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白花授粉植物中,Aa自交后,产生1:2:1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1/4;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生35A_-_:1aaaa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1/36: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生AA与Aa两种配子,自交后代无隐性个体: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生Aa与do两种配子,且分离比为1:1,自交后隐性纯合个体占1/4。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杂合四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小于杂合二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四、人们曾偶然发现过色雄猫,此猫不育。试解释色雄猫何以出现?答:猫也叫三色猫,是由一对X连锁基因O与o制约的,在不是黄色和黑色的地方表现出白色。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不完全显性基因S决定的。由于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两个染色体中,有一个在个体发育早期异染色质化,在这个染色体上的基因随之处手失活状态,而只有处手活化状态的染色体可以表达出该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因而表现出花斑状。在个别情况下,由于雌猫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XX型配子,且两条染色体分别带有O和o基因,这种配子与Y型配子结合后就形成了XXY型个体,性别为雄性,可以表现出猫的特征,但是由于性染色体的不均衡,导致个体不育。五、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举例说明上位的机制。答:所谓上位是指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叫做上位效应。上位可分为显性上位和隐性上位。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中,当其处于杂合状态时,只表现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这种现象叫做显性。所以上位是指不同对等位基因间的作用,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内的作用方式。例如家免毛色的遗传是一种隐性上位的表现形式,灰兔与白免杂交,子一代为灰色,子二代出现9灰兔:3黑兔:4白兔的比例。这是由于基因G和g分别为灰色与黑色的表现,但此时必须有基因C的存在,当墓因型为cc时,免毛色白化,所以为隐性上位。P灰色白色++CCGGcCHFi灰色CGg+灰色黑色白色F2白色9C.G.3C-gK3ccG.1ccgk六、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植株的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授粉,根据胚乳的基因型将籽粒分类。预期将形成哪些类型的籽粒?它们的比例如何?答: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以产生的花粉粒类型有Ab和ab,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aB和ab,一个胚囊中极核的组成为aBaB或abab,所以胚乳的类型有AaaBBb、aaaBBb、Aaabbb和acta666四种类型,比例为1:1:1:1。七、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FI代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如下结果:Fi1配子基因型测交后代个体数
答:在白花授粉植物中,Aa 自交后,产生 1:2:1 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 1 /4; 四倍体 AAaa 自交后,会产生 35A_ _ _:1aaaa 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 1/36;四 倍体 AAAa 自交后,会产生 AA 与 Aa 两种配子,自交后代无隐性个体;四倍体 Aaaa 自 交后,会产生 Aa 与 do 两种配子,且分离比为 1:1,自交后隐性纯合个体占 1/4。综合以 上三种情况,杂合四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小于杂合二倍体自交后所 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 四、人们曾偶然发现过玳瑁色雄猫,此猫不育。试解释玳瑁色雄猫何以出现? 答:玳瑁猫也叫三色猫,是由一对 X 连锁基因 O 与 o 制约的,在不是黄色和黑色的地 方表现出白色。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不完全显性基因 S 决定的。由于哺乳动物雌性个 体的两个 X 染色体中,有一个在个体发育早期异染色质化,在这个染色体上的基因随之 处于失活状态,而只有处于活化状态的染色体可以表达出该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因 而表现出花斑状。在个别情况下,由于雌猫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 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 XX 型配子,且两条染色体分别带有 O 和 o 基因,这种配子与 Y 型配子结合后就形成了 XXY 型个体,性别为雄性,可以表现出玳瑁猫的特征,但是由于性染色体的不均衡,导致 个体不育。 五、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举例说明上位的机制。 答:所谓上位是指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 而不同,这种现象叫做上位效应。上位可分为显性上位和隐性上位。而显性是指一对等 位基因中,当其处于杂合状态时,只表现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这种 现象叫做显性。所以上位是指不同对等位基因间的作用,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内的 作用方式。例如家兔毛色的遗传是一种隐性上位的表现形式,灰兔与白兔杂交,子一代为 灰色,子二代出现 9 灰兔:3 黑兔:4 白兔的比例。这是由于基因 G 和 g 分别为灰色与黑 色的表现,但此时必须有基因 C 的存在,当墓因型为 cc 时,兔毛色白化,所以为隐性上 位。 六、用基因型.Aabb 的玉米植株的花粉给基因型为 aaBb 的玉米植株授粉,根据胚乳 的基因型将籽粒分类。预期将形成哪些类型的籽粒?它们的比例如何? 答: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可以产生的花粉粒类型有 Ab 和 ab,而基因型为 aaBb 的 个体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 aB 和 ab,一个胚囊中极核的组成为 aBaB 或 abab,所以胚 乳的类型有 AaaBBb、aaaBBb、Aaabbb 和 acta666 四种类型,比例为 1:1:1:1。 七、在番茄中;基因 O、P、S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 Fl 代用三 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如下结果: ┌─────────┬─────────┐ │ F1 配子基因型 │ 测交后代个体数│ ├─────────┼─────────┤
1731++x111++s13481+P+211+Ps11196011++111010+s1210P111306+P110S63111HL1110001: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答:因为亲本型为OP+,++S,双交换型为+P+,O+S,所以三基因的顺序为P-0—S 或 S—0-P。2.交换值各多少?答:交换值分别为:P一0之间=(110+96十4)/1000=21%0S之间=(73+63+4)/1000=14%0—P之间=(110+96+73+63+2X4)/1000=35%。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2....04..答: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P....P.......35..........S4.并发系数是多少?答:并发系数=0.4%/(21%X14%)=13.6%。八、为何红绿色盲的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而在抗维生素D伺楼病(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答:红绿色盲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假设色盲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为9,且假设人群为一个理想群体,则男性中患病率为9,基因型为XBY,女性中患病率为q,基因型为xbxb,因为q小于1,所以q?小于q,即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同理,由于抗维生素D伺病为显性伴性遗传病,所以在男性中xDY为患者频率为1-9,在女性中,基因型xDxD和xDxd均为患者,频率为1=q,由于q?小于q,所以(1-q)大于(1-q),因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九、阐述自交繁殖的遗传效应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答:自交是近亲紧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自交使基因快速纯合,杂合体迅速减少,以至趋于零,最后,纯合体的频率分别等于它们相应的基因频率。并且,自交降低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值。自交对群体均值的影响程度与近交系数、显性程度以及基因频率三个因素呈正比,自交还可以使群体发生分化。在育种过程中,自交加选择是提高杂种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选择,可以选择保留理想的纯合体,淘汰不理想的纯合体。自交可以较快地加大群体间的基因频率差异,因而也成为提高杂种优势的有利手段。十、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简述杂交水稻研究和利用的现状。答:我国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在袁隆平教授的主持下研究成功的。他提出了通过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打破了“水稻等白花受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和技
│ + + + │ 73 │ │ + + S │ 348 │ │ + P + │ 2 │ │ + P S │ 96 │ │ O + + │ 110 │ │ O + S │ 2 │ │ O P + │ 306 │ │ O P S │ 63 │ │ │ │ ├─────────┼─────────┤ │ │ 1000 │ └─────────┴─────────┘ 1.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答:因为亲本型为 OP+,++S,双交换型为+P+,O+S,所以三基因的顺序为 P—O—S 或 S—O—P。 2.交换值各多少? 答:交换值分别为:P—O 之间=(110+96 十 4)/1000=21% O—S 之间=(73+63+4)/1000=14% O—P 之间=(110+96+73+63+2×4)/1000=35%。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答: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P.21.O.14.S P.35.S 4.并发系数是多少? 答:并发系数=0.4%/(21%×14%)=13.6%。 八、为何红绿色盲的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而在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一种显性伴性遗 传病)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 答:红绿色盲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假设色盲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为 q,且假设人群为 一个理想群体,则男性中患病率为 q,基因型为 XBY,女性中患病率为 q 2,基因型为 XbXb,因为 q 小于 1,所以 q 2 小于 q,即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同理,由于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显性伴性遗传病,所以在男性中 XDY 为患者频率为 1-q,在女性中,基因型 XDXD 和 XDXd 均为患者,频率为 1=q2,由于 q 2 小于 q,所以(1-q 2 )大于(1-q),因此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九、阐述自交繁殖的遗传效应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答:自交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自交使基因快速纯合,杂合体迅速减少,以 至趋于零,最后,纯合体的频率分别等于它们相应的基因频率。并且,自交降低群体基因 型值的平均值。自交对群体均值的影响程度与近交系数、显性程度以及基因频率三个因 素呈正比,自交还可以使群体发生分化。在育种过程中,自交加选择是提高杂种优势的重 要手段。通过人工选择,可以选择保留理想的纯合体,淘汰不理想的纯合体。自交可以较 快地加大群体间的基因频率差异,因而也成为提高杂种优势的有利手段。 十、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简述杂交水稻研究和利用的 现状。 答:我国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在袁隆平教授的主持下研究成功的。他提出了通过选育 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利用水稻的杂种优 势,打破了“水稻等白花受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和技
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突破:20世纪50年代矮杆水稻的培育成功,将水稻单产由每公6000kg提高到7500kg左右:70年代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将单产水平提高到9000kg左右: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突破,即“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把株型育种和远源杂种优势结合起来,可以使单产水平提高到12000kg以上。我国目前杂交稻的种植量占水稻种植的50%,杂交稻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六成以上。(李雅轩答)1994年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体:在生物的群体中,会偶尔发现某些个体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一条染色体,也就是其染色体数为2n+1,因而称之为三体。2.三联体:贮存在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给蛋白质,mRNA与蛋白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遗传密码子来实现的。mRNA上每3个核苷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3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子,也叫三联体。3三倍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凡是细胞核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三倍体。4.双单倍体:体细胞中既含有某一物种的配子染色体,又含有另一物种配子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双单倍体。5.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这样,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形成n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双价体。6.双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植物在受精前有一个授粉过程,就是指成熟的花粉粒落在雌蕊柱头上。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发芽,形成花粉管,穿过花柱、子房和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延伸时,营养核走在两个精核的前端。花粉管进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同时另一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7.基因组: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8,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基因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能根据表现型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9.遗传学图: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定律,我们可以把每个连锁群画成一个连锁图,称遗传学图。这种图是大量实验材料的简明总结,是以后实验工作和育种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10.细胞学图:把遗传分析和细胞学观察结合起来,就可把决定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某一染色体的某一区域,这样作成的图称为细胞学图。1l.母性影响:通常正交雌AAX雄aa或反交雌aaX雄AA,子代的表型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两亲在核基因的贡献上是相等的,子代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在同一环境下表型是一样的。可是有时两种交配的结果并不相同,子代的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表型一样,这种现象叫做母性影响。母性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仅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一种是持久的,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细胞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是它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另一类遗传现象。这种遗传现象并不是
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突破:20 世纪 50 年代矮杆水稻的培育成功,将水稻单产由 每公顷 6000 kg 提高到 7500 kg 左右;70 年代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将单产水平提高到 9000 kg 左右;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突破,即“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把株型育种和远源 杂种优势结合起来,可以使单产水平提高到 12000 kg 以上。我国目前杂交稻的种植量 占水稻种植的 50%,杂交稻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李雅轩答) 1994 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三体:在生物的群体中,会偶尔发现某些个体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 多一条染色体,也就是其染色体数为 2n+1,因而称之为三体。 2.三联体:贮存在 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 mRNA 传递给蛋白质,mRNA 与蛋白质 之间的联系是通过遗传密码子来实现的。mRNA 上每 3 个核苷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 上的一个氨基酸,这 3 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子,也叫三联体。 3.三倍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 色体组,凡是细胞核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三倍体。 4.双单倍体:体细胞中既含有某一物种的配子染色体,又含有另一物种配子染色体的 个体称为双单倍体。 5.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这样,原 来 是 2n 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形成 n 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 色体叫双价体。 6.双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植物在受精 前有一个授粉过程,就是指成熟的花粉粒落在雌蕊柱头上。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发 芽,形成花粉管,穿过花柱、子房和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延伸时,营养核走在两个精核 的前端。花粉管进入胚囊—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两个精核与花粉 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同时 另一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7.基因组: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8.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基因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是 生物体内的遗传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能根据表现型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 9.遗传学图: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定律,我们可以把每个连锁群画成一个 连锁图,称遗传学图。这种图是大量实验材料的简明总结,是以后实验工作和育种工作的 重要参考资料。 10.细胞学图:把遗传分析和细胞学观察结合起来,就可把决定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某 一染色体的某一区域,这样作成的图称为细胞学图。 11.母性影响:通常正交雌 AA×雄 aa 或反交雌 aa×雄 AA,子代的表型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两亲在核基因的贡献上是相等的,子代的基因型都是 Aa,所以在同一环境下. 表型是一样的。可是有时两种交配的结果并不相同,子代的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 而和母亲的表型一样,这种现象叫做母性影响。母性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仅影响 子代个体的幼龄期;一种是持久的,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 细胞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是它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另一类遗传现象。这种遗传现象并不是
由手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而是由于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决定的。12.细胞质遗传:遗传研究发现,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质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中。但是原核生物和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之外,还有另一类称为附加体和共生体的细胞质颗粒。它们是细胞的非固定成分,并且也能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是它们并不是细胞生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常把上述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统称为细胞质基因组。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13.染色质:细胞核中大多数地方充满了核液,其中有一种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这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呈现为形状清晰的染色体。染色质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是纤细的丝状结构,故亦称为染色质线。它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其中DNA的含量约占染色质重量的30%~40%,是最重要的遗传物质。组蛋白是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它与DNA的含量比率大致相等,是很稳定的,在染色质结构上具有决定的作用。14.染色粒: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结构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每条染色单体包括一条染色线以及位于线上许多染色很深、颗粒状的染色粒。染色粒的大小不同,在染色线上存在一定的排列顺序,一般认为它们就是由于染色质线反复盘绕卷缩形成的。15.条件致死突变: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成活,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致死的突变。16.平衡致死品系:致死基因不能以纯合状态保存,因为纯合个体是致死的,所以只有以杂合状态保存。这种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永久杂种,也叫做平衡致死品系。17.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随机遗传漂变或简称为遗传漂变。18.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的大小,它用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来表示,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19.基因转换:基因转换是指在碱基替换时,嘌呤由嘌呤代替,嘧啶由啶代替。20,交换: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合现象。到粗线期形成二价体,进入,双线期可在二价体之间的某些区段出现交叉,这些交叉现象标志看各对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间发生了交换。二、在下列表中,是某种植物五组不同交配的结果,写出在每一交配组合中亲本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
由于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而是由于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决定的。 12.细胞质遗传:遗传研究发现,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质 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中。但是原核生物和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之外,还 有另一类称为附加体和共生体的细胞质颗粒。它们是细胞的非固定成分,并且也能影响 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是它们并不是细胞生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常把上述所有细胞 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统称为细胞质基因组。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 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 13.染色质:细胞核中大多数地方充满了核液,其中有一种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 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这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呈现为形状 清晰的染色体。染色质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是纤细的丝状结构,故 亦称为染色质线。它是 DNA 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其中 DNA 的含量约占染色质重量的 30%~40%,是最重要的遗传物质。组蛋白是与 DNA 结合的碱性蛋白,它与 DNA 的含 量比率大致相等,是很稳定的,在染色质结构上具有决定的作用。 14.染色粒: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结构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每条染 色单体包括一条染色线以及位于线上许多染色很深、颗粒状的染色粒。染色粒的大小不 同,在染色线上存在一定的排列顺序,一般认为它们就是由于染色质线反复盘绕卷缩形成 的。 15.条件致死突变: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成活,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致死的突变。 16.平衡致死品系:致死基因不能以纯合状态保存,因为纯合个体是致死的,所以只有 以杂合状态保存。这种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永久杂种,也叫 做平衡致死品系。 17.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 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随机遗传漂变或简称为遗 传漂变。 18.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的大小,它用遗传方差在总方 差中所占的比值来表示,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19.基因转换:基因转换是指在碱基替换时,嘌呤由嘌呤代替,嘧啶由嘧啶代替。 20.交换:在减数分裂前期 I 的偶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合现象。到 粗线期形成二价体,进入,双线期可在二价体之间的某些区段出现交叉,这些交叉现象标志 着各对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间发生了交换。 二、在下列表中,是某种植物五组不同交配的结果,写出在每一交配组合中亲本植株 最可能的基因型
F代数目亲本类型紫茎缺刻叶紫茎卵形叶绿基缺刻叶绿基卵形叶3215107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10133102649712紫茎缺刻叶×紫茎卵形叶21912075722300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2312404100紫茎缺刻叶×绿茎卵形叶3872705912863777紫茎卵形叶×绿基缺刻叶答:如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紫茎和绿茎的一对基因,B和b分别表示控制缺刻叶和卵形叶的一对基因,则每一交配组合中亲本植株中最可能的基因型如下:F,代数目和比例亲本类型和基因型紫茎缺刻叶紫茎卵形叶绿茎缺刻叶绿茎卵形叶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215101331021017(AaBb)×(aaBh)(3AaB_)(1Aabh)(3aaB_)(1aabb)2191649712紫茎缺刻叶×紫茎卵形叶2075(AaBb)×(Aabb)(3A_B6)(3A_66)(1laaBb)(laabb)0072232312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AaB_)(AABb)x(aaBb)(1Aabb)0紫茎缺刻叶×绿茎卵形叶404138720(AaBB)×(aabb)(1AaBb)(laaBb)紫茎卵形叶×绿茎缺刻叶705912863777(1AaBb)(laaBb)(laabb)(Aabb)×(aaBb)(1Aabb)三、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提出哪些假设,才从性状传递的分析中推导出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举出三个实例,说明在解释复杂遗传现象时这些假设的局限性。答: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以下假设,才从性状传递的分析中推导出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遗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2)每个植株内有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花冠颜色,另一对控制种子形状….·每个植株有许多遗传因子,都是成对的。3)每一生殖细胞(花粉或卵细胞)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雄性生殖细胞,一个来自母本雌性生殖细胞。5)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即分离),分别进入生殖细胞中。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答:如用 A 和 a 分别表示控制紫茎和绿茎的一对基因,B 和 b 分别表示控制缺刻叶 和卵形叶的一对基因,则每一交配组合中亲本植株中最可能的基因型如下: 三、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提出哪些假设,才从性状传递的分析中推导出遗传因子 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举出三个实例,说明在解释复杂遗传现象时这些假设的 局限性。 答: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以下假设,才从性状传递的分析中推导出遗传因子 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遗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2)每个植株内有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花冠颜色,另一对控制种子形状.每个植株有 许多遗传因子,都是成对的。 3)每一生殖细胞(花粉或卵细胞)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雄性生殖细胞,一个来自母本雌性生殖细胞。 5)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即分离),分别进入生殖细胞中。形成 的生殖细胞只得到每对因子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