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一部分: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段特点 大事迹 李聃《道德经》: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思想。火生土、 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 公元前以古代思想克水水克火 2000年到 萌芽期公元1世对生物与环《尔雅》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管子地员篇》 纪欧洲文 境相互关系《春秋》、《庄子》:记载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关系以及 的朴素的整动物的行为等 艺复兴时体观为其特亚里士多德:按栖息地划分动物类群 期 点 《吕氏春秋》、《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包含生物与环境 关系的描述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关于生态学的 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进行渔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关生态 学知识,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 2017/10 /8
阶段 时间段 特点 大事迹 萌芽期 公元前 2000年到 公元16丐 纨欧洲文 艺复共时 期 以古代思想 家、农学家 对生物不环 境相互兰系 的朴素的整 体观为其特 点 李聃《道德经》:釐、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兊思想。火生土、 土生釐、釐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兊釐、釐兊木、木兊土、土 兊水、水兊火。 《尔雅》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管子·地员篇》、 《春秋》、《庄子》:记载土壤性质不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兰系以及 动物的行为等; 亖里士多德:按栖息地划分动物类群 《吕氏春秋》、《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包含生物不环境 兰系的描述 第一部分: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发展历程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兰亍生态学的 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迚行渔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兰生态 学知识,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 2017/10/8 16
17 Boyle(l627-1691)低气压对动物效应的研究: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 的开端 Buffon(1707-1788):强调生物种的可变性及生物数量动态概念 生态学建立、| Humbolt(17691859:结合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描述物种分布规律 生态学理论形Mahs16184《人口原理》:人口生态学的开端 长|到20世纪3年|和群落由定性口l84.营养最小定律 成自公元16世纪/成、生物种群 期代 向定量描述、/ Clements、 Tansley、 Shelford、Eon等: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竞争 生态学实验方排斥、生态位等概念 法发展的辉煌 lindeman(1942):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率的10%规律 时期。 刘慎谔、曲仲湘、朱洗:从国外将生态学传到中国并开展研究 李继侗,1931: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首次讲授植物生态学 费鸿年(1937)《动物生态学纲要》:我国第一部动物生态学教材 2017/10 /8
成 长 期 自公元16世纪 到20世纪50年 代 生态学建立、 生态学理论形 成、生物种群 和群落由定性 向定量描述、 生态学实验方 法发展的辉煌 时期。 Boyle(1627-1691)低气压对动物效应的研究: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 的开端 Buffon(1707-1788):强调生物种的可变性及生物数量动态概念 Humbolt (1769-1859):结合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描述物种分布规律 Malthus(1766-1834)《人口原理》:人口生态学的开端 Liebig,1840:营养最小定律 Clements、Tansley、Shelford、Elton等: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竞争 排斥、生态位等概念 Lindeman(1942):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率的10%规律 刘慎谔、曲仲湘、朱洗:从国外将生态学传到中国并开展研究 李继侗,1931: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首次讲授植物生态学 费鸿年(1937)《动物生态学纲要》:我国第一部动物生态学教材 2017/10/8 17
生态系统研究成为主流 整体观发展 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 生态工程和系统生态学出现 研究对象呈现更 加多层次性 小自分子生态,大至景观生态、区域生态、生物圈或全球生态 现代生 1960年代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 19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态1950年代 1980年代开始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学至今 199年开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计划 DIVERSITAS) 发展期 国际性研究出现|1993开始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 International long-term ecological 并持续发展 research, ILTER) 1998国际通量观测研究网络( FLUXNET) 2011开始未来地球( Future earth,FE)研究计划 国际生态系统研究计划 2012开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PBES) 生态学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全面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 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 也带来了环境、资源、能原、人口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是促 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 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3S 技术)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2017/10/8
现 代 生 态 学 发 展 期 1950年代 至今 整体观发展 生态系统研究成为主流 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 生态工程和系统生态学出现 研究对象呈现更 加多层次性 小自分子生态,大至景观生态、区域生态、生物圈或全球生态 国际性研究出现 并持续发展 1960年代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 19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1980年代开始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1991年开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计划(DIVERSITAS) 1993开始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International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ILTER) 1998国际通量观测研究网络(FLUXNET) 2011开始未来地球(Future Earth,FE) 研究计划 国际生态系统研究计划 2012开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 生态学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全面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 二次大戓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迚步和并福, 也带来了环境、资源、能源、人口和全球性变化等兰系到人类自身生存不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亗是促 迚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巟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逋,尤 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地理俆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3S 技术)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2017/10/8 18
2017/1C
2017/10/8 19
出带
2017/10/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