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的发展 20年代开始,汽巴公司开始了有关三聚氨氰染料的研究,这 种染料的性能优于所有直接染料,其中特别是 Chloratine Fast Bue8G引入注目。它是将一个含有胺基的蓝色染料与带有三 聚氯氰环的黄色染料组成为绿色调的内分子组合,即 N N OCH OH NH NH一 NHCOCH3 O2N SO3H H3c HO3S SO3H Chloratine Fast Blue 8G
活性染料的发展 20年代开始,汽巴公司开始了有关三聚氯氰染料的研究,这 种染料的性能优于所有直接染料,其中特别是Chloratine Fast Blue 8G引入注目。它是将一个含有胺基的蓝色染料与带有三 聚氯氰环的黄色染料组成为绿色调的内分子组合,即 Chloratine Fast Blue 8G N N N O2N N SO3H N N N OCH3 H3C HO3S SO3H OH NH NH NHCOCH3 Cl
1923年,汽巴公司发现了酸性一氯均三嗪染料染于羊毛上, 能获得高的湿牢度。这是染料与羊毛上的伯胺基或亚胺基形成 羊毛-染料共价键结合的结果,从而在1953年发明了 Cabala Bril型的染料。同时,在1952年,赫斯特公司亦在硏究乙烯 砜基团的基础上,生产了用于羊毛的活性染料,即 Remalan。 但是这两类染料,当时并不很成功。这些研究却引起卜内门公 司拉蒂( Rattee和斯蒂芬( Stephen)的兴趣,他们从研究羊毛活 性染料和三聚氯氰的反应活泼性转到了染纤维素纤维的活性染 料,并在1956年终于生产了第一个棉用商品活性染料,称为普 施安( Procion),即现在的二氯均三嗪染料
1923年,汽巴公司发现了酸性一氯均三嗪染料染于羊毛上, 能获得高的湿牢度。这是染料与羊毛上的伯胺基或亚胺基形成 羊毛-染料共价键结合的结果,从而在1953年发明了Cibalan Brill 型的染料。同时,在1952年,赫斯特公司亦在研究乙烯 砜基团的基础上,生产了用于羊毛的活性染料,即Remalan。 但是这两类染料,当时并不很成功。这些研究却引起卜内门公 司拉蒂(Rattee)和斯蒂芬(Stephen)的兴趣,他们从研究羊毛活 性染料和三聚氯氰的反应活泼性转到了染纤维素纤维的活性染 料,并在1956年终于生产了第一个棉用商品活性染料,称为普 施安(Procion),即现在的二氯均三嗪染料
1957年,卜内门公司又开发了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称 Procion h。这是因为二氯均三嗪型虽然反应活泼性高,但容 易水解,只适合于低温染色,而一氯均三嗪型活泼性低,稳定 性则较好,更适合于高温染色与印花。 1958年,赫斯特公司又将乙烯砜基活性染料成功地用于纤 维素纤维的染色,称之谓雷玛唑( Remazol)染料。 1959年山德士公司和嘉基公司分别正式生产了另一种活性 基团的染料,即三氯嘧啶型,前者商品名为黛棉丽 ( Drimarene),后者称丽阿通( Reacton)。1971年又在这 一基础上开发出性能更好的二氟一氯嘧啶型活性染料。 196年,汽巴公司硏制岀一种以a-溴代丙烯酰胺的活性 染料,它在羊毛染色上具有较好的性能,这为以后在羊毛上采 用高牢度的染料奠定了基础
1957年,卜内门公司又开发了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称 Procion H。这是因为二氯均三嗪型虽然反应活泼性高,但容 易水解,只适合于低温染色,而一氯均三嗪型活泼性低,稳定 性则较好,更适合于高温染色与印花。 1958年,赫斯特公司又将乙烯砜基活性染料成功地用于纤 维素纤维的染色,称之谓雷玛唑(Remazol)染料。 1959年山德士公司和嘉基公司分别正式生产了另一种活性 基团的染料 , 即 三 氯 嘧 啶 型 , 前 者 商 品 名 为 黛 棉 丽 (Drimarene),后者称丽阿通(Reacton)。1971年又在这 一基础上开发出性能更好的二氟一氯嘧啶型活性染料。 1966年,汽巴公司研制出一种以a-溴代丙烯酰胺的活性 染料,它在羊毛染色上具有较好的性能,这为以后在羊毛上采 用高牢度的染料奠定了基础
1972年,卜内门公司又在一氯三嗪型活性染料基础上研制 出具有双活性基团的染料,即 Procion he。这类染料在与棉纤 维的反应性、固色率等性能方面又有进一步的改进。 1976年,卜内门公司又生产了一类以膦酸基为活性基团的 染料,它可以在非碱条件下和纤维素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特 别适合于和分散染料同浴染色或同浆印花,商品名称为普施安 。说明活性染料的应用已渗透到化纤混纺产品的领域。 1980年,日本住友公司在乙烯砜型 Sumifix染料基础上又 开发出乙烯砜与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团的染料,不仅固色率有 所提高,而且具有优异的坚牢度。 1984年日本化药公司又在化纤混纺染色方面取得进展,研 制出一种商品名为卡雅赛隆( Kayacelon)的活性染料,是在均 三嗪环的基础上加入菸酸取代基。它可以在高温和中性条件下 和纤维素纤维起共价键反应,因而特别适合用于分散/活性染」 料高温高压浴染色法的染棉混纺织物
1972年,卜内门公司又在一氯三嗪型活性染料基础上研制 出具有双活性基团的染料,即Procion HE。这类染料在与棉纤 维的反应性、固色率等性能方面又有进一步的改进。 1976年,卜内门公司又生产了一类以膦酸基为活性基团的 染料,它可以在非碱条件下和纤维素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特 别适合于和分散染料同浴染色或同浆印花,商品名称为普施安 T。说明活性染料的应用已渗透到化纤混纺产品的领域。 1980年,日本住友公司在乙烯砜型Sumifix染料基础上又 开发出乙烯砜与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团的染料,不仅固色率有 所提高,而且具有优异的坚牢度。 1984年日本化药公司又在化纤混纺染色方面取得进展,研 制出一种商品名为卡雅赛隆(Kayacelon)的活性染料,是在均 三嗪环的基础上加入菸酸取代基。它可以在高温和中性条件下 和纤维素纤维起共价键反应,因而特别适合用于分散/活性染 料高温高压一浴染色法的染涤/棉混纺织物
1958~1965年我国主要生产X型、K型和KD型共3个品种。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相继发展了KN型和M型活性染料。70 年代中期开发了含膦酸基的新的P型活性染料。80年代初期又 开发了含氟氯嘧啶的F型活性染料以及含甲基牛磺酸乙基砜的 W型毛用活性染料。近年又开发出KE型、R型(含菸酸取代基) 及含二氯喹嘌啉的E型活性染料,约11个大类、150个品种, 产品基本上满足国内印染工业的需要,并且每年有大量出口。 在新的研究领域,如双分子活性染料、毛用活性染料,涤棉混 纺一浴一步高温高压法用染料等方面,均进行了与生产密切结 合的研究
1958~1965年我国主要生产X型、K型和KD型共33个品种。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相继发展了KN型和M型活性染料。70 年代中期开发了含膦酸基的新的P型活性染料。80年代初期又 开发了含氟氯嘧啶的F型活性染料以及含甲基牛磺酸乙基砜的 W型毛用活性染料。近年又开发出KE型、R型(含菸酸取代基) 及含二氯喹噁啉的E型活性染料,约11个大类、150个品种, 产品基本上满足国内印染工业的需要,并且每年有大量出口。 在新的研究领域,如双分子活性染料、毛用活性染料,涤棉混 纺一浴一步高温高压法用染料等方面,均进行了与生产密切结 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