什么用“缓 解”而不用“解决”,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评卷人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14、文章结尾处写道:“找到消减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的方法并不是排放更多温室气体 的借口”,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分) (二)向生命鞠躬(20分)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 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 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 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 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 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 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得 分 评卷人 ·· ···· 12、文章第②段写道:“科学家们已初步找到全球变暖问题的缓解之道”,作者为什么用“缓 解”而不用“解决”,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 分) 14、文章结尾处写道:“找到消减二氧化碳对地球影响的方法并不是排放更多温室气体 的借口”,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 分) (二)向生命鞠躬(20 分)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 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 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 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 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 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 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