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土壤环境保护 提示:土壤环境保护设计的内容有:土地次生潜育化、浸没、盐碱化、沼泽化、沙化及土 地污染等。土地次生潜育化、浸没、盐碱化与地下水位升高有关 沼泽化与积水有关,都可采用人工渠系排水,增强土壤傍側渗漏,切断库水向土内渗 使水分迅速排除,降低地下水位,并同时排除盐分。产生上述影响的水稻土或其它 土地,如有排涝要求,可结合排涝设计一并解决。 土地沙化可种植适生植被固土、固沙。土壤污染通常有污水进入灌区或农药化肥用 量不当,可切断污水进入灌区和对农药、化肥用量进行控制 5.3.1土地次生潜育化、浸没、盐碱化、沼泽化、内涝预防进行排水设计 (1)核实渗漏量: (2)拟定设计洪水标准和当地暴雨洪水标准 (3)计算当地径流和上游的坡面径流 (4)根据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傍测渗漏要求,拟定沟、渠各断面底部高程、沟、渠 比降及出口断面的控制水位; (5)拟定沟、渠、泵站、排水闸等的总体布置,提出主要设计参数,绘制布置图 (6)拟定所需设备及金属构件 (7)计算工程量 (8)制定实施计划 (9)费用概算 532种植适生草、树、固土、固沙设计 (1)利用大比例图现场察勘,核实湖泊消落区和脱水河段可能出现沙化的面积 (2)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树种、草种 (3)计划种子、树苗数量及来源,如在当地培育需拟定培育措施 (4)拟定种草、种树的种植措施; (5)提出管理方案 (6)拟定实施计划及试点计划(需要时) (7)费用概算。 533对土壤污染的预防 提示:如灌溉工程的取水口、泵站在脱水河段、季节性脱水河段内,因水量减少 污染物浓度增加,对灌区土壤可能造成污染,可从水质达标处理、控制取 水时间、迁移取水口或泵站位置等措施(参见5.10.4),并对选定方案提 出设计:对于计划利用废水灌溉的工程,应对可行性作充分论证:属移民 增加,对土地利用压力增加,可能会出现农药、化肥污染的土壤,需根据
11 5.3 土壤环境保护 提示:土壤环境保护设计的内容有:土地次生潜育化、浸没、盐碱化、沼泽化、沙化及土 地污染等。土地次生潜育化、浸没、盐碱化与地下水位升高有关, 沼泽化与积水有关,都可采用人工渠系排水,增强土壤傍侧渗漏,切断库水向土内渗漏, 使水分迅速排除,降低地下水位,并同时排除盐分。产生上述影响的水稻土或其它 土地,如有排涝要求,可结合排涝设计一并解决。 土地沙化可种植适生植被固土、固沙。土壤污染通常有污水进入灌区或农药化肥用 量不当,可切断污水进入灌区和对农药、化肥用量进行控制。 5.3.1 土地次生潜育化、浸没、盐碱化、沼泽化、内涝预防进行排水设计 (1) 核实渗漏量; (2) 拟定设计洪水标准和当地暴雨洪水标准; (3) 计算当地径流和上游的坡面径流; (4) 根据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傍测渗漏要求,拟定沟、渠各断面底部高程、沟、渠 比降及出口断面的控制水位; (5) 拟定沟、渠、泵站、排水闸等的总体布置,提出主要设计参数,绘制布置图; (6) 拟定所需设备及金属构件; (7) 计算工程量; (8) 制定实施计划; (9) 费用概算。 5.3.2 种植适生草、树、固土、固沙设计 (1) 利用大比例图现场察勘,核实湖泊消落区和脱水河段可能出现沙化的面积; (2)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树种、草种; (3) 计划种子、树苗数量及来源,如在当地培育需拟定培育措施; (4) 拟定种草、种树的种植措施; (5) 提出管理方案; (6) 拟定实施计划及试点计划(需要时); (7) 费用概算。 5.3.3 对土壤污染的预防 提示:如灌溉工程的取水口、泵站在脱水河段、季节性脱水河段内,因水量减少, 污染物浓度增加,对灌区土壤可能造成污染,可从水质达标处理、控制取 水时间、迁移取水口或泵站位置等措施(参见 5.10.4),并对选定方案提 出设计;对于计划利用废水灌溉的工程,应对可行性作充分论证;属移民 增加,对土地利用压力增加,可能会出现农药、化肥污染的土壤,需根据
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环境容量计算,提出农药、化肥的种类及用量控制要求。 54陆生植物保护 提示:陆生植物保护设计的内容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保护,可采取移栽 引种繁植:成片经济林、用材林、农作物、草场等保护,可引进适生种类 改良、更新及引水灌溉或结合库周水土保持进行人工造林 54.1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移栽、引种繁殖设计 (1)移栽、引种繁殖地点论证; (2)拟定移栽、引种繁殖规模 (3)场地整合规划; (4)拟定苗木繁殖的技术措施及培育管理措施; (5)移栽、幼苗营造的技术要求及管理 (6)实施计划及试点(或试验)计划(需要时) (7)移栽、引种繁殖、试点费用概算 542江河、水库岸边防护林带营造,原有经济林和用材林因受影响对林种改造等,需进行 设计 (1)拟定防护林带的营造范围: (2)用大比例图进行现场察勘,确定营造或品种改良的面积 (3)对营造或改造的树种进行论证; (4)根据当地条件对林种布置作出规划,提出布置图 (5)论证营造方式 (6)拟定种苗培育规模及培育措施 (7)拟定营造的技术措施 (8)拟定实施计划,原有林的利用计划,试点计划(需要时) (9)幼林管理及林业经营管理; (10)费用概算 543因光、热、降水、地下水、湿度等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牧草生长,需引进农作物品种、 草种时,应进行的设计。 (1)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论证 (2)拟定种植范围 (3)耕地及草场整治措施 (4)农作物栽培及田间管理措施,牧草种植及管理措施;
12 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环境容量计算,提出农药、化肥的种类及用量控制要求。 5.4 陆生植物保护 提示:陆生植物保护设计的内容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保护,可采取移栽、 引种繁植;成片经济林、用材林、农作物、草场等保护,可引进适生种类 改良、更新及引水灌溉或结合库周水土保持进行人工造林等。 5.4.1 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移栽、引种繁殖设计 (1) 移栽、引种繁殖地点论证; (2) 拟定移栽、引种繁殖规模; (3) 场地整合规划; (4) 拟定苗木繁殖的技术措施及培育管理措施; (5) 移栽、幼苗营造的技术要求及管理; (6) 实施计划及试点(或试验)计划(需要时); (7) 移栽、引种繁殖、试点费用概算。 5.4.2 江河、水库岸边防护林带营造,原有经济林和用材林因受影响对林种改造等,需进行 设计 (1) 拟定防护林带的营造范围; (2) 用大比例图进行现场察勘,确定营造或品种改良的面积; (3) 对营造或改造的树种进行论证; (4) 根据当地条件对林种布置作出规划,提出布置图; (5) 论证营造方式; (6) 拟定种苗培育规模及培育措施; (7) 拟定营造的技术措施; (8) 拟定实施计划,原有林的利用计划,试点计划(需要时); (9) 幼林管理及林业经营管理; (10) 费用概算 5.4.3 因光、热、降水、地下水、湿度等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牧草生长,需引进农作物品种、 草种时,应进行的设计。 (1) 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论证; (2) 拟定种植范围; (3) 耕地及草场整治措施; (4) 农作物栽培及田间管理措施,牧草种植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