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 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 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 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初语七上教案第10页共65页
初语七上教案·第 10 页 共 65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 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 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 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它 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 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 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探究文本 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研讨与练习一) 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 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6、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 生:男女结合 初语七上教案第11页共65页
初语七上教案·第 11 页 共 65 页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它 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 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 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 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 P148 研讨与练习一) 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 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6、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 生:男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