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土瓶、水、瓶、水、 士粒 含水率 平均 质量 土、玻璃 玻璃片总 比重 含水率 备注 土样 盒 片总重量 (g) (g) (g) (g) (%) (%) (5)= 编号 (1) (2) (3) (4) 0)(4)-] (6) 42)-( 密度试验 SL237004-1999 1定义和适用范围 1.0.1土的密度是土的单位体积质量。 1.0.2本试验对一般粘质土,宜采用环刀法。土样易碎裂,难以切削,可用蜡封法。 2引用标准 GB/T15406一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经一篇:室内土工仪器。 SD191一86《切士环刀》。 SL110一95《切土环刀校验方法》。 3环刀法 3.1仪器设备 3.1.1环刀:尺寸参数应符合GB/T15406一94的4.1.1.1规定。 3.1.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1g:称量200g,分度值0.01g
土样 编号 盒 号 湿土 质量 (g) 瓶、水、 土、玻璃 片总重量 (g) 瓶、水、 玻璃片总 重 量 (g) 土粒 比重 (g) 含 水 率 (%) 平 均 含水率 (%) 备注 (1) (2) (3) (4) (5)= (4)(2) (3) (1) (4) 1 − − -1 (6) 密 度 试 验 SL237—004—1999 1 定义和适用范围 1.0.1 土的密度是土的单位体积质量。 1.0.2 本试验对一般粘质土,宜采用环刀法。土样易碎裂,难以切削,可用蜡封法。 2 引 用 标 准 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经一篇:室内土工仪器。 SD191—86《切土环刀》。 SL110—95《切土环刀校验方法》。 3 环 刀 法 3.1 仪器设备 3.1.1 环刀:尺寸参数应符合 GB/T15406—94 的 4.1.1.1 规定。 3.1.2 天平:称量 500g,分度值 0.1g;称量 200g,分度值 0.01g
3.1.3其他: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3.2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验 3.2.1天平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3.2.2环刀应按SL110一95规定进行校验。 3.3操作步骤 3.3.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其两端,将环刀内壁涂 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3.3.2用切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 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取剩余的代表性土样测 定含水率。 3.3.3擦净环刀外壁称量。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一等量环刀,可直接称出湿土质量。 准确至0.1g。 3.3.4按式(3.3.4-1)、式(3.3.4-2)计算密度及干密度: m 9=V (3.3.4-1) p1+0.01@ (3.3.4-2) 式中p一一密度,g/m': p一一干密度,g/m: m一—湿土质量,g: V一一环刀容积,cm: 一含水率,%。 计算至0.01g/cm 3.3.5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 值。 3.4记录 3.4.1本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3.4.1。 表3.4.1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 工程名称 试验者 钻孔编号」 土样说明 计算者 试验日期 校核者」
3.1.3 其他: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3.2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验 3.2.1 天平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3.2.2 环刀应按 SL110—95 规定进行校验。 3.3 操作步骤 3.3.1 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其两端,将环刀内壁涂 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3.3.2 用切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 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取剩余的代表性土样测 定含水率。 3.3.3 擦净环刀外壁称量。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一等量环刀,可直接称出湿土质量。 准确至 0.1g。 3.3.4 按式(3.3.4-1)、式(3.3.4-2)计算密度及干密度: ρ= V m (3.3.4-1) ρ= 1+ 0.01 (3.3.4-2) 式中 ρ——密度,g/㎝ 3; ρd——干密度,g/㎝ 3; m——湿土质量,g; V——环刀容积,㎝ 3; ω——含水率,%。 计算至 0.01g/cm3 3.3.5 本试验需进行 2 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取其算术平均 值。 3.4 记录 3.4.1 本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 3.4.1。 表 3.4.1 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 工程名称 试验者 钻孔编号 土样说明 试验日期 校核者 计算者
湿土 体积 湿密度 含水率 干密度 平均 质量 干密度 试样 土样 环刀 (g/cm) (g) (cm) (g/cm) (%) g/cm 5= (1) (2) (3)- (4) 3) (6) 编号 类别 (2) 1+0.01(4) 4蜡封法 4.1仪器设备 4.1.1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1g。 4.1.2其他:切土刀、蜡、烧杯、细线、针等。 4.2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核。 4.2.1.天平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4.3操作步骤 4.3.1切取约30cm的试样,消去松浮表土及尖锐棱角后,系于细线上称量,准确至 0.1g,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43.2持线将试样徐徐浸入刚过熔点的蜡中,待全部沉浸后,立即将试样提出。检查 涂在试样四周的蜡中有无气泡存在。若有,则应用热针刺破,并涂平孔口。冷却后, 称土加蜡质量,准确至0.1g。 4.3.3用线将试样吊在天平一端,并使试样浸没于纯水中称量,准确至0.1g,见图 4.3.3。测记纯水的温度。 4.3.4取出试样,擦干蜡表面的水分后再称量1 次,检查试样中是否有水浸入,如有水浸入,应 重做。 4.3.5按式(4.3.5-1)和式(4.3.5-2)计算湿 密度及干密度: p= m (4.3.5-1) m-m2 m-m P. P. 图4.3.3天平 1一水杯:2一蜡封试样: 3一细线:4一砝码
试样 编号 土样 类别 环刀 号 湿土 质量 (g) 体积 (cm3 ) 湿密度 (g/cm 3) 含水率 (%) 干密度 (g/cm3) 平 均 干密度 (g/cm3) (1) (2) (3)= (2) (1) (4) 5= 1 0.01(4) (3) + (6) 4 蜡 封 法 4.1 仪器设备 4.1.1 天平:称量 500g,分度值 0.1g。 4.1.2 其他:切土刀、蜡、烧杯、细线、针等。 4.2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核。 4.2.1. 天平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4.3 操作步骤 4.3.1 切取约 30cm 3 的试样,消去松浮表土及尖锐棱角后,系于细线上称量,准确至 0.1g,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4.3.2 持线将试样徐徐浸入刚过熔点的蜡中,待全部沉浸后,立即将试样提出。检查 涂在试样四周的蜡中有无气泡存在。若有,则应用热针刺破,并涂平孔口。冷却后, 称土加蜡质量,准确至 0.1g。 4.3.3 用线将试样吊在天平一端,并使试样浸没于纯水中称量,准确至 0.1g,见图 4.3.3。测记纯水的温度。 4.3.4 取出试样,擦干蜡表面的水分后再称量 1 次,检查试样中是否有水浸入,如有水浸入,应 重做。 4.3.5 按式(4.3.5-1)和式(4.3.5-2)计算湿 密度及干密度: ρ= n m m m m t − − 1 − 2 m1 (4.3.5-1) 图 4.3.3 天平 1—水杯;2—蜡封试样; 3—细线;4—砝码
p:1+0.01o (4.3.5-2) 式中p一一密度,g/cm: p一一干密度,g/cm: 界限含水率试验 SL237007-1999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0.1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 态。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缩限是细粒土从半固体状态继续蒸发水分过渡到固体状态时体积不再收缩的界限含水 率。 1.0.2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上的液限、塑限和缩限,划分土类、计算塑性指数, 供设计、施工使用。各项含水率的测定按SL237一003一1999《含水率试验》的烘干法 进行。 1.0.3本规程适用于粒径小于0.5m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朋于千土质量5%的土。 2引用范围 GB/T15406一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一篇:室内土工仪器。 一扁:室内土工仪器。 GB7961一87《碟式液限仪》。 SL113一95《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校验方法》。 SL237—003一1999《含水率式验》」 SL237-004-1999《密度试验》. 3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3.1仪器设备 3.1.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1圆锥仪:锥质量为76g,锥角30。 2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百分表式。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
ρd= 1+ 0.01 (4.3.5-2) 式中 ρ——密度,g/㎝ 3; ρd——干密度,g/㎝ 3; 界限含水率试验 SL237—007—1999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0.1 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 态。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缩限是细粒土从半固体状态继续蒸发水分过渡到固体状态时体积不再收缩的界限含水 率。 1.0.2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上的液限、塑限和缩限,划分土类、计算塑性指数, 供设计、施工使用。各项含水率的测定按 SL237—003—1999《含水率试验》的烘干法 进行。 1.0.3 本规程适用于粒径小于 0.5mm 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朋于干土质量 5%的土。 2 引 用 范 围 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一篇:室内土工仪器。 一扁:室内土工仪器。 GB7961—87《碟式液限仪》。 SL113—95《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校验方法》。 SL237—003—1999《含水率试验》。 SL237—004—1999《密度试验》。 3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3.1 仪器设备 3.1.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1 圆锥仪:锥质量为 76g,锥角 300。 2 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百分表式。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
3.1.3。 3测定仪的基本参数应符合GB/T15406—944.1.1.2的规定。 3.1.2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3.1.3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1.4其他:烘箱、干燥缸、铝盘、调土刀、筛(孔 径0.5mm), 凡士林等。 3.2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标准 3.2.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标准应按SL113一95 规定的校验方法 进行。 3.22天平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图3.1.1光电式液塑限联合 测定仪示意图 3.3操作步骤 3.3.1液限、塑限联合试验,原则上采用天然含 :7-机壳:8 水率的土样制备试样,但也允许用风干士制备试 13-升降台:14水平浪 样。 3.3.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士样时,应剔除大于0.5mm的颗粒,然后分别按接近液限 塑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静置时间可视原含水率的大 小而定。 3.3.3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3份,分别放入 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达到本规程3.3.2中所述的含水率,调成 均匀土膏,然后放入密封的保温缸中,静置24h。 3.3.4将制备好的土音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 3.3.5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润滑油脂,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对 于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提起锥杆,用旋钮固定)。 3.3.6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游标尺或百分表读数调零)。调节升降座,使 圆锥仪锥角接触试样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内(游标式或百分表式用 手扭动旋钮,松开锥杆),经5s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然后取出试样杯,取10g 以上的试样2个,测定含水率。 3.3.7按本规程3.3.4~3.3.6的规定,测试其余2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3.4计算和制图 3.4.1按式(3.4.1)计算含水率: m-1×100 (3.4.1)
3.1.3。 3 测定仪的基本参数应符合 GB/T15406—94 4.1.1.2 的规定。 3.1.2 试样杯:直径 40~50mm;高 30~40mm。 3.1.3 天平:称量 200g,分度值 0.01g。 3.1.4 其他:烘箱、干燥缸、铝盘、调土刀、筛(孔 径 0.5mm), 凡士林等。 3.2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标准 3.2.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标准应按 SL113—95 规定的校验方法 进行。 3.2.2 天平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3.3 操作步骤 3.3.1 液限、塑限联合试验,原则上采用天然含 水率的土样制备试样,但也允许用风干土制备试 样。 3.3.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 0.5mm 的颗粒,然后分别按接近液限、 塑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静置时间可视原含水率的大 小而定。 3.3.3 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 0.5mm 筛的代表性土样约 200g,分成 3 份,分别放入 3 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达到本规程 3.3.2 中所述的含水率,调成 均匀土膏,然后放入密封的保温缸中,静置 24h。 3.3.4 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 3.3.5 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润滑油脂,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对 于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提起锥杆,用旋钮固定)。 3.3.6 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游标尺或百分表读数调零)。调节升降座,使 圆锥仪锥角接触试样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内(游标式或百分表式用 手扭动旋钮,松开锥杆),经 5s 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然后取出试样杯,取 10g 以上的试样 2 个,测定含水率。 3.3.7 按本规程 3.3.4~3.3.6 的规定,测试其余 2 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3.4 计算和制图 3.4.1 按式(3.4.1)计算含水率: ω= −1 md m ×100 (3.4.1) 图 3.1.1 光电式液塑限联合 测定仪示意图 1-水平调节螺丝;2-控制开关;3-指示灯; 4-零线调节螺丝;5-反光镜调节螺丝;6-屏 幕;7-机壳;8-物镜调节螺丝;9-电磁装置; 10-光源调节螺丝;11-光源;12-圆锥仪; 13-升降台;14-水平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