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 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潮平两岸阔,口口口口口。(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陶渊明《桃花源记》)(2分) (3)口口口口口口口,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4)古诗文和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它们都是那么生动美丽、充满灵气。春天花 草葳蕤,我们吟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冬天,白雪皑皑,我们吟 岑参的口口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 (5)默写辛弃疾的《西江月》的上阙。(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爱心是瓢洒在舂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亨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眼流躺于夏夜 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殷的 tianjing;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舶异 乡的人得到亲情的 yinbi。奉献出爱心的你能活得快乐,得到爱的人也会感恩你一份善意。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tianjing yinbi (2)指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作修改(2分) ”应改为 ”应改为“ 3.下列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有很大进步:可要是跟先进的班级放 在一起,就相形见绌了 B.他早对这次面试不抱什么希望,可落选通知还是让他遭受了突如其来的打击 C.许老师十分认真负责,他对每个学生的事都具体而微
1 2011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 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1 分)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2 分) (3)□□□□□□□,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1 分) (4)古诗文和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它们都是那么生动美丽、充满灵气。春天花 草葳蕤,我们吟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冬天,白雪皑皑,我们吟 岑参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分) (5)默写辛弃疾的《西江月》的上阙。(4 分)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 爱心是一瓢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眼流躺于夏夜 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 tiánjìng;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舶异 乡的人得到亲情的 yìnbì 。奉献出爱心的你能活得快乐,得到爱的人也会感恩你一份善意。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 分) tiánjìng( ) yìnbì( ) (2)指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作修改(2 分) “___”应改为“___” “___”应改为“___” 3.下列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有很大进步;可要是跟先进的班级放 在一起,就相形见绌 ....了。 B.他早对这次面试不抱什么希望,可落选通知还是让他遭受了突如其来 ....的打击。 C.许老师十分认真负责,他对每个学生的事都具体而微 ....
D.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 特色 4.请在以下的词语中任选两个(含)以上写一段话,以“生命”为主题。(请在使用到的规 定词语下加着重号)(4分) 迸溅崎岖缄默繁衍忧心忡忡慷慨以赴顶礼膜拜 5.综合探究(4分) [材料]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间20:30在澳大利亚悉尼 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 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 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年3月27日晚20:30至21:30,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 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 2010年3月27日20:30至21:30,全球有1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城市参 加活动,这些城市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团体和个人熄灭灯光,表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意愿。 本活动的发起方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了2011年“地球一小时”的两大变化。 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 除了熄灯一小时外,“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 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3月26日20:30至21:30全球共134个国家和地区以 熄灯接力传递着为保护地球而开展的环保改变。 材料中,2007年至2011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2分)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2 D.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 ....,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 特色。 4.请在以下的词语中任选两个(含)以上写一段话,以“生命”为主题。(请在使用到的规 定词语下加着重号)(4 分) 迸溅 崎岖 缄默 繁衍 忧心忡忡 慷慨以赴 顶礼膜拜 5.综合探究(4 分) [材料]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 2007 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间 20:30 在澳大利亚悉尼 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 220 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 2008 年 3 月 29 日,有 35 个国家多达 5000 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 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 年 3 月 27 日晚 20:30 至 21:30,全球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3000 多个城市 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 2010 年 3 月 27 日 20:30 至 21:30,全球有 125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0 多个城市参 加活动,这些城市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团体和个人熄灭灯光,表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意愿。 本活动的发起方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了 2011 年“地球一小时”的两大变化。 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 除了熄灯一小时外,“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 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3 月 26 日 20:30 至 21:30 全球共 134 个国家和地区以 熄灯接力传递着为保护地球而开展的环保改变。 材料中,2007 年至 2011 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6~18 题。 (一)(12 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舍生而取义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死亦我所恶/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是亦不可以已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请使用本文段中的语句回答问题(3分) 作者认为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他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在孟 子看来,在“ ”的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能做到挺身 而出的原因是“ 9.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对此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二)(10分) (1)历史一再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大自然并不会携带护照。雨降落在每个人和每样 东西上,不管是下在富人还是穷人身上,或者下在强者还是弱者身上,都是同样的冷漠。 (2)在一个由民族与国家构成的世界里,天气是伟大的平衡器。它时时提醺我们,大 家只享有一个世界,而大气并没有边界之分。在这里,非洲的土壤冲蚀会影响澳洲的降雨; 纽约人行道上反射的阳光会导致乌兹别克的降雨。暴风雨系统从来就不认得超级大国。 (3)虽然有雷达、空调、人造卫星和超导体,我们仍旧受到天气的支配,而且将来恐 怕还是如此。尽管我们尝试过用各种手段来改变天气,但是这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还是过于复 杂以至于我们无法掌控 (4)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其中许多设计旨在保护人类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影响着 环境和天气。在到处铺设人行道的都市里,高楼大厦阻挡了风的路径,扩大了吸收阳光热气 的表面区,结果造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这一点在东京等日本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在 这些地方,高度潮湿使热气升高的效应倍增。东京现在的气温比—个世纪前升高了1.7℃C, 原产于中国南部亚热带的棕榈树岀现在东京市而原产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鹦鹉则成群 飞过日本人的头顶。 (5)打开空调,试图解决高温问题,只不过使事情变得更糟。冷气机在冷却的过程中 会产生废热气这样的副产品,而且这种废热气会被排放到室外。最新的研究显示,废热气使 都市室外的气温增高2℃。谁说大自然没有幽默感呢? (6)这里还有另一个例子:由于北方突然转冷,逃到佛罗里达州的所有雪鸟,其实正 面临冻僵的危机。20世纪初期,种植柑橘的农民迁移到气候较不寒冷的地区。他们将湿地 的水排干,将河流改道,却意外地改变了气候。当湿地消失时,气温骤降了几摄氏度。那些 湿地可以当做缓冲区,白天吸热、夜间散热。 (7)如要说这些历史和科学教会了我们什么,那么应该是:我们既不是天气的主宰 也不是天气的奴隶—我们和天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围绕着地球上所有人类和所 有生物的结合。我们可以试图忽略这个重要的事实,但是这么做要承担风险,因为天气仍旧
3 A.舍.生而取义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死亦我所恶./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是亦不可以已.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请使用本文段中的语句回答问题(3 分) 作者认为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他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与文段中的“_____”这个词含义相同,在孟 子看来,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能做到挺身 而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对此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3 分) (二)(10 分) (1)历史一再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大自然并不会携带护照。雨降落在每个人和每样 东西上,不管是下在富人还是穷人身上,或者下在强者还是弱者身上,都是同样的冷漠。 (2)在一个由民族与国家构成的世界里,天气是伟大的平衡器。它时时提醒我们,大 家只享有一个世界,而大气并没有边界之分。在这里,非洲的土壤冲蚀会影响澳洲的降雨; 纽约人行道上反射的阳光会导致乌兹别克的降雨。暴风雨系统从来就不认得超级大国。 (3)虽然有雷达、空调、人造卫星和超导体,我们仍旧受到天气的支配,而且将来恐 怕还是如此。尽管我们尝试过用各种手段来改变天气,但是这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还是过于复 杂以至于我们无法掌控。 (4)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其中许多设计旨在保护人类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影响着 环境和天气。在到处铺设人行道的都市里,高楼大厦阻挡了风的路径,扩大了吸收阳光热气 的表面区,结果造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这一点在东京等日本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在 这些地方,高度潮湿使热气升高的效应倍增。东京现在的气温比一个世纪前升高了 1.7℃, 原产于中国南部亚热带的棕榈树出现在东京市,而原产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鹦鹉则成群 飞过日本人的头顶。 (5)打开空调,试图解决高温问题,只不过使事情变得更糟。冷气机在冷却的过程中 会产生废热气这样的副产品,而且这种废热气会被排放到室外。最新的研究显示,废热气使 都市室外的气温增高 2℃。谁说大自然没有幽默感呢? (6)这里还有另一个例子:由于北方突然转冷,逃到佛罗里达州的所有雪鸟,其实正 面临冻僵的危机。20 世纪初期,种植柑橘的农民迁移到气候较不寒冷的地区。他们将湿地 的水排干,将河流改道,却意外地改变了气候。当湿地消失时,气温骤降了几摄氏度。那些 湿地可以当做缓冲区,白天吸热、夜间散热。 (7)如要说这些历史和科学教会了我们什么,那么应该是:我们既不是天气的主宰, 也不是天气的奴隶——我们和天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围绕着地球上所有人类和所 有生物的结合。我们可以试图忽略这个重要的事实,但是这么做要承担风险,因为天气仍旧
是天气,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 (选自《读者》2008年第17期,有删节) 10.以下关于“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其中许多设计旨在保护人类兔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影 响着环境和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两项?(4分) A.东京等日本城市的“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了中国南部亚热带、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B.佛罗里达州的农民将湿地的水排干,河流改道,湿地消失,造成了气温骤降 C.第(6)段的例子中并未提到“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所以与第(4)(5)两段无关。 D.第(5)段中“谁说大自然没有幽默感呢?”反话正说,说明大自然并不受人类控制 也暗含着作者对人们妄图改变自然行为的否定。 11.请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12.美国在试验改变飓风方向和在雨季进行云种散播的过程中发现,在小规模范围起作用的 试验往往会创造出无法预料到的浩劫。比如试图控制某一地点的暴风雨系统,然而这个暴风 雨系统会在别的地方突然出现。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4分) (三)(15分) 春天的声音张秀亚 你听到过春天的声音吗? 春天的可爱处不只在它的颜色,更在于它的声音。 那是雨脚落上窗棂时的微响,轻风对你的呼唤。以及从小径上、园角里发出来的一些细 碎的声音,甚至于一个小孩响亮的口哨,都会成为春之交响曲中动人的部分。 但是,最美妙的舂之音响,是鹧鸪的鸣唤,断续的一声声,似是怨嗔,又似是喜悦。 但是在都市里竟然听不到这最动人的春天的声音 没有声音的,哑了的都市之春啊 我终日伫立窗前,渴望听到那朦胧的,包裏着浓雾-般的,不分明的鹧鸪啼声。 记得在古城读书时。窗外那凄婉的鸣声,来自不远的湖滨以及附近的小树林,一声声, 又一声声,渐渐地叫得窗子发白、变亮了。于是,我起身打开门窗,迎接那芳香如露的春晨, 连同那早晨第一次听到的声音。 我整个的灵魂浸润在那带着草木湿味的声音里,宛如接受上天的祝福。 如今我再到何处才能听到那种声音呢?盈耳的是喧嚣的市声、车声…… 没有鹧鸪的呜唤,也没有一只鸟儿飞到院中的树上。窒息了的,喑哑了的都市的舂天啊。 写作可以成为爱的工作,生活的祷语,是一种能够使你个人及读者高贵化、神圣化的 工作。你给予,却比接受更为有益。你应该只想到给这世界增添点什么,而不想获取。因你 增添上的这点东西,使世界变得更美了一些、好了一点。” 也许,我的一支笔并未给世界增添点什么,但我愿以我心中的一点灵焰,燃亮手中的一 支蜡烛。在这一点微亮中,人们将乐观地瞩目未来,看到一片原野上,摇曳着春天的绿影 我喜欢驰骋我的想象力,常常在想象中描绘岀一个“值得倾心”的远景,当我们向着那 远景奔驰时,生命就充满了欢欣。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冰雪的寒天,我仍能听到春天的脚步由远而近
4 是天气,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 (选自《读者》2008 年第 17 期,有删节) 10.以下关于“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其中许多设计旨在保护人类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影 响着环境和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两项?(4 分) A.东京等日本城市的“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了中国南部亚热带、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B.佛罗里达州的农民将湿地的水排干,河流改道,湿地消失,造成了气温骤降。 C.第(6)段的例子中并未提到“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所以与第(4)(5)两段无关。 D.第(5)段中“谁说大自然没有幽默感呢?”反话正说,说明大自然并不受人类控制, 也暗含着作者对人们妄图改变自然行为的否定。 11.请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 分) 12.美国在试验改变飓风方向和在雨季进行云种散播的过程中发现,在小规模范围起作用的 试验往往会创造出无法预料到的浩劫。比如试图控制某一地点的暴风雨系统,然而这个暴风 雨系统会在别的地方突然出现。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4 分) (三)(15 分) 春天的声音 张秀亚 你听到过春天的声音吗? 春天的可爱处不只在它的颜色,更在于它的声音。 那是雨脚落上窗棂时的微响,轻风对你的呼唤。以及从小径上、园角里发出来的一些细 碎的声音,甚至于一个小孩响亮的口哨,都会成为春之交响曲中动人的部分。 但是,最美妙的春之音响,是鹧鸪的鸣唤,断续的一声声,似是怨嗔,又似是喜悦。 但是在都市里竟然听不到这最动人的春天的声音! 没有声音的,哑了的都市之春啊! 我终日伫立窗前,渴望听到那朦胧的,包裹着浓雾一般的,不分明的鹧鸪啼声。 记得在古城读书时。窗外那凄婉的鸣声,来自不远的湖滨以及附近的小树林,一声声, 又一声声,渐渐地叫得窗子发白、变亮了。于是,我起身打开门窗,迎接那芳香如露的春晨, 连同那早晨第一次听到的声音。 我整个的灵魂浸润在那带着草木湿味的声音里,宛如接受上天的祝福。 如今我再到何处才能听到那种声音呢?盈耳的是喧嚣的市声、车声… … 没有鹧鸪的鸣唤,也没有一只鸟儿飞到院中的树上。窒息了的,喑哑了的都市的春天啊。 “写作可以成为爱的工作,生活的祷语,是一种能够使你个人及读者高贵化、神圣化的 工作。你给予,却比接受更为有益。你应该只想到给这世界增添点什么,而不想获取。因你 增添上的这点东西,使世界变得更美了一些、好了一点。” 也许,我的一支笔并未给世界增添点什么,但我愿以我心中的一点灵焰,燃亮手中的一 支蜡烛。在这一点微亮中,人们将乐观地瞩目未来,看到一片原野上,摇曳着春天的绿影。 我喜欢驰骋我的想象力,常常在想象中描绘出一个“值得倾心”的远景,当我们向着那 远景奔驰时,生命就充满了欢欣。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冰雪的寒天,我仍能听到春天的脚步由远而近
如今,大地上正是春天的布景。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欢愉的季节,我们应该为脱去冬日沉重的“愁闷”之衣而歌唱 在不远处的绿原上,我似乎看到一朵白色的曼陀罗在绽放 它微微笑着,似给了我一个允诺,一个美丽的允诺——它将帮助我写成一首小诗。 诗的大意是 自平凡中发现了美 自苦难中提炼出笑 在冬天里寻找到春天。 温习着往昔春日的乐曲,我黯然地迎接这个春天—寂寞的春天。 今天走过了一条小河,水流无声,河畔的杜鹃花如同一缕紫烟。我走到前面拾取了一片 落瓣,我听到了一声舂天的叹息,一种那么细微的声音。 我感到阵喜悦 即使是叹息也罢。我终于听到了春天的声音 鹧鸪的鸣唤,听来似是绿色舂之海洋中翻腾着的泡沫;而落花的叹息,却是缥缈在皘晖 中的游丝。一个代表着春天的来到,一个意味着春天的将去。 林挞,很久不曾接到你绿色的小笺了,你到何处寻春去了?再有几日,春天又将化做灰 尘,在轻风中渐渐消失了踪迹,代之而来的,将是燥热的夏季—那头烦躁的小鹿。 趁着春天还在窗外徘徊,未曾以成堆的落花道出最后一声“再见"。陪伴我走到林中去 寻找回忆中的春天吧,倘再迟延,春天就要在城市的灰尘中褪色了。 如果寻找到记忆中的春天,我就要设法将它留住,留在我的园中、窗外、阶前,更要将 它—留在我的心中 如此,即使在未来的岁月中,凄寒的冬日来了,我也仍然拥有一个春天—个冬天里 的春天。 (选自《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09年第1期) 13.文章以设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3分) 14.品味句子。(4分) 鹧鸪的鸣唤,听来似是绿色舂之海洋中翻腾着的泡沫;而落花的叹息,却是缥缈在晴晖 中的游丝。 这句话分别写出鹧鸪鸣唤和落花叹息的什么特点? 15.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4分) A.文中作者谈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偏离了主题,与“春天的声音”无关 B.本文中的“春之交响曲”与“室息了的,喑哑了的都市的春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 出了作者对春天声音的怀念。 C.因为“我”的想象力,所以即使在冰雪的寒天,仍能听到春天的脚步由远而近 作者从眼前所见的实景“白色的曼陀罗”的绽放与“河畔的杜鹃花”的凋谢中温习了 往昔春日的乐曲 16.填空,感受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4分)
5 如今,大地上正是春天的布景。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欢愉的季节,我们应该为脱去冬日沉重的“愁闷”之衣而歌唱。 在不远处的绿原上,我似乎看到一朵白色的曼陀罗在绽放。 它微微笑着,似给了我一个允诺,一个美丽的允诺——它将帮助我写成一首小诗。 诗的大意是: 自平凡中发现了美, 自苦难中提炼出笑, 在冬天里寻找到春天。 温习着往昔春日的乐曲,我黯然地迎接这个春天——寂寞的春天。 今天走过了一条小河,水流无声,河畔的杜鹃花如同一缕紫烟。我走到前面拾取了一片 落瓣,我听到了一声春天的叹息,一种那么细微的声音。 我感到一阵喜悦。 即使是叹息也罢。我终于听到了春天的声音。 鹧鸪的鸣唤,听来似是绿色春之海洋中翻腾着的泡沫;而落花的叹息,却是缥缈在晴晖 中的游丝。一个代表着春天的来到,一个意味着春天的将去。 林挞,很久不曾接到你绿色的小笺了,你到何处寻春去了?再有几日,春天又将化做灰 尘,在轻风中渐渐消失了踪迹,代之而来的,将是燥热的夏季——那头烦躁的小鹿。 趁着春天还在窗外徘徊,未曾以成堆的落花道出最后一声“再见”。陪伴我走到林中去, 寻找回忆中的春天吧,倘再迟延,春天就要在城市的灰尘中褪色了。 如果寻找到记忆中的春天,我就要设法将它留住,留在我的园中、窗外、阶前,更要将 它——留在我的心中。 如此,即使在未来的岁月中,凄寒的冬日来了,我也仍然拥有一个春天——一个冬天里 的春天。 (选自《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9 年第 1 期) 13.文章以设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3 分) 14.品味句子。(4 分) 鹧鸪的鸣唤,听来似是绿色春之海洋中翻腾着的泡沫;而落花的叹息,却是缥缈在晴晖 中的游丝。 这句话分别写出鹧鸪鸣唤和落花叹息的什么特点? 15.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4 分) A.文中作者谈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偏离了主题,与“春天的声音”无关。 B.本文中的“春之交响曲”与“窒息了的,喑哑了的都市的春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 出了作者对春天声音的怀念。 C.因为“我”的想象力,所以即使在冰雪的寒天,仍能听到春天的脚步由远而近。 D.作者从眼前所见的实景“白色的曼陀罗”的绽放与“河畔的杜鹃花”的凋谢中温习了 往昔春日的乐曲。 16.填空,感受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