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数据链路层 3.2停止等待协议(Stop and Wait) 3.2.1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先研究一下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路由器R 主机H1 路由器R2 路由器R3 主机H2 电话网 局域网 日 广域网 局网 H 主机H1向H2发送数据 H2 应用层 立用层 运输层 R R2 运输层 网络层 层园 网络月 网络房 网络层 链路层 路层 链路层 链路 连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3.2 停止等待协议(Stop and Wait)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先研究一下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局域网 广域网 主机 H1 主机 H2 路由器R1 路由器R2 路由器R3 电话网 局域网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链路层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R1 R2 R3 H1 H2 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
第3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主机H1向H2发送数据 路由器R 主机H 路由器R2 路由器R3 主机H2 电话网 局域网 广域网 局域网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H2 应用层 应用层 运输层 R R2 运输层 网络层 络层 网络月 网路月 网络层 链路层 路 层 链路月 链路 链路层 物理层 理层 物理月 物理月 物理层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局域网 广域网 主机 H1 主机 H2 路由器R1 路由器R2 路由器R3 电话网 局域网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链路层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R1 R2 R3 H1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H2
第3章数据链路层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发送方 接收方 主 AP2 主 AP1 高层 A D I 缓存四 帧 帧 四缓存 数据链路层 ☐→ I→ 数据链路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 主 机 A 缓存 主 机 B 数据链路 AP1 AP2 缓存 发送方 接收方 帧 高层 帧
第3章数据链路层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所基于的两个假定: ·假定1:链路是理想的传输信道,所传送的任何数 据既不会出差错也不会丢失。 ·假定2:不管发方以多快的速率发送数据,收方总 是来得及收下,并及时上交主机。 一这个假定就相当于认为:接收端向主机交付数据 的速率永远不会低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所基于的两个假定: • 假定 1: 链路是理想的传输信道,所传送的任何数 据既不会出差错也不会丢失。 • 假定 2: 不管发方以多快的速率发送数据,收方总 是来得及收下,并及时上交主机。 – 这个假定就相当于认为:接收端向主机交付数据 的速率永远不会低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第3章数据链路层 3.2.2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条件:去掉第二个假定,但仍然保留第一个假定。 ·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 据流。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算法 在发送结点: (1)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存。 (3)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4)等待。 (⑤)若收到由接收结点发过来的信息,则从主机取一个新的数据 帧,然后转到(2)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条件:去掉第二个假定,但仍然保留第一个假定。 • 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 据流。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算法 在发送结点: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 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存。 (3) 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4) 等待。 (5) 若收到由接收结点发过来的信息,则从主机取一个新的数据 帧,然后转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