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杜牧 【作者介绍】 见《清明》 【解题】 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 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 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注评】 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笼:笼罩。寒水:清冷的河水。月:月光。沙: 沙滩。月光之下,烟水迷漾,风景如画。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泊:因天晩而抛锚停船。 秦淮:秦淮河上。近:靠近,接近。酒家:酒店。。叙事,补足前句,说明景色为夜泊所 见。引起下文,商女所唱,是近酒家所闻。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指以歌唱为生的乐妓 不知:不能理解,不懂。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乐妓 在酒店替人唱歌侑(you酒,从船中听去,有一段距离,故云隔江。犹:副词,还。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一天到 晩与狎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于亡国。据记载,歌词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 不复久”之句,时人以为不祥。《旧唐书音乐志一》:“前代兴亡,实由子乐。陈将亡也,为 《玉树后庭花》 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o明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 国之音,实际讽谕听歌之人,推而广之,慨叹当时风气 【译文】 烟霭笼罩着清冷江水,月光洒满滩头,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左近都是酒楼。 商女全然不懂国破家亡的深切痛苦, 隔着江水仍然能听到在唱后庭遗曲 【简析】 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至唐末杜 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如果说金陵在六朝时期的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常,那么秦 淮河的繁华不减,似乎又给人某种启示。《泊秦淮》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意 绪
泊秦淮 杜牧 【作者介绍】 见《清明》。 【解题】 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 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 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注评】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笼:笼罩。寒水:清冷的河水。月:月光。沙: 沙滩。○月光之下,烟水迷漾,风景如画。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 秦淮:秦淮河上。近:靠近,接近。酒家:酒店。 ○叙事,补足前句,说明景色为夜泊所 见。引起下文,商女所唱,是近酒家所闻。 商女不知亡国恨, 商女:指以歌唱为生的乐妓。 不知:不能理解,不懂。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江:乐妓 在酒店替人唱歌侑(yòu)酒,从船中听去,有一段距离,故云隔江。犹:副词,还。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一天到 晚与狎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于亡国。据记载,歌词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 不复久”之句,时人以为不祥。《旧唐书·音乐志一》:“前代兴亡,实由子乐。陈将亡也,为 《玉树后庭花》,……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 ○明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 国之音,实际讽谕听歌之人,推而广之,慨叹当时风气。 【译文】 烟霭笼罩着清冷江水,月光洒满滩头,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左近都是酒楼。 商女全然不懂国破家亡的深切痛苦, 隔着江水仍然能听到在唱后庭遗曲。 【简析】 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至唐末杜 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如果说金陵在六朝时期的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常,那么秦 淮河的繁华不减,似乎又给人某种启示。《泊秦淮》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意 绪
诗的首句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烟水迷蒙,风景如画。第二句叙事,补足前句, 说明景色为夜泊所见。又引起下文,说明商女所唱,是因为“近酒家才得以听到的。从时间 和逻辑顺序看,应该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处风景如画。作者在结构上来了个先写景, 后叙事,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为什么要把一个歌舞烟花之地描绘成和平宁静的 港湾呢?因为杜牧本是经邦济世之才,他承袭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遗风,“平生五色线,愿补舜 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他对政治、军事、财赋等方面的建议,未 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过,政治上的失意促成 了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的生活。于是秦淮河这一风流薮泽,在杜牧笔下 就成了风高浪险的仕途中的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忘怀世情的逍遥乡。这从一个侧面反 映出作者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之情 诗的后半是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乐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觞,所唱之歌恰是产 生于金陵的《玉树后庭花》。这是耐人寻味的。陈后主苟且偷安,荒淫误国,《玉树后庭花》 成了可耻结局的见证。诗人慨叹唐末的统治者对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训“哀之而不鉴之”,《玉 树后庭花》传唱不衰就是明证。诗人的心也为“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震动:不知亡国恨反倒少 一层痛苦,自己与商女相比,谁幸谁不幸真难定论。作者终于若有所悟:世事沧桑自有其规 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能做的事实在太有限,大半生热衷政治的结果是“可怜无补 费精神”。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后庭花 后庭花”作为花名,一指鸡冠花的一种。宋王灼《碧鸡漫志》说:“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 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一指雁来红。乐府清商曲 吴声歌曲有《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制,以曲中有“玉树流光照后庭”之句而得名。其辞轻荡, 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本诗“隔江犹唱后庭花”即指此。后又用作词牌和曲牌, 《春望》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 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 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
诗的首句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烟水迷蒙,风景如画。第二句叙事,补足前句, 说明景色为夜泊所见。又引起下文,说明商女所唱,是因为“近酒家”才得以听到的。从时间 和逻辑顺序看,应该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处风景如画。作者在结构上来了个先写景, 后叙事,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为什么要把一个歌舞烟花之地描绘成和平宁静的 港湾呢?因为杜牧本是经邦济世之才,他承袭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遗风,“平生五色线,愿补舜 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他对政治、军事、财赋等方面的建议,未 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过,政治上的失意促成 了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的生活。于是秦淮河这一风流薮泽,在杜牧笔下 就成了风高浪险的仕途中的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忘怀世情的逍遥乡。这从一个侧面反 映出作者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之情。 诗的后半是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乐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觞,所唱之歌恰是产 生于金陵的《玉树后庭花》。这是耐人寻味的。陈后主苟且偷安,荒淫误国,《玉树后庭花》 成了可耻结局的见证。诗人慨叹唐末的统治者对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训“哀之而不鉴之”,《玉 树后庭花》传唱不衰就是明证。诗人的心也为“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震动:不知亡国恨反倒少 一层痛苦,自己与商女相比,谁幸谁不幸真难定论。作者终于若有所悟:世事沧桑自有其规 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能做的事实在太有限,大半生热衷政治的结果是“可怜无补 费精神”。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后庭花 “后庭花”作为花名,一指鸡冠花的一种。宋王灼《碧鸡漫志》说:“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 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一指雁来红。乐府清商曲 吴声歌曲有《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制,以曲中有“玉树流光照后庭”之句而得名。其辞轻荡, 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本诗“隔江犹唱后庭花”即指此。后又用作词牌和曲牌。 《春望》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元年(756)8 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 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 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
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 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 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 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 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 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 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 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 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参考译文】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 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 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泊
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 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 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 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 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 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 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 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 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参考译文】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 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 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 泊 秦淮》
作者:杜牧 诗词:《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诗由安康网整理【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安康网整理【韵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 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评析:安康网整理【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 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 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 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 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浣溪沙 晏殊 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 杜牧 诗词: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诗由安康网整理【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 安康网整理【韵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评析: 安康网整理【评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 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 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 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 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公元991-1055)字同叔。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词人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 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 【字句浅释】 题解:这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流利圆转、明白如话,意蕴深广、富于 哲理。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于内涵而成为千古 名句 【全词串讲】 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天气,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象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 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 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 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 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 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 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 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 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 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 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 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2、含义相同。都是代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就是,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来这儿与朋友相聚,享 受田园风光。如果不是出于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又怎会说“还来就菊花呢”?自然是因为喜爱 农家生活,依依不舍矣
【作者简介】 晏殊 (公元 991-1055) 字同叔。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词人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 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 【字句浅释】 题解:这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流利圆转、明白如话,意蕴深广、富于 哲理。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于内涵而成为千古 名句。 【全词串讲】 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天气,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象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 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 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 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 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 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 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 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 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 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 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 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2、含义相同。都是代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就是,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来这儿与朋友相聚,享 受田园风光。如果不是出于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又怎会说“还来就菊花呢”?自然是因为喜爱 农家生活,依依不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