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则应立即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量认证 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 “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 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此考核称为“产品质量检验 机构的计量认证”,简称“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涉及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法律等各个领域的知 计量认证一般都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 第一方认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自身进行测试能力的自我评价或鉴定 第二方认证:检验机构的用户对提供测试服务的质量确认 第三方认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对检验机构的测试能力进行考核, 就是通常所称的既计量认证 术语 1.计量( measuremen t)是用法制和技术手段保证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 测量 2.认证( accrediation)是甄别合格和任命之意。 3.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199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3935.1-83标准 化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 会效益。 4.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QM)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 须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它是为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所进行的工作调查、计划、 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5.计量基准计量基准是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 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6.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用 于检定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它是把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 值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及将测量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
26 差,则应立即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计量认证 一.概 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 “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 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此考核称为“产品质量检验 机构的计量认证”,简称“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涉及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法律等各个领域的知 计量认证 一般 都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 第一方认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自身进行测试能力的自我评价或鉴定; 第二方认证:检验机构的用户对提供测试服务的质量确认; 第三方认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对检验机构的测试能力进行考核, 就是通常所称的既计量认证。 二.术语 1.计量(measurement) 是用法制和技术手段保证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 测量。 2.认证(accredidation) 是甄别合格和任命之意。 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1993 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 GB 3935.1-83 标准 化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 会效益。 4.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 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 须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它是为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所进行的工作调查、计划、 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5.计量基准 计量基准是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 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6.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是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用 于检定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它是把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 值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及将测量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
重要环节。 7.量值传递量值传递是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检定(或其它 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 证被测对象的量值准确可靠,这一过程称之为量值传递。 8.量值溯源是测量结果通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中间比较环节逐级往上追溯至国 家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标准的过程。 国家基准 计量标准 标准物质 检定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的测定方法 被测样品 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它使被测对象的量值能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 计量标准相联系,从而保证量值准确一致 三.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配备及其准确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必须与检验的项 目相适应,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并经检验或校准合格 2.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 干扰等条件,均应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并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 3.使用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其操作 技能必须考核合格。 4.具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二)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 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组织机构;2.仪器设备;3.检测工作; 4.人员:5.环境;6.工作制度
27 重要环节。 7.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是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检定(或其它 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 证被测对象的量值准确可靠,这一过程称之为量值传递。 8.量值溯源 是测量结果通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中间比较环节逐级往上追溯至国 家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标准的过程。 国家基准 计量标准 标准物质 检定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的测定方法 被测样品 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它使被测对象的量值能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 计量标准相联系,从而保证量值准确一致。 三. 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配备及其 准确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必须与检验的项 目相适应,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并经检验或校准合格。 2.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 干扰等条件,均应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并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 3.使用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其操作 技能必须考核合格。 4.具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二)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 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组织机构; 2.仪器设备; 3.检测工作; 4.人员; 5.环境; 6.工作制度
(三)计量认证评定办法 评审组根据上述评审内容的六个方面,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 术考核规范》对被认证单位进行评定。 在所有评审项目中,带*号的项为重点项(共20项),若在评审中任一带*号的 项不通过时为评审不通过 不带*号的项若3项以下(含3项)不通过时,不再继续评审,而规定一个改 正期,在改正期内再进行评定 正式评审中,评审组还要选取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要求被认证单位进行实测, 实测结果不合格者,按认证评审不通过处理;基本合格者,对需要改正的地方提出 改正意见,限期改正。 四.计量认证的实施步骤 一般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申请:提出包括机构名称、地址、技术负责人情况、各类技术人员数等内容的 计量认证申请书。同时提供〈仪器设备一览表)。 2.受理: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接到计量认证申请书和申报材料后,在三 十天内审核完毕并发出是否接受申请的通知。 3.准备:被认证单位在申请被批准之后,必须立即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编制《质 量管理手册》、检定仪器设备、进行量质溯源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及环境条件的 整顿等 4.初查和预审:计量行政部门同意接受申请后,将派人到申请单位商定认证考核 计划,解答问题 5.正式评审:现场评审的评审组一般由计量部门的专家和与被认证业务的行业方 面的专家及业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一般为5~8人)。评审工作严格按质量检验 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内容及评定方法》规定要求进行,若认证通过,则填写《产品 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评审报告》,上报国家计量监督局计量司认证办公室审批。 6.审批发证:计量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向被计量认证单位颁发计量认证合格证 书及通过的检测项目表,并同意其使用统一的计量认证标志。对不合格的,发给考 核评审结果通知。 五.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是说明质量检验机构的测试能力、工作范围和检验公正性的 文件,它应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工作质量。内
28 (三)计量认证评定办法 评审组根据上述评审内容的六个方面,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 术考核规范》对被认证单位进行评定。 在所有评审项目中,带*号的项为重点项(共 20 项),若在评审中任一带*号的 项不通过时为评审不通过; 不带*号的项若 3 项以下(含 3 项)不通过时,不再继续评审,而规定一个改 正期,在改正期内再进行评定。 正式评审中,评审组还要选取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要求被认证单位进行实测, 实测结果不合格者,按认证评审不通过处理;基本合格者,对需要改正的地方提出 改正意见,限期改正。 四.计量认证的实施步骤 一般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1. 申请:提出包括机构名称、地址、技术负责人情况、各类技术人员数等内容的 计量认证申请书。同时提供〈仪器设备一览表〉。 2. 受理: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接到计量认证申请书和申报材料后,在三 十天内审核完毕并发出是否接受申请的通知。 3. 准备:被认证单位在申请被批准之后,必须立即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编制《质 量管理手册》、检定仪器设备、进行量质溯源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及环境条件的 整顿等。 4. 初查和预审:计量行政部门同意接受申请后,将派人到申请单位商定认证考核 计划,解答问题。 5. 正式评审:现场评审的评审组一般由计量部门的专家和与被认证业务的行业方 面的专家及业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一般为 5~8 人)。评审工作严格按质量检验 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内容及评定方法》规定要求进行,若认证通过,则填写《产品 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评审报告》,上报国家计量监督局计量司认证办公室审批。 6. 审批发证:计量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向被计量认证单位颁发计量认证合格证 书及通过的检测项目表,并同意其使用统一的计量认证标志。对不合格的,发给考 核评审结果通知。 五.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是说明质量检验机构的测试能力、工作范围和检验公正性的 文件,它应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工作质量。内
容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检验杋构的基本情况概述主要包括:质检机构的基本情况;检测能 力、检测项目和依据标准等。 2.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如:提供标准物质一览表、计量标准器具及检测 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及量值传递图等。 3.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原始记录有多种类型,如样品收发及保管登记表、分析 测试原始记录、仪器设备安装记录等。各类记录都必须按规则填写 例如“分析测试原始记录”的填写 分析测试数据必须按照检测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计算准确,数字的有效位数应 与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相适应,数据计算必须符合《数字修约规则》) 4.各级技术负责人和各类业务技术人员技术概况以及对各类技术人员专业和法律 知识培训计划和管理及考核规定。 六.计量认证的特征 (一)强制性在我国计量认证被纳入法制体系,实行强制性管理。 (二)统一性我国计量认证统一由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管理。 (三)适用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是指向社会从事产品质量评价工作的技术机 构,其所提供的公证数据是用于贸易出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和质量仲裁等 方面。 (四)服务性 七.计量认证的作用 通过与国际接轨,可以在经济贸易往来中扩大信息交流范围,为开展国际间技 术合作与交流,向国际服务市场开放等,促进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测题 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 2.怎样绘制和使用质量控制图? 3.什么是计量认证、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量值溯源 4.计量认证的作用是什么?其实施步骤是怎样的?
29 容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质检机构的基本情况;检测能 力、检测项目和依据标准等。 2.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如:提供标准物质一览表、计量标准器具及检测 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及量值传递图等。 3.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 原始记录有多种类型,如样品收发及保管登记表、分析 测试原始记录、仪器设备安装记录等。各类记录都必须按规则填写。 例如“分析测试原始记录”的填写。 分析测试数据必须按照检测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计算准确,数字的有效位数应 与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相适应,数据计算必须符合《数字修约规则》)。 4.各级技术负责人和各类业务技术人员技术概况以及对各类技术人员专业和法律 知识培训计划和管理及考核规定。 六.计量认证的特征 (一)强制性 在我国计量认证被纳入法制体系,实行强制性管理。 (二)统一性 我国计量认证统一由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管理。 (三)适用性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是指向社会从事产品质量评价工作的技术机 构,其所提供的公证数据是用于贸易出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和质量仲裁等 方面。 (四)服务性 七.计量认证的作用 通过与国际接轨,可以在经济贸易往来中扩大信息交流范围,为开展国际间技 术合作与交流,向国际服务市场开放等,促进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 测 题 1.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 2.怎样绘制和使用质量控制图? 3.什么是计量认证、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量值溯源? 4.计量认证的作用是什么?其实施步骤是怎样的?
重量分析法 学时 基本要点: 1.了解重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2.理解影响沉淀的类型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3.掌握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步骤。 概述 重量分析法—是将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采用适当的方法),经过准确称量来确 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方法分类—(根据分离方法不同分) 化法2.萃取法3.沉淀法 方法特点 准确度高——常量成分、主成分 它是分析方法中最直接的测定方法,直接称量得分析结果,不需标准试样或基准物 质进行比较 2.麻烦、费事,且难以测定微量成分。 气化重量法 气化重量法: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气化逸出,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 试样减轻的质量或吸收剂吸收挥发物质后所增加的质量来计算得测组 分的含量的方法 △ms(气体↑前后质量差) 试样 Δm暖(吸收剂吸收气体前后质量差)
30 4 学时 重量分析法 • 概 述 重量分析法—是将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采用适当的方法),经过准确称量来确 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一. 方法分类 ——(根据分离方法不同分) 1. 气化法 2. 萃取法 3.沉淀法 二. 方法特点 1. 准确度高——常量成分、主成分 它是分析方法中最直接的测定方法,直接称量得分析结果,不需标准试样或基准物 质进行比较。 2. 麻烦、费事,且难以测定微量成分。 • 气化重量法 气化重量法: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气化逸出,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 试样减轻的质量 或 吸收剂吸收挥发物质后所增加的质量来计算得测组 分的含量的方法。 ∆ ↗ ∆ ms (气体 前后质量差) 试样 ↘ ∆ m吸 (吸收剂吸收气体前后质量差) 基本要点: 1. 了解重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2. 理解影响沉淀的类型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3. 掌握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