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细同轴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的参数 最大数据传输率: 10 Mbps 收发器之间最多中继数 每段最多工作站数:30 最多工作站数: 1024 工作站间最小距离:0.5m 无中继时段最大长度:185m 有中继时段最大长度:925m
◼ 采用细同轴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的参数 ◼ 最大数据传输率: 10 Mbps ◼ 收发器之间最多中继数:4 ◼ 每段最多工作站数: 30 ◼ 最多工作站数: 1024 ◼ 工作站间最小距离: 0.5 m ◼ 无中继时段最大长度: 185 m ◼ 有中继时段最大长度: 925 m
3.光纤 光纤电缆简称为光缆,是网络传输介质中性能 最好、应用前途最广泛的一种 光纤芯 包层 外部保护层 21护层 包昼 光纤芯 图29光缆结构与传输方式
◼ 3. 光纤 ◼ 光纤电缆简称为光缆,是网络传输介质中性能 最好、应用前途最广泛的一种
624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在网络中控制多 个节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它是所有“共享介质”类型局域网都必须解决的 共性问题。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 题 该哪个节点发送数据? 发送时会不会出现冲突? 出现冲突怎么办?
6.2.4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在网络中控制多 个节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它是所有“共享介质”类型局域网都必须解决的 共性问题。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 题: ◼ ·该哪个节点发送数据? ◼ ·发送时会不会出现冲突? ◼ ·出现冲突怎么办?
OS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 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见 下图。ISO将网络通信功能分成一组层次分明的分层结构、 每一层执行各自承担的任务,每一层都为高一层提供一定 的服务。数据从一个机器到另一机器之间通信是每一层将 数据和控制信息传递给紧接着它的下一层,直到最下层, 在最下层通过传输介质,实现与另一机器的物理通信。 这样,每一层都有如下特点 1.任务有明确的限定 ■2.对于相邻的上下层都有精确定义的接口 3.在传递的数据包中加入每一层特有的报头( header),在 接收数据包的另一端解释并除去报头
1.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 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见 下图。ISO将网络通信功能分成一组层次分明的分层结构、 每一层执行各自承担的任务,每一层都为高一层提供一定 的服务。数据从一个机器到另一机器之间通信是每一层将 数据和控制信息传递给紧接着它的下一层,直到最下层, 在最下层通过传输介质,实现与另一机器的物理通信。 ◼ 这样,每一层都有如下特点: ◼ 1. 任务有明确的限定 ◼ 2. 对于相邻的上下层都有精确定义的接口 ◼ 3. 在传递的数据包中加入每一层特有的报头(header),在 接收数据包的另一端解释并除去报头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 应用层APDU 接口 表示层协议 表示层 表示层 接口 会话层协议 会话层 会话层SPDU 接口 传输层协议 4|传输层 传输层TPDU 接口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 网络层报文 接口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帧 接口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 物理层 主机A 主机B数据单位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