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稻生产概况 2002年世界水稻生产统计 Source: FAO Stat web site Region Area Production Yield m na m tons t/ha Asia 13082 523.030 4.00 (889%) 90.7%) America 7.03 31.725 4.51 (4.8%) 5.5%) Africa 8.55 17.034 1.99 (58)% (3.0%) World 14714 576.280 3.92
二、水稻生产概况 ▪ (一)世界水稻生产及其发展 ▪ 全世界约有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亚 洲稻谷消费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国和 印度水稻收获面积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一半, 稻谷总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56.5%。 ▪ 世界各大洲均有水稻栽培,主要集中在亚洲, 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美洲约占 4%,非洲约占3%,欧洲和大洋洲各占1%以 下
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成就 及稻作科学的发展 从1949年至今,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以下 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从1949年~1961年, 此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大力开展以治水、改 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单 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 革,并推广了有关先进栽培技术,对提高水 稻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成就 及稻作科学的发展 ▪ 从1949年至今,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以下 三个发展时期。 ▪ 第一个发展时期 是从1949年~1961年, 此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大力开展以治水、改 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单 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 革,并推广了有关先进栽培技术,对提高水 稻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发展时期是从1962年~1979年, 此时期的发展特点是: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 良品种,并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 术,在改革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 了双季稻生产。因提高单产而增产的比重占 居了主导地位,说明良种配良法在发展水稻 生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 第二个发展时期 是从1962年~1979年, 此时期的发展特点是: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 良品种,并采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 术,在改革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 了双季稻生产。因提高单产而增产的比重占 居了主导地位,说明良种配良法在发展水稻 生产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发展时期是从1980年至今,此时期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配制了一系列高 产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与此同时,由 过去只注重单一栽培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 利用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规律,在不同生态 条件下,创建了一些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 模式,对提高水稻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 第三个发展时期 是从1980年至今,此时期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配制了一系列高 产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与此同时,由 过去只注重单一栽培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 利用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规律,在不同生态 条件下,创建了一些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 模式,对提高水稻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 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18°9N), 北至黑龙江黑河地区(52°29N),东至台湾, 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东南沿海潮田, 高达2600m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 我国稻作区划即以自然生态环境、品种类型、 栽培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6个 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 区)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 ▪ 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18°9′N), 北至黑龙江黑河地区(52°29′N),东至台湾, 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东南沿海潮田, 高达2 600m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 我国稻作区划即以自然生态环境、品种类型、 栽培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6个 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