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已知银是单价金属,费米面近似为球形,银的密度ρm = 10.5×103 kg·m -3,原 子量A = 107.87,电阻率在 295K时为 1.61×10-3Ω·m,在 20K时为 0.0038×10-3Ω·m
文件格式: PDF大小: 85.84KB页数: 1
4.1 晶体中空位和间隙原子的浓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4.2 试从能量角度说明滑移方向必定是密排方向
文件格式: PDF大小: 88.79KB页数: 2
3.1 试求由五个原子组成的一维单原子晶格的格波频率,设原子质量 m = 8.35×10-27kg,恢复力常数β = 15Nm-1
文件格式: PDF大小: 90.6KB页数: 2
2.1 在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范德瓦尔斯键和氢键中,哪一种(或几种)结合最可能形成绝缘体、导体和半导体?
文件格式: PDF大小: 91.03KB页数: 2
1. 何谓非晶态,其结构与晶态有何区别? 2. 安德森模型与晶态固体的周期性势阱模型有何异同?它得出的非晶态材料电子能态有哪些特征?
文件格式: PDF大小: 57.75KB页数: 1
1.1 有许多金属既可形成体心立方结构,也可形成面心立方结构。从一种结构转变 为另一种结构时体积变化很小。设体积的变化可以忽略,并以Rf和Rb代表面心立方和体 心立方结构中最近邻原子间的距离,试问Rf / Rb等于多少?
文件格式: PDF大小: 94.16KB页数: 2
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H.R.Onnes)在研究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时,发现当温 度降低至 4.2K以下后,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呈现零电阻状态。昂内斯便把这种低温下 物质具有零电阻的性能称为超导电性。1933 年迈斯纳(W. Meissner)和奥克森菲尔德(R. Ochsenfeld)发现,不仅是外加磁场不能进入超导体的内部,而且原来处在外磁场中的正 常态样品,当温度下降使它变成超导体时,也会把原来在体内的磁场完全排出去。到 1986 年,人们已发现了常压下有 28 种元素、近 5000 种合金和化合物具有超导电性
文件格式: PDF大小: 870.04KB页数: 25
磁性质是固体的重要性质之一,人类社会对固体磁性质的认识和应用有悠久的历 史,如中国古代发明的司南(指南针),以及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被广泛用于航海事 业上的罗盘等。 对固体磁性的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到 19 世纪前半期得以发展。如奥斯特(Oersted) 在 1820 年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1820 年末,安培(Ampere)在 环形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预言了原子和物质的 磁性的现代电子理论,奠定了现代磁学的理论基础
文件格式: PDF大小: 634.72KB页数: 33
半导体是电导率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大类导电物体,它们的电导率大约 分布在10cm~103-cm之间。用半导体制成的各种器件有极广泛的用途,通过 不同的掺杂工艺,可以把半导体制成各种电子元件,如作为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自动控 制工程基础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另外,半导体对电场、磁场、光照、温度、压力及 周围环境气氛等外部条件非常敏感,因此它是敏感元器件的重要材料
文件格式: PDF大小: 586.29KB页数: 28
上一章建立在量子理论基础上的金属自由电子理论,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功,能够解 释金属电子比热、热电子发射等物理问题,但仍有不少物理性质,如有些金属正的霍耳 系数,固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物理本质,以及部份金属电导率有各向异性等, 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的
文件格式: PDF大小: 584.19KB页数: 33










