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巩固提高和调整转 型的发展阶段。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由传统单一的花 卉种植业向花卉加工业和花卉服务业延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花 卉产业链。 第一节主要成就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花卉产业规模稳步发展,生产格局基本形 成,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市场建设初具规模,花文化日趋繁荣,对外 合作不断扩大,对于绿化美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 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稳步发展 据统计,201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91.76万公顷,销售额862.00 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6.2倍和5.4倍。江苏、河南花卉种植面积超 过10万公顷,分别达到11.57万公顷和10.61万公顷;广东、江苏的 花卉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分别为110.80亿元和104.86亿元,实现了 历史性跨越。 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了以云南、辽宁、广东等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福 建、云南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
1 第一章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巩固提高和调整转 型的发展阶段。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由传统单一的花 卉种植业向花卉加工业和花卉服务业延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花 卉产业链。 第一节 主要成就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花卉产业规模稳步发展,生产格局基本形 成,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市场建设初具规模,花文化日趋繁荣,对外 合作不断扩大,对于绿化美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 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稳步发展 据统计,2010 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 91.76 万公顷,销售额 862.00 亿元,分别是 2000 年的 6.2 倍和 5.4 倍。江苏、河南花卉种植面积超 过 10 万公顷,分别达到 11.57 万公顷和 10.61 万公顷;广东、江苏的 花卉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分别为 110.80 亿元和 104.86 亿元,实现了 历史性跨越。 二、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了以云南、辽宁、广东等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福 建、云南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
川、湖南、安徽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浙 江、江苏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为主 的花卉种苗产区,以辽宁、云南、福建等省为主的花卉种球产区,以 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湖南、四川、 河南、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区、市)为主的食用药 用花卉产区,以黑龙江、云南、新疆等省(区)为主的工业及其他用 途花卉产区,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设施花卉产区 同时,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楚雄、金华的茶花,长春的君子兰, 漳州的水仙,鄢陵、北碚的蜡梅等特色花卉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科技创新得到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省级以上花卉科研机构100多个,设置 观赏园艺和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100多所,花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 万人。成立了“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国家花卉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花卉新品种选育及商品化栽 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 与微型化生产技术”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植物 新品种权保护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有259个,其中由我国自主培育的有 中国红’月季、‘风华绝代’菊花等 四、市场建设初具规模 据统计,2010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865个。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 易中心、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江苏武进夏溪花木市场等已经成为全国 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花卉市场。全国现有花店近8万家,网络花店2000
2 川、湖南、安徽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浙 江、江苏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为主 的花卉种苗产区,以辽宁、云南、福建等省为主的花卉种球产区,以 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湖南、四川、 河南、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区、市)为主的食用药 用花卉产区,以黑龙江、云南、新疆等省(区)为主的工业及其他用 途花卉产区,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设施花卉产区。 同时,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楚雄、金华的茶花,长春的君子兰, 漳州的水仙,鄢陵、北碚的蜡梅等特色花卉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科技创新得到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省级以上花卉科研机构 100 多个,设置 观赏园艺和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 100 多所,花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16 万人。成立了‚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国家花卉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花卉新品种选育及商品化栽 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 与微型化生产技术‛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植物 新品种权保护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有 259 个,其中由我国自主培育的有 ‘中国红’月季、‘风华绝代’菊花等。 四、市场建设初具规模 据统计,2010 年全国有花卉市场 2865 个。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 易中心、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江苏武进夏溪花木市场等已经成为全国 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花卉市场。全国现有花店近 8 万家,网络花店 2000
多家,还有一大批具有我国特色的批零兼营花店分布在各大批发市场 随着产业发展,花卉营销手段不断出新:北京世纪奥桥园艺中心、浙 江虹越园艺等为代表的时尚花卉超市和花园中心不断涌现,以长沙都 市花乡、成都春天花坊等为代表的连锁花店开始形成,网络花店、鲜 花速递和花卉租摆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出现。 五、花文化日趋繁荣 以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文化内涵,将花卉主题 展览展示与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使赏花为主题 的旅游市场逐年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进入新世纪以来, 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和全国性花事活动,主要有:沈阳、西安世界园 艺博览会,北京和上海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广州亚洲杯插花花 艺大赛,重庆亚太兰花大会,广东顺德、四川成都、北京顺义和山东 潍坊中国花卉博览会,沈阳和西安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重点城市和 重点花卉产区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花卉主题活动。 六、对外合作不断扩大 2010年,全国花卉出口4.63亿美元,是2000年的18倍。云南 广东、福建已成为主要出口花卉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日本、荷兰、韩 国、美国、新加坡及泰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开拓澳洲、 东欧、东盟、中东和中亚等花卉出口的新兴市场。 中国花卉协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先后成为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 (AIPH)、世界月季协会联盟(WFRS)、国际茶花协会(ICS)、亚洲花店 协会(AFA)会员单位,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通过中国花卉协会的中介作
3 多家,还有一大批具有我国特色的批零兼营花店分布在各大批发市场。 随着产业发展,花卉营销手段不断出新:北京世纪奥桥园艺中心、浙 江虹越园艺等为代表的时尚花卉超市和花园中心不断涌现,以长沙都 市花乡、成都春天花坊等为代表的连锁花店开始形成,网络花店、鲜 花速递和花卉租摆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出现。 五、花文化日趋繁荣 以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文化内涵,将花卉主题 展览展示与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使赏花为主题 的旅游市场逐年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进入新世纪以来, 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和全国性花事活动,主要有:沈阳、西安世界园 艺博览会,北京和上海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广州亚洲杯插花花 艺大赛,重庆亚太兰花大会,广东顺德、四川成都、北京顺义和山东 潍坊中国花卉博览会,沈阳和西安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重点城市和 重点花卉产区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花卉主题活动。 六、对外合作不断扩大 2010 年,全国花卉出口 4.63 亿美元,是 2000 年的 18 倍。云南、 广东、福建已成为主要出口花卉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日本、荷兰、韩 国、美国、新加坡及泰国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开拓澳洲、 东欧、东盟、中东和中亚等花卉出口的新兴市场。 中国花卉协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先后成为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 (AIPH)、世界月季协会联盟(WFRS)、国际茶花协会(ICS)、亚洲花店 协会(AFA)会员单位,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通过中国花卉协会的中介作
用,吸引了一大批境外花卉企业落户国内,促成了一批国内花卉企业 到国外投资兴业
4 用,吸引了一大批境外花卉企业落户国内,促成了一批国内花卉企业 到国外投资兴业
第二节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我国主要商品花卉品种、栽培技术和资材等基本依赖进口,花卉 种质资源保护不力,开发利用不足,科研、教学与生产脱节现象仍然 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花卉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 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不高 我国花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专业化、标准化、规模 化程度较低;花卉产品质量不高,单位面积产值较低;产品出口量较 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花卉市场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 花卉物流装备技术落后,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花卉物流企业发展 滞后,税费负担过重。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是行业管理缺位。花卉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国家和地 方政府部门大多没有专门的花卉行业管理机构;花卉行业组织不健全, 无专职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办公场所现象突出,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凝聚力与影响力不够 二是扶持政策缺乏。对花卉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技术研 发等公益性事业扶持不够;对市场建设、物流配送、社会化服务等产 业基础性建设缺乏支持;对花卉品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创建
5 第二节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我国主要商品花卉品种、栽培技术和资材等基本依赖进口,花卉 种质资源保护不力,开发利用不足,科研、教学与生产脱节现象仍然 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花卉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 二、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不高 我国花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专业化、标准化、规模 化程度较低;花卉产品质量不高,单位面积产值较低;产品出口量较 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花卉市场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 花卉物流装备技术落后,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花卉物流企业发展 滞后,税费负担过重。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行业管理缺位。花卉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国家和地 方政府部门大多没有专门的花卉行业管理机构;花卉行业组织不健全, 无专职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办公场所现象突出,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凝聚力与影响力不够。 二是扶持政策缺乏。对花卉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技术研 发等公益性事业扶持不够;对市场建设、物流配送、社会化服务等产 业基础性建设缺乏支持;对花卉品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