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2016一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 授课班级: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5-1,2班 任课教师: 王开勇副教授 农学院资环系生态教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石河子大学教案 2016— 2017 学年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 环境监测 授 课 班 级: 农业资源与环境 2015-1,2 班 任 课 教 师: 王开勇 副教授 农学院资环系生态教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教师姓名 王开勇 职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 资环系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 总学时 32 授课班级 农资 2015-1,2 授课地点 C307,C408 授课时间 1-10周,周二,周四 《环境监测》课程主要学习: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物 噪声、放射性、室内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以及监 测方案设计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 课程目标 监测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适用范围等 培养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 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环境监测可培养学 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和严谨作风,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新能力。 教材及主 《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美]罗杰N里夫著;张 要参考书 勇译,化工出版社,2009 章节名称 学时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0.5学时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0.5学时 第三节环境标准 0.5学时 第四节环境监测分析的发展趋势 0.5学时 第二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学时 第一节概述 0.2学时 第二节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0.2学时 第三节监测数据统计处理 1学时 第四节实验室质量控制 0.5学时 第五节环境标准物质 0.1学时
教师姓名 王开勇 职 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 资环系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 总学时 32 授课班级 农资 2015-1,2 授课地点 C307,C408 授课时间 1-10 周, 周二,周四 课程目标 《环境监测》课程主要学习: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物、 噪声、放射性、室内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以及监 测方案设计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 监测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适用范围等, 培养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 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环境监测可培养学 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和严谨作风,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新能力。 教材及主 要参考书 《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美] 罗杰 N·里夫 著;张 勇 译,化工出版社,2009 章 节 名 称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四节 环境监测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第三节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 第四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五节 环境标准物质 2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2 学时 0.2 学时 0.2 学时 1 学时 0.5 学时 0.1 学时
第三章水和废水监测 7学时 第一节水体污染监测概述 1学时 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学时 第三节水样的采集保存 1学时 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0.5学时 第五节水样物理指标的测定 0.5学时 第六节水样化学指标的测定 2学时 第七节底质监测 0.5学时 第八节活性污泥性质测定 0.5学时 第四章大气污染监测 7学时 第一节大气及大气污染 0.5学时 第二节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1学时 第三节大气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1.5学时 第四节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2学时 第五节工业烟道气的监测 2学时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监测 3学时 第一节固体废物概述 0.5学时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0.5学时 第三节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0.5学时 第四节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监测 0.5学时 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1学时 第六章土壤质量监测 3学时 第一节士壤基本知识 0.5学时 第二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0.5学时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0.5学时
第三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 水体污染监测概述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保存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 第五节 水样物理指标的测定 第六节 水样化学指标的测定 第七节 底质监测 第八节 活性污泥性质测定 第四章 大气污染监测 第一节 大气及大气污染 第二节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第三节 大气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第五节 工业烟道气的监测 第五章 固体废弃物监测 第一节 固体废物概述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第三节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第四节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监测 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六章 土壤质量监测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7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2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7 学时 0.5 学时 1 学时 1.5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3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1 学时 3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第六章土壤质量监测 3学时 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0.5学时 第五节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1学时 第七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4学时 第一节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5学时 第二节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学时 第三节生物污染监测 1学时 第四节 生态监测 0.5学时 第八章噪声监测 2学时 第一节 噪声的概述 0.5学时 第二节 噪声的物理量度和生理量度 0.5学时 第三节噪声的的污染监测 1学时 第九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1学时 第一节概述 0.2学时 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 0.5学时 第三节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0.3学时 第十章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1学时 第一节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0.3学时 第二节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0.3学时 第三节遥感监测技术 0.2学时 第四节简易监测方法 0.2学时
第六章 土壤质量监测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第七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第四节 生态监测 第八章 噪声监测 第一节 噪声的概述 第二节 噪声的物理量度和生理量度 第三节 噪声的的污染监测 第九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第三节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第十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第一节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三节 遥感监测技术 第四节 简易监测方法 3 学时 0.5 学时 1 学时 4 学时 1.5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0.5 学时 2 学时 0.5 学时 0.5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0.2 学时 0.5 学时 0.3 学时 1 学时 0.3 学时 0.3 学时 0.2 学时 0.2 学时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专业:衣业资源与环境 章节名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第三节监测数据统计 处理第四节实验室质量控制第五节环境标准物质 课堂教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特点,了解环境监测技 目的 术的发展,明确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教学内容 内容顺序 教学时间分) 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 开课引言 10 通过《寂静的春天》和阿斯旺大坝案例由环境科学行 及学时分 题引出环境监测课程的意义。 环境监测 6 借助P印t通过常见城市环境质量预报理解环境监测 配 概念、目的 概念内涵,引出环境监测目的和特点等。 与分类 提出问题:常见的检测目的有哪些?有学生参与进行 总结 明定义】 学科性质 10 好 比较科学与技术的差别,明确环 及任务 监测课 程的性 及任务 环境监测 由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我国八项管理制度,癌症村 原则、特点 例,分析保障环境安全的相关原则。分析案例,引导 学生总结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 提问:我国20世纪50、80年底和现阶段主要的环境 发展 污染问题,进而揭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与环境污 通过室内污染案例,对比分析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的 联系、风 特占。讲 步明确两考的内场。 10 污染物 发展趋势 0 借助图片形象地展示不同监测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的 及环境标 发展趋势,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应用。 准 结 串讲主要内容,布置复习思考题。 重点、难 重点:环境监测和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监测的任务、分类和原则;环境监测分 点 析方法的要求及监测技术概况;环境标准的分级与分类。 以及对策 对策:借助图片和具体示例,重点讲授,反复强调 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提问.引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兴拇。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于图 和手段 片,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渊源及推动力量、农产品质量标 准及其特殊性。通过反复强调和布置复习思考题巩固重点教学内容。 作业、思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 分类和特点。 2.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考题 3.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课后记 运用图片、案例和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按照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做到 了突出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保证了教学效果。课堂纪律好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第三节 监测数据统计 处理 第四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五节 环境标准物质 课堂教学 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特点,了解环境监测技 术的发展,明确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教学内容 及学时分 配 内容顺序 教学时间(分) 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 开课引言 10 通过《寂静的春天》和阿斯旺大坝案例由环境科学问 题引出环境监测课程的意义。 环境监测 概念、目的 与分类 15 借助 PPt 通过常见城市环境质量预报理解环境监测 概念内涵,引出环境监测目的和特点等。 提出问题:常见的检测目的有哪些?有学生参与进行 分类,总结归纳,教师阐明定义。 学 科 性 质 及任务 10 引起学生好奇心,比较科学与技术的差别,明确环境 监测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环 境 监 测 原则、特点 10 由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我国八项管理制度,癌症村案 例,分析保障环境安全的相关原则。分析案例,引导 学生总结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 境 监 测 发展 10 提问:我国 20 世纪 50、80 年底和现阶段主要的环境 污染问题,进而揭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与 环 境 污 染联系、区 别 10 通过室内污染案例,对比分析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的 特点,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内涵。 环 境 优 先 污染物 10 由“红心鸭蛋”引出环境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的内 涵。 发 展 趋 势 及 环 境 标 准 10 借助图片形象地展示不同监测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应用。 总结 5 串讲主要内容,布置复习思考题。 重点、难 点 以及对策 重点:环境监测和环境标准的概念; 环境监测的任务、分类和原则;环境监测分 析方法的要求及监测技术概况;环境标准的分级与分类。 对策:借助图片和具体示例,重点讲授,反复强调 教学方法 和手段 通过课堂提问,引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于图 片,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渊源及推动力量、农产品质量标 准及其特殊性。通过反复强调和布置复习思考题巩固重点教学内容。 作业、思 考题 1.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和特点。 2.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3.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课后记 运用图片、案例和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按照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做到 了突出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保证了教学效果。课堂纪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