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信息资源的测度 方法—“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 丰裕系数模型: R=RI+R2 ⊙R: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R1: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R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3.5 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信息资源的测度 方 法——“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 丰裕系数模型: R = R1 + R2 ⊙ R: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 R1: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 R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该模型选择数据库资源、专利商标资源、图书报刊资 源和视听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基本要素。并认为这 四类信息资源基本上表达了信息资源的范畴和内容。 即:RI=(P1+P2+P3+P4)/M ⊙P1:数据库的数量 ⊙P2: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 ⊙P3:图书报刊出版数量 ⊙P4:视听产品生产数量 M: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
§3.5 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 该模型选择数据库资源、专利商标资源、图书报刊资 源和视听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基本要素。并认为这 四类信息资源基本上表达了信息资源的范畴和内容。 即: R1 = ( P1 + P2 + P3 + P4 ) / M ⊙ P1:数据库的数量 ⊙ P2: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 ⊙ P3:图书报刊出版数量 ⊙ P4:视听产品生产数量 M: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
§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该模型将信息资源的传播、存储和处理能力称为信息 资源的发展潜力。 即:R2=(S1+S2) ⊙Sl: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包括人均计算机、文 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通信设施 等的拥有量。) ⊙S2: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包括测度范围内的识 字率、教育机构普及率、科研机构普及率、政府部门 人数和咨询机构人数等)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校度
§3.5 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 该模型将信息资源的传播、存储和处理能力称为信息 资源的发展潜力。 即: R2 = ( S1 + S2 ) ⊙ S1: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包括人均计算机、文 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通信设施 等的拥有量。) ⊙ S2: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包括测度范围内的识 字率、教育机构普及率、科研机构普及率、政府部门 人数和咨询机构人数等)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校度
§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信息化理论与测度 1.信息化: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 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 变的过程。 内涵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产业及信息咨 询服务业高度发达和完善 外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2.信息化测度的经典理论: A.[美国]波拉特模型 B.[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
§3.5 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二、信息化理论与测度 1. 信息化: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 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 变的过程。 内涵——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产业及信息咨 询服务业高度发达和完善; 外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2. 信息化测度的经典理论: A. [美国]波拉特模型 B. [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
§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A.波拉特模型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 主要观点: ①经信息产业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 区分了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 ※一级信息部门:面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 门。构成社会信息市场的主体。 ※二级信息部门:提供的信息产品仅供内部消费。为 政府或非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信息的部门。 ②提出衡量信息产业规模的两个指数:信息部门增加 值占GDP的比重和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 的比重
§3.5 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A. 波拉特模型——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 主要观点: ①经信息产业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 区分了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 ※一级信息部门:面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 门。 构成社会信息市场的主体。 ※二级信息部门:提供的信息产品仅供内部消费。为 政府或非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信息的部门。 ②提出衡量信息产业规模的两个指数:信息部门增加 值占GDP的比重和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 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