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21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试题 2008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外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20世纪初,“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两股文学思潮是同时存在的,并以“启蒙文学” 为核心形成了“ 2.从1898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始终是这时期文学最具普 遍意义的重要特征和中心主题。 3.胡适的《 》一文引发了一个小说和戏剧创作的“易卜生热”。 4“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共同为后来的“ ”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 重任。 5.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 上的突破 6.“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翻译者是林纾,又名 7.自抗战以后,中国文学就出现了“地区性”的特殊现象: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的文学,称 为“国统区文学”,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的文学,称为“ 8.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又称“ ” 派又称为“现代派”,既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又因他们的确是中国第一个 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10.“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 ”两大倾向。 11. 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 12.巴金的《灭亡》与《死去的太阳》、《 》可以称为“革命三部曲”。 13. 的独幕剧《孔雀东南飞》,运用佛洛伊德学说,探讨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 在的“寡妇情结”。 1284
试卷代号 :2212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 2008年 7月 题 号 }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题 1分,共 20分) 要求 :书写规范 ,不得有错别字。 1.在 20世纪初 ,“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两股文学思潮 是同时存在的 ,并以“启蒙文学” 为核心形成 了“ 2.从 1898年开始一直到 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 始终是这时期文学最具普 遍意义的重要特征和中心主题。 3.胡适的《 》一文引发了一个小说和戏剧创作的“易 卜生热”。 4.“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共 同为后来的“ ”承担起 了开路先锋的 重任。 5.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 上的突破。 6.“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 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 ,翻译者是林纤 ,又名 7.自抗战 以后 ,中国文学就 出现 了“地区性”的特殊现象 :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的文学,称 为“国统区文学”旧 本侵略军占领地区的文学,称为“ 8.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又称“ 9. _派又称为“现代派”,既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又因他们的确是中国第一个 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10.“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 ”两大倾向。 11. 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 12.巴金的《灭亡》与《死去的太阳》、《 》可以称为“革命三部 曲”。 13._ 的独幕剧《孔雀东南飞》,运用佛洛伊德学说,探讨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 在的“寡妇情结”。 1284
14.在赵树理小说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形 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 ”派或“山西派”。 15.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新时期话剧是《 》。 16.《金草地》是根据《 》改写的 17.评论家 称汪曾祺为“小悲小欢的写手”。 18.“回到事物本身”是 文学的主张 19. 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卜》。 20,孙光明为救村里一个八岁的男孩而死,这一细节出自小说《 》。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人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十七年文学”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文学() A,“抗战文学” B.“内战文学” C.“新中国文学” D.“文革文学” 2.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创作步履最为艰难是()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话剧 3.朱自清第一部专门的散文集是( A.《踪迹》 B.《背影》 C.《欧游杂记》 D.《伦教杂记》 4.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 B.许地山 C.郁达夫 ID.朱自清 5.以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20世纪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庐隐 D.冯沅君 6.下列回忆性散文集,作者为孙犁的作品是() A.《“牛棚”小品》 B.《云梦断忆》 C.《往事如烟》 D.《晚华集》 7.伤痕小说《班主任》的作者是( A.卢新华 B.金河 C.张弦 D.刘心武 1285
14.在赵树理小说影响下 ,马烽 、西戎 、束为 、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 的作家 ,形 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 ”派或“山西派”。 15.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新时期话剧是《 》。 16.《金草地》是根据《 》改写的。 .17.评论家 称汪曾祺为“小悲小欢的写手”。 18.“回到事物本身”是 文学的主张。 19. 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 卜》。 20.孙光明为救村里一个八岁的男孩而死 ,这一细节出 自小说《 》。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 1分,共 10分 ) 要求 :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l.“十七年文学”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文学( ) A.“抗战文学” B.“内战文学” C.“新 中国文学” D.“文革文学” 2.在新文学发展过程 中,创作步履最为艰难是( )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话剧 3.朱 自清第一部专门的散文集是( ) A.《踪迹》 B.《背影》 C.《欧游杂记》 ‘ D.《伦敦杂记》 4.小说《潘先生在难 中》的作者是( ) A.叶圣陶 B.许地山 C,郁达夫 D,朱 自清 5.以 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 20世纪抒情小说 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庐隐 I).冯沉君 6.下列回忆性散文集,作者为孙犁的作品是( ) A.《“牛棚”小品》 B.《云梦断忆 》 C.《往事如烟》 D.《晚华集》 7.伤痕小说《班主任 》的作者是( ) A.卢新华 B.金 河 c.张 弦 D.刘 心武 1285
8.被诗评家张柠称为“词语集中营”的诗是( A.《0档案》 B.《你见过大海》 C.《我和我》 D.《第三代诗人》 9,“周文祥”是小说( )的主人公。 A.《中国一九五七》 B.《叔叔的故事》 C.《革命时期的爱情》 D.《金草地》 10.汪曾祺反复改写过三遍的小说是( A.《老鲁》 B.《职业》 C.《受戒》 D.《异秉》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 1.“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穆旦诗歌《我》怎样表达了“残缺的我”的主题? 3.反思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要求: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 1.举例分析“狂人”形象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汪曾祺小说《受戒》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得 分 评卷人 五、作品赏析(25分) 要求: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 鲁迅的《伤逝》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都描写了“出走”的女性,主题都是婚恋,但内涵并不 相同。赏析子君与白流苏两个女性形象,说明两篇小说在内涵上的不同之处。 1286
8.被诗评家张柠称为“词语集中营”的诗是( A. (f 0档案》 C.《我和我》 9.“周文祥”是小说 ( )的主人公。 A.《中国一九五七》 C, K革命时期的爱情》 10.汪曾祺反复改写过三遍的小说是( ) A.《老鲁》 C.《受戒 》 《你见过大海》 《第三代诗人 》 《叔叔的故事》 《金草地 》 B. D .《职业 》 .《异秉》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 15分) 要求 :内容切题 ,要点完整 ,表达流畅。 l.“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穆旦诗歌《我》怎样表达 了“残缺的我”的主题? 3.反思文学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要求:概括准确 ,举例恰当,论述完备 ,逻辑明晰。 1.举例分析“狂人”形象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汪曾祺小说《受戒》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 得 分 评卷人 五、作品赏析(25分) 要求 :紧扣题 旨,论述合理 ,举例恰当,文从字顺 ,有个人见解 。 鲁迅的《伤逝》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都描写了“出走”的女性,主题都是婚恋,但内涵并不 相同。赏析子君与白流苏两个女性形象 ,说明两篇小说在内涵上的不 同之处。 1286
试卷代号:221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五四新文学传统 2.启蒙 3.易卜生主义 4.文学革命 5.题材 6.林琴南 7.沦陷区文学 8.新月诗派 9.新感觉 10.抒情 11.茅盾 12.新生 13.袁昌英 14.山药蛋 15.陈毅市长 16.金牧场 17.摩罗 18.寻根 19.莫言 20.在细雨中呼喊 1287
试卷代号 :221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 7月 一、填空题(每题 1分,共 20分) 说明 :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 1.五四新文学传统 2.启蒙 3.易 卜生主义 4.文学革命 5.题材 6.林琴南 7.沦陷区文学 8.新月诗派 9.新感觉 10.抒情 11.茅盾 12.新生 13.袁昌英 14.山药蛋 15.陈毅市长 16.金牧场 17.摩罗 18.寻根 19.莫言 20.在细雨中呼喊 1287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C 2.D 3.B 4.A 5.B 6.D 7.D 8.A 9.A 10.B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1分。 1.评分标准: 第一,散文真正实现了“化传统”。(1分) 第二,散文作家队伍庞大。(1分) 第三,散文读者对象广泛。(1分) 第四,散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 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接受,因而也极大地得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推动和促进。(2分) 2.评分标准: 《我》写出了现代社会个体命运的“残缺性”及孤独本性,是穆旦诗歌中现代意味最为强烈 的一首。(1分)) 全诗共四节,前两节通过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时间(“时流”)和空间(“子宫”),标明了“我”的 被锁闭状态:“锁在荒野里”。“我”不断挣扎,仍不能溶人历史和人群。(2分) 后两节通过“遇见”,表达了“冲出樊篱”的决心和向外发展的愿望,结果却是“更深的绝 望”,并由此揭示出人的两难境地。(2分) 3.评分标准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必然结果:伤痕暴露了,那么是谁造成了民族与个人的创伤?伤痕 文学把伤害罪名全都推给文革与四人帮的简单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尤其对那些亲历了整 个伤害过程,被完全改变了命运的中年作家来说,伤痕文学的诉说显得过于简单和轻巧。反思 文学应命而生。(3分) 反思文学的产生,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一大批冤假错案的平反纠 错,思想领域对极左路线的清算与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的讨论等等。(2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说明: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1288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C 2.D 3. I3 4,A 5.B 6.D 7.D 8.A 9.A lo. B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 15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 1分。 1.评分标准: 第一,散文真正实现了“化传统”。(1分) 第二,散文作家队伍庞大。(1分) 第三,散文读者对象广泛。(1分) 第四,散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 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接受,因而也极大地得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2分) 2.评分标准: C我》写出了现代社会个体命运的“残缺性”及孤独本性,是穆旦诗歌中现代意味最为强烈 的一首。(1分) 全诗共四节,前两节通过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时间(“时流”)和空间(“子宫”),标明了“我”的 被锁闭状态:“锁在荒野里”。“我”不断挣扎,仍不能溶人历史和人群。(2分) 后两节通过“遇见”,表达了“冲出樊篱”的决心和向外发展 的愿 望 ,结果却是“更 深 的绝 望”,并由此揭示出人的两难境地。(2分) 3.评分标准: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必然结果:伤痕暴露了,那么是谁造成了民族与个人的创伤?伤痕 文学把伤害罪名全都推给文革与四人帮的简单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尤其对那些亲历了整 个伤害过程,被完全改变了命运的中年作家来说,伤痕文学的诉说显得过于简单和轻巧 。反思 文学应命而生。(3分) 反思文学的产生,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一大批冤假错案的平反纠 错,思想领域对极左路线的清算与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的讨论等等。(2分) 四、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说明: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 2分。 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