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303325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96(第六学期:52学时:第七学期:44学时) 学分:6 适应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预备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等 教材: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学方法: 2.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实际工程的图解能力和综合运用技能 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学学生自觉遵守有关的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政策 2.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操作单元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适用范围等 3.能独立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操作和运行管理: 4.能独立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对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着重讲解各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注意联 系工程,以解决工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在具有工程设计 能力的教师辅导下完成设计任务。本课程安排两个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I):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I):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设计 3.实验:实验是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 应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本课程开设以下实验
教 学 大 纲 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303325 课程类型:必修 学 时:96(第六学期:52 学时;第七学期:44 学时) 学 分:6 适应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预备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等 教 材: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学方法; 2.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实际工程的图解能力和综合运用技能; 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学学生自觉遵守有关的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政策; 2.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操作单元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适用范围等; 3.能独立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操作和运行管理; 4.能独立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1.课堂讲授:对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着重讲解各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注意联 系工程,以解决工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在具有工程设计 能力的教师辅导下完成设计任务。本课程安排两个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I):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II):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设计; 3.实验:实验是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 应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本课程开设以下实验:
实验Ⅰ混凝沉淀试验 实验Ⅱ气浮试验 实验Ⅲ氧传递率试验 实验Ⅳ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处理试验 实验Ⅴ电渗析法处理含镍废水 实验Ⅵ臭氧氧化法脱色试验 4.考试:本课程的结业采用闭卷考试,命题依据本大纲,试题应覆盖面广、难易适当, 份量适中。 四、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 的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再生与排放、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区域 防治八个部分。总学时:%6学时,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I)(52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II) 44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水污染控制工程(I) (一)总论 授课内容 (1)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a.水资源 b.水污染及防治 (2)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a.废水、污染物与污染指标 b.废水水质、废水水质控制标准及控制途径 c.废水的预处理及废水处理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的必要性、基本原理;废水水质指标;废水水质控制标准 及控制途径;废水的预处理及废水处理系统 重点:废水水质、废水水质控制标准的变化:废水处理程度与废水水质标准的关系 难点:废水水质控制标准及控制途径:废水处理程度与废水水质标准的关系。 (二)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授课内容 (1)重力沉降法 a.概述 b.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
实验Ⅰ 混凝沉淀试验 实验Ⅱ 气浮试验 实验Ⅲ 氧传递率试验 实验Ⅳ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处理试验 实验Ⅴ 电渗析法处理含镍废水 实验Ⅵ 臭氧氧化法脱色试验 4.考试:本课程的结业采用闭卷考试,命题依据本大纲,试题应覆盖面广、难易适当, 份量适中。 四、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 的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再生与排放、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区域 防治八个部分。总学时:96 学时,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I)(52 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II) 44 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I) (一)总论 授课内容: (1)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a.水资源 b.水污染及防治 (2)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a.废水、污染物与污染指标 b.废水水质、废水水质控制标准及控制途径 c.废水的预处理及废水处理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的必要性、基本原理;废水水质指标;废水水质控制标准 及控制途径;废水的预处理及废水处理系统。 重点:废水水质、废水水质控制标准的变化;废水处理程度与废水水质标准的关系。 难点:废水水质控制标准及控制途径;废水处理程度与废水水质标准的关系。 (二)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授课内容: (1)重力沉降法 a.概述 b.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
c.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d.理想沉淀池 e.沉砂池 f.普通沉淀池 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2)混凝澄清法 a.胶体结构及脱稳机理 b.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混凝条件及混凝设备 d.混合、反应器及澄清设备 (3)浮力浮上法 a.隔油 b.气浮和浮选原理 压力溶气气浮及其系统设计 e.不溶态污染物的其它分离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不溶态污染物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对象: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沉降试 验设计和沉降曲线的绘制:;理想沉淀池;沉砂池、普通沉淀池的结构及工艺设计:浅层沉降 原理和斜板(管)沉淀池:胶体结构及脱稳机理: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混凝条件及混凝设 备;隔油池设计:压力溶气气浮原理、工艺流程及气浮池的设计。了解不溶态污染物的其它 分离方法。 重点:溶态污染物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对象:沉降试验设计和沉降曲线的绘 制:理想沉淀池:沉砂池、普通沉淀池的结构及工艺设计:浅层沉降原理和斜板(管)沉淀 池:胶体结构及脱稳机理: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压力溶气气浮原理、工艺流程及气浮池的 设计 难点: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沉降试验设计和沉降曲线的绘制;浅层沉降原理:胶 体结构及脱稳机理;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三)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授课内容 (1)活性污泥法 a.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b.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 d.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e.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结构
c.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d.理想沉淀池 e.沉砂池 f.普通沉淀池 g.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2)混凝澄清法 a.胶体结构及脱稳机理 b.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c.混凝条件及混凝设备 d.混合、反应器及澄清设备 (3)浮力浮上法 a.隔油 b.气浮和浮选原理 c.压力溶气气浮及其系统设计 e.不溶态污染物的其它分离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不溶态污染物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对象;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沉降试 验设计和沉降曲线的绘制;理想沉淀池;沉砂池、普通沉淀池的结构及工艺设计;浅层沉降 原理和斜板(管)沉淀池;胶体结构及脱稳机理;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混凝条件及混凝设 备;隔油池设计;压力溶气气浮原理、工艺流程及气浮池的设计。了解不溶态污染物的其它 分离方法。 重点:溶态污染物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对象;沉降试验设计和沉降曲线的绘 制;理想沉淀池;沉砂池、普通沉淀池的结构及工艺设计;浅层沉降原理和斜板(管)沉淀 池;胶体结构及脱稳机理;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压力溶气气浮原理、工艺流程及气浮池的 设计。 难点: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沉降试验设计和沉降曲线的绘制;浅层沉降原理;胶 体结构及脱稳机理;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三)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授课内容: (1)活性污泥法 a.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b.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c.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 d.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e.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结构
f.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 g.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及工艺比较 h.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 (2)生物膜法 a.概述 b.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c.生物滤池 d.塔式生物滤池 e.生物滤池的运行 f.生物转盘 其它型式生物转盘 (3)厌氧生物处理法 a.厌氧消化原理 b.厌氧消化工艺设备 厌氧(缺氧)—一好氧工艺组合及其功能 d.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一一土地处理法 基本要求: 掌握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及其分类: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 的规律;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结构: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活性污泥 法系统的运行管理: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厌氧消化原理:厌氧消化 工艺与设备;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组合及其功能。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及工艺比较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 重点: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结构;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生物膜法的 基本原理;厌氧消化原理。 难点: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计 算: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厌氧消化原理。 (四)废水的再用与排放 授课内容 (1)脱氮除磷 a.概述 b.氮、磷的(物理)化学去除基本原理 C,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 d.生物除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 e.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一—硝化-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
f.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 g.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及工艺比较 h.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 (2)生物膜法 a.概述 b.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c.生物滤池 d.塔式生物滤池 e.生物滤池的运行 f.生物转盘 g.其它型式生物转盘 (3)厌氧生物处理法 a.厌氧消化原理 b.厌氧消化工艺设备 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组合及其功能 d.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 基本要求: 掌握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及其分类;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 的规律;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结构;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活性污泥 法系统的运行管理;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厌氧消化原理;厌氧消化 工艺与设备;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组合及其功能。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及工艺比较;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 重点: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结构;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生物膜法的 基本原理;厌氧消化原理。 难点: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计 算;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厌氧消化原理。 (四) 废水的再用与排放 授课内容: (1) 脱氮除磷 a.概述 b.氮、磷的(物理)化学去除基本原理 c.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 d.生物除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 e.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硝化-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
反硝化聚磷原理及其实现 (2)水体自净与废水排放 a.水体的特征 b.水体自净 基本要求: 掌握氮、磷的(物理)化学去除基本原理: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除 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一硝化-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AO:A2O SBR;UCT:改进UCT等。了解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反硝化聚磷原理及其实现。 重点: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除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脱氮除 磷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难点: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除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脱氮除 磷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五)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授课内容: 污泥的处理与利用 a.污泥的来源及其处理的必要性 b.污泥的去水处理 污泥的稳定处理 污泥的利用与处置 基本要求: 掌握污泥的来源及其处理的必要性:污泥的去水处理;污泥的稳定处理。了解污泥 的利用与处置。 重点以污泥的浓缩与稳定为重点。浓缩以自然浓缩为重点;稳定以厌氧消化为重 点 (六)废水处理厂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 授课内容: 废水处理厂的设计 a.概述 b.处理厂工艺流程及总体布置 基本要求 掌握污水处理厂(站)平面、髙程布置基本原则:根据水量及处理要求确定废水 处理工艺、废水处理厂平面及高程。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m (一)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反硝化聚磷原理及其实现 (2) 水体自净与废水排放 a.水体的特征 b.水体自净 基本要求: 掌握氮、磷的(物理)化学去除基本原理;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除 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硝化-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A/O;A2O; SBR;UCT;改进 UCT 等。了解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反硝化聚磷原理及其实现。 重点: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除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脱氮除 磷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难点: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除磷原理及工艺控制条件;生物脱氮除 磷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五)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授课内容: 污泥的处理与利用 a.污泥的来源及其处理的必要性 b.污泥的去水处理 c.污泥的稳定处理 d.污泥的利用与处置 基本要求: 掌握污泥的来源及其处理的必要性;污泥的去水处理;污泥的稳定处理。了解污泥 的利用与处置。 重点 以污泥的浓缩与稳定为重点。浓缩以自然浓缩为重点;稳定以厌氧消化为重 点。 (六) 废水处理厂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 授课内容: 废水处理厂的设计 a.概述 b.处理厂工艺流程及总体布置 基本要求: 掌握污水处理厂(站)平面、高程布置基本原则;根据水量及处理要求确定废水 处理工艺、废水处理厂平面及高程。。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II) (一)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