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草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理想的国际 储各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 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 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 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美元为中心 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 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 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 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20.试述歌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1958年欧共体诞生起至1979年欧洲货币 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 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至1989年《德 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 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1989年《德洛尔报告》的提出起延续至 2001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年4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获准实施。 《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 行固定汇率
(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理想的国际 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 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 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 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美元为中心 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 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 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 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2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 1958 年欧共体诞生起至 1979 年欧洲货币 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 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 1979 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至 1989 年《德 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 年 3 月 13 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 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 1989 年《德洛尔报告》的提出起延续至 2001 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 年 4 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获准实施。 《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 行固定汇率
2)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决定 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此外,《马约》 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正式定 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 4)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之 后自行撤销。 5)1999年1月1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 “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 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区11国将把总共700亿的现金欧元投入流通领域,在 至当年6月30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到2002年7月1日欧元 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1山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 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机构的欧洲 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章重要概念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 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 性安排。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 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 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 形式提供的信用
2)1991 年 12 月,欧共体 12 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决定 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此外,《马约》 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 年 12 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正式定 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 1999 年 1 月 1 日准时启动。 4)1998 年 6 月 1 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之 后自行撤销。 5)1999 年 1 月 1 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 “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 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区 11 国将把总共 700 亿的现金欧元投入流通领域,在 至当年 6 月 30 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到 2002 年 7 月 1 日欧元 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 11 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 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机构的欧洲 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章重要概念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 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 性安排。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 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 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 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 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它指国 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 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其实质是 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 消费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 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 要手段之一。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 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可 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或金脸 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 的一种信用形式。这种信用形式一般采用货币贷款方式,并事先指定了贷款货币的用途。它 不享受出口信贷优惠,所以贷款利率要比出口信贷高。 国际粗:国际租赁是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根据租赁的 目的和投资加收方式,可将其分为金融租赁(Financial Lease)和经营租赁(Operating Credit)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 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 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所谓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 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银行票据:银行票据是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 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它指国 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 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其实质是 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 消费。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 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 要手段之一。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 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可 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或金融 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 的一种信用形式。这种信用形式一般采用货币贷款方式,并事先指定了贷款货币的用途。它 不享受出口信贷优惠,所以贷款利率要比出口信贷高。 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是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根据租赁的 目的和投资加收方式,可将其分为金融租赁(Financial Lease)和经营租赁(Operating Credit)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 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 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所谓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 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银行票据:银行票据是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的票据。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银行承兑。 背书: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是转让票据 权利的重要方式。背书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 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背书。 承兑: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 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 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股票持有人即为公司的 投资者,即股东。 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债券 按发行者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信贷资金:信贷资金指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以偿还为条件的供借贷使用的货 币资金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间接融资:间接脸资指通过金融中介组织间接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即资金供给者 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需求者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构 成了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间接债权债务关系。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 金脸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 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 的一系列合约。 远期:远期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 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 期货: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 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 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期权: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 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 掉期:掉期是一种由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
的票据。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银行承兑。 背书: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是转让票据 权利的重要方式。背书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 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背书。 承兑: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 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 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股票持有人即为公司的 投资者,即股东。 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债券 按发行者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信贷资金:信贷资金指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以偿还为条件的供借贷使用的货 币资金。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中介组织间接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即资金供给者 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需求者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构 成了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间接债权债务关系。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 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 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 的一系列合约。 远期:远期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 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 期货: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 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 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期权: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 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 掉期:掉期是一种由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
信贷资金运动:信贷资金是以偿还为条件供借贷使用的资金。信贷资金的集聚、分配 和再分配即循环运转的活动,构成了信贷资金的运动。 信贷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 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利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素取的)报酬。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单利: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 算,通称“利滚利”。 终值:终值也称本利和或到期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出每期 的利息,将其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的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F=P (1+i)N 现值: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间的终值在现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1+i)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 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费雪效应:费雪效应(isher Effect)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 动的效应。如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 价格(利率)上升。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 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 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问题。“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 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 目标。 信贷配给:所谓信贷配给,这里是指在给定银行贷款利率和出现超额资金需求的情况 下,银行采用非利率手段拒绝部分贷款需求
信贷资金运动:信贷资金是以偿还为条件供借贷使用的资金。信贷资金的集聚、分配 和再分配即循环运转的活动,构成了信贷资金的运动。 信贷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 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利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单利: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 算,通称“利滚利”。 终值:终值也称本利和或到期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出每期 的利息,将其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的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F=P(1+i)N 现值: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间的终值在现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F P= ———— (1+i)N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 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费雪效应: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 动的效应。如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 价格(利率)上升。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 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 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问题。“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 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 目标。 信贷配给:所谓信贷配给,这里是指在给定银行贷款利率和出现超额资金需求的情况 下,银行采用非利率手段拒绝部分贷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