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 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 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 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 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 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 亚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 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 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 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 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 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 、 “惟陈 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 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 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 作者简介
题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 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 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 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 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 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 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 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 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 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 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 作“叙”或“引” 。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 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 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 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 题解
背景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 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 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 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 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 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 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辨解,同某些嫉 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 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 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 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 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 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 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 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 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 阳 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 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 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 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背景
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 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昊 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 的《张巡传》。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 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但可惜 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 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原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 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 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 的《张巡传》。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 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但可惜 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 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