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 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 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12.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 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 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 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 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13.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 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 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 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 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 么样,确实不好说 14.卜式牧羊 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 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 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 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 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 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15.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 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 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 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12.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 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 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 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 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13.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 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 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 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 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 么样,确实不好说。 14.卜式牧羊 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 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 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 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 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 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15.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 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
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 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 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 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 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16.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 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 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岀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 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 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 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 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 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17.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 研学问。当时,程颢(ha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 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 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 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 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 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 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 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 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 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16.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 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 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 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 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 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 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 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17.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 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 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 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 40 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 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 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 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 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 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 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 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 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18.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 谏君主。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 叫锄麑(n1),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 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 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 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弟子规》中 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 不要不伦不类。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 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19.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査(zha)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 干粮,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 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 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 说: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 盗的行为。 20.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 “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晩上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 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了。所以,多说话有什么 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ing)巧 意思是说:人平时不要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 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 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 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 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18.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 谏君主。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 叫锄麑(ní),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 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 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 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弟子规》中 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 不要不伦不类。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 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19.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查(zhā)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 干粮,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 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 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 说: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 盗的行为。 20.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 “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 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了。所以,多说话有什么 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ìng)巧。” 意思是说:人平时不要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
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说话的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 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21.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 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 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智戆小语】: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 误把谣言当真。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 妄加揣测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22.失人之察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 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 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 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 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 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 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 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要切记:了 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说话的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 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21.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 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 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智慧小语】: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 误把谣言当真。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 妄加揣测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22.失人之察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 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 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 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 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 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 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 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要切记:了 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一定。不要认为 自己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一已之见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 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23.黄州菊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 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 昨晩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暗笑当 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 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 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 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 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 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 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 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 地道歉认错。 【智慧小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每个人其实都是渺小的。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在不了解事情 真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 24.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 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 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 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 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 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 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 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 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 了怒气
【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一定。不要认为 自己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一己之见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 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23.黄州菊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 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 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暗笑当 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 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 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 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 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 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 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 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 地道歉认错。 【智慧小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每个人其实都是渺小的。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在不了解事情 真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 24.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 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 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 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 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 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 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 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 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 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