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的发现 I德国冶金学家Adolf Martens(I850-! 1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i !中发现。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 1发现的. 11895年法国人F.Osmond为纪念i A.Martens,把这种组织命名为马氏I i体(Martensite)。 Adolf Martens(1850-191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olf Martens(1850-1914) 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 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 中发现。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 发现的. 1895 年 法 国 人 F.Osmond 为纪念 A.Martens,把这种组织命名为马氏 体(Martensite)。 马氏体的发现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图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1878年发表了《铁的显微镜研究》 http://www.bam.de/de/ueber uns/geschichte/adolf martens.htm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bam.de/de/ueber_uns/geschichte/adolf_martens.htm 1878年发表了《铁的显微镜研究》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20世纪20年代:碳在o-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20世纪50年代: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相变的 产物。 !20世纪60-70年代:母相无扩散的、以惯习面为不变 !平面的切变共格的相变产物。 Christian[1965]:马氏体相变是“军型相变”(相比 扩散相变:民事型相变); ayman[1970]:小以晶体学特征来定义马氏体。 Olson,Cohen,.Clapp[1979]:“马氏体相变为点阵 发生畸变、实际为无扩散的结构相变,它以切变为主、 !并具有形状改变,相变中应变能控制动力学和形态”。 12002年出版GB7232-1999:钢铁或非铁合全中通过无 !扩散切变共格型转变(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产物。 ·一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世纪20年代:碳在-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20世纪50年代: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相变的 产物。 20世纪60-70年代:母相无扩散的、以惯习面为不变 平面的切变共格的相变产物。 Christian[1965]:马氏体相变是“军型相变”(相比 扩散相变:民事型相变); Wayman[1970]:以晶体学特征来定义马氏体。 Olson, Cohen, Clapp[1979]: “马氏体相变为点阵 发生畸变、实际为无扩散的结构相变,它以切变为主、 并具有形状改变,相变中应变能控制动力学和形态”。 2002年出版GB7232-1999:钢铁或非铁合金中通过无 扩散切变共格型转变(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产物。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⑧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 徐祖耀定义马氏体相变: 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和非均匀的)、由此 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 形核-长大型的相变。 |徐祖耀定义马氏体: 马氏体是冷却时马氏体相变的产物;其逆相变也往 往是马氏体型的(钢中马氏体经如热时往往分解出碳化 物,逆相变被掩盖,属倒外情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祖耀.马氏体一百年.上海金属,1995,17(6):1-6.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徐祖耀定义马氏体相变: 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和非均匀的)、由此 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 形核-长大型的相变。 徐祖耀定义马氏体: 马氏体是冷却时马氏体相变的产物;其逆相变也往 往是马氏体型的(钢中马氏体经加热时往往分解出碳化 物,逆相变被掩盖,属例外情况) 徐祖耀. 马氏体一百年. 上海金属, 1995, 17(6):1-6. 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